APP下载

观众需要小戏

2019-11-22胡文华

黄梅戏艺术 2019年2期
关键词:小戏猪草黄梅戏

○ 胡文华

一、小戏的功能

小戏是戏曲舞台一个重要艺术形式。我国的各个地方、各个剧种都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小戏。可以说,小戏占据了戏曲舞台的半壁江山。小戏历来受到观众的热烈喜爱,他们对小戏热爱的程度并不亚于大戏。小是相对大而言。大戏有大戏的特点,小戏有小戏的特色。大戏的容量大、人物多、故事情节丰富、人物命运多是一波三折,可以反映历史的长河。而小戏具有灵活多样、形式活泼、更集中、更凝炼的优势。它和短篇小说一样,是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有一叶知秋、窥一斑而知全豹的联想与含蓄。小,不是分量小,更不是规格小,只能说它的篇幅小。一出精湛的小戏胜过一台平庸的大戏。好的小戏照样能流传。如京剧的小戏、折子戏,是京剧宝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三岔口》、《武松打店》、《挡马》、《昭君出塞》、《徐策跑城》、《秋江》(根据川剧移植)、《哪吒闹海》、《卖水》、《夜奔》等等。黄梅戏的小戏、折子戏也非常丰富多彩,像脍炙人口的《打猪草》、《夫妻观灯》、《王小六打豆腐》、《游春》,还有《送香茶》、《瞎子算命》、《砂子岗》、《戏牡丹》、《补背褡》、《瞧相》、《春香闹学》、《恨大脚》、《恨小脚》、《蓝桥会》等等。新中国成立后,黄梅戏被外面的世界认知、认可,乃至受到赞美,开始就是小戏去冲锋陷阵的。1952年11月,《打猪草》等戏到上海演出,一下子就倾倒了上海的观众。上海各大媒体如《解放日报》、《大公报》、《文汇报》纷纷发表文章,大加赞扬。时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著名的音乐家贺绿汀撰文说:“住在上海太久了,往往只看到上海演出的一些戏曲以为这就是一切了,殊不知在广大的中国农村有着极其丰富的地方戏曲音乐,各种不同地方剧种……看了《打猪草》这一段小的歌舞剧,我深深感到生活对文艺创作的重要性。他们的演出是成功的,他们给我们带来了真正的农村中淳朴、健康、活泼的戏曲。”当时,在演员吃饭的大食堂里,各个剧种的演员都要唱上一两句:“天天打猪草,依荷呀……”后来1954年的华东戏曲会演还在上海举办,黄梅戏又送去了《夫妻观灯》等戏,再一次征服了上海观众。严凤英、王少舫也脱颖而出,这是他们走向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道路上迈开的重要一步,也是黄梅戏成名的一个里程碑。

由于小戏短小精悍,反映生活快,易于创作与排演。在战争年代,小戏很有战斗力,像《放下你的鞭子》、《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小戏,在鼓起中国人民的斗志,焕发人们的爱国之心,激发热情,团结一致等方面,都起到很大的作用。小戏像一支轻骑兵,拉得起,走得快,指向哪儿,打向哪儿;它也似排球中的一种技巧,战术短、平、快。现在提出要搞大文化,群众文化,社区文化,落实这一工程,排演小戏,将是得力之举。

戏曲进万村,进校园,广场演出,是新时期的一个特色。很多人,不愿意走进剧场,却走向广场。这可能也是人们从封闭中挣脱出来,趋向开放的心灵变化。当前的社会生活节奏很快,快餐文化应运而生。剧场艺术冷清,广场演出火爆,带来人们欣赏习惯的改变。

二、小戏的取材

文艺作品的来源是生活。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也是为实践所证明。来自生活的素材是丰富多彩的,更是浩大无边的。我们必须注意,不是什么生活现象都可以拿来写戏;不是什么可用的素材都能写成小戏。有的可以写成大戏,不一定用简单的缩小法就写成小戏;反之,用小戏的素材也不能用稀释的方法写成大戏。按鲁迅的说法是“选材要严,开掘要深”。小戏有小戏的独特视觉。小戏反映的是“生活的一个横截面”,这是取材的基本要点。像黄梅戏《打猪草》,整个戏只有两个角色,人物少。金小毛、陶金花这两个人,没有介绍他们的身世、家庭,没有叙说他们的来龙去脉,没有繁杂的情节、事件。把一个人去打猪草不小心碰断一根竹笋,一个人看守竹园,形成时空的交汇点。选定事件的发生地,是非常重要。如室外发生的事,室内不可能发生,反之也同样。也就是恩格斯所说的“典型环境典型性格”。金小毛与陶金花的矛盾冲突并不激烈,没有大起大落的跌宕,很生活化、平民化、具有田园乡土气息。戏没有纠缠在赔不赔竹笋这一纠葛上,笔锋一转,重点呈现男女“对花”的情趣上。《夫妻观灯》与《打猪草》有异曲同工之妙。它的重点在看灯、赞灯上,用活泼、夸张、载歌载舞的手法,把一对民间夫妻在正月十五观灯时的趣味、形态,表现得形象、传神、淋漓尽致。我们说,黄梅戏传统戏中的“编剧们”很高明。另外像京剧武打小戏《三岔口》、《武松打店》,它们表现的也是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人物规定情景是在一间房屋内,在黑暗中进行摸爬滚打,这里的表演,充分利用戏曲假定、虚拟的特点。舞台上灯火通明、光亮如昼,而演员要装作什么都看不见,观众通过演员的表演,再加上自己的联想,就相信是在黑暗中打斗。这种表现方法,也是中国戏曲特有的。

