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春莺燕舞 黄梅新荷乐
—— 黄梅戏进校园“戏舞”课程刍议

2019-11-22

黄梅戏艺术 2019年2期
关键词:黄梅戏戏曲舞蹈

□ 汪 缨

一、戏曲和舞蹈的融合史

中国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是在继承前代多种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它把多种艺术形式(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巧妙地综合在一起,来表现丰富生活内容,刻画不同的人物性格,展现复杂曲折的故事情节。从一个大的艺术史角度来观察,中国艺术在近代史上的发展,完全随大众审美趣味的位移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舞蹈艺术正是在这种位移中从独立而又辉煌的艺术巅峰逐渐滑落,被戏曲艺术兼容并吸收,成为戏曲表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戏曲也正是在这种位移中后来居上,形成“唱、念、做、打”等一整套的多种艺术形式,成为近代中国人的主要艺术行为和艺术观赏模式。综观中国戏曲的发展,在宋、元、杂剧中已有配合剧情的插入性舞蹈表演,出现了表情提示性文字和舞蹈表演动作说明性文字——“科”。所谓“笑科”、“舞蹈科”、“看科”、“怕科”等,实际上是表现人物情节和身段表情动作的表演。明、清盛行的昆曲,更进一步地把舞蹈融合在歌唱和戏剧表演中。随着戏曲的逐步兴盛,在戏曲艺术发展完善的过程中,舞蹈已完全被戏曲吸收消化,融合在戏曲框架之中。戏曲艺术中的“唱、念、做、打”,所谓“做、打”即是戏曲舞蹈的表现。在戏曲表演中,大量运用了扇、袖、巾、带、刀、枪、棍、棒、帽、瓴、须、发等道具和服饰为表演手段,这都是古代传统舞蹈的运用发展。经过历代戏曲艺人们在长期艺术实践中的努力钻研,创造了一套较完善的表演与训练方法,创造了丰富多彩和富于表现力的舞蹈和表演程式。

二、剧目和身段的意形性

戏曲舞蹈毕竟不是独立的舞蹈艺术,它被局限在戏曲的范围,并随着戏曲主体意识的强化,舞蹈只能是戏曲的表现工具和表现手段之一。

由于舞蹈已成为戏曲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因而戏曲演员必须具备舞蹈功底。史料记载,明代“女戏”(女演员)是“未教戏前先教琴、先教琵琶、先教提琴、弦子、箫管、鼓吹、歌舞”。可见,戏曲演员的训练是相当全面的,标准是相当高的。既要懂得音乐,掌握乐器的演奏技巧,还要能歌善舞。那么,戏曲演员的舞蹈训练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和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呢?当然,首要的是腰、腿、臂等方面的基础力量和柔韧度的训练。这是做好一切舞蹈动作的基础。如盖房一样,没有牢固的基础,如何立柱、砌墙、上梁、盖瓦?即使勉强盖成,那也不会牢固,势必会柱倒房塌。戏曲舞蹈中有很多模拟性舞蹈动作,如常用的“双飞燕”、“老鹰展翅”、“金鸡独立”、“扑虎”、“虎跳”、“鹞子翻身”、“卧鱼”等,这是传统拟兽舞蹈的继承发展;有模