小戏虽说人物少,事件单纯,戏剧冲突集中,而不是没有戏剧性场面。也就是说俗话说的,好看看在哪里、好听听在哪里、好玩玩在哪里。它必须也有亮点、热点、卖点。小戏难写也难在这里,作者苦苦追求的也是这一点。

三、小戏的谋篇布局

创作戏曲剧本,是要强调题材、主题、人物、情节、戏剧矛盾、语言、风格等创作要素,现在我们重点谈谈小戏的谋篇布局。谋篇布局也就是通常说的结构。结构就是“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行”。结构也不是戏剧创作的专用名词。如平常我们所说的房屋结构、文章结构、语言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立体结构、平面结构等等,都是指一种事体、物体的布局、前后顺序及支撑点。

剧本的结构尤为重要。

一个故事从何处起,到何处落,哪里的戏在前,哪里的戏在后,哪些戏推到台前,哪些戏退到幕后;戏曲剧本还涉及到什么地方该唱,什么地方该念,什么地方不唱也不念,以动作或舞蹈来表现,这些都是在结构时要缜密安排不可忽视。

有的戏,先写结局,就是说先把人物和故事的结果告诉观众,然后再进行倒叙。

有的戏,是从中间的剖面介入,然后再演戏的前半部及后半部。一般通常的手法,是以故事的时间顺序来结构。

著名俄国作家冈察洛夫曾慨叹:“单是一个结构,即大厦的构造,就足以耗尽作者的全部智力活动。”

小戏的结构更难。现在对小戏的限制也更苛刻了,限制最大的是时间,参加汇演、调演、比赛的要求不能超过20分钟,这是硬杠子、死规矩,超时就要扣分,甚至于还被取消资格。我认为,对小话剧、小品用20分钟来要求是可以的。但要求一个小戏也是套用20分钟这就不合理。戏曲戏曲,是戏一半,曲一半。演员要唱,唱,就要有充足的时间,不能逢唱都用快节奏,黄梅戏不能都唱“八板”与“火攻”,京剧不能全唱“西皮快二六”,总得有张有弛、有紧有松、有快有慢。我认为小戏应该在25分钟至半个小时为佳。不管怎么说,小戏的结构需要更加严谨、更加集中、更具戏剧性,对我们创作小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人形容为“小戏一团火”,这是很通俗的比较形象的一个比喻。我们创作小戏时,交代的东西只能简略,要“删枝蔓,立主脑”,如《天仙配》里“路遇”一折董永唱道:“家住丹阳姓董名永,父母双亡孤单一人,只因爹死无棺木,卖身为奴葬父亲。”这四句唱词就交代出董永的“简历”,把戏留给七仙女如何向董永发起“爱情的进攻”上,因为这里有戏、有情趣,观众喜欢看,我们要揣摩观众的审美心理,要抓住心灵的提线,编排出娉婷婀娜的舞姿,愉悦观众,满足观众。

我认为,黄梅戏表现农村生活的小戏是擅长、是有优势。传统小戏已得到印证。同样反映现代生活也是得心应手、轻车熟路。黄梅戏来自农村、来自生活。她在成长过程中以至后来出落成青春美丽的大姑娘时,没有匠人给她刻意的粉饰雕琢,没有经过士大夫们给她提升为规范化、系统化,贵族化、宫廷化,也就是说没有按照士大夫们欣赏取向进行“雅”化,她仍然居留在“花”部的村落中。在传统戏中,有的戏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戏,很难用规范的标尺将它们界分。

我们锦绣黄梅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近期创作演出了一批小戏,如:《青山绿水带笑颜》(2018年获安徽省文化厅“小戏孵化”作品) ,《春到状元桥》(2019国家税务总局安庆市税务局“减税降费”作品),《新媳妇斗村霸》(2019中共安庆市委宣传部“扫黑除恶”作品)等,受到各界一致好评。

通过在基层的演出,切身感受到观众需要小戏,喜爱小戏。

猜你喜欢

小戏猪草黄梅戏
新编黄梅戏《鸭儿嫂》舞美设计
黄梅戏《白蛇传》选段
黄梅戏《中国梦》
黄梅戏《祝福》
以史为纲:民间小戏实证研究的新范式——读陈美青《质野流芳:山西民间小戏研究》
打猪草
扯猪草
古锁里藏了个小戏精
且慢过度夸赞“小戏骨”演技
小戏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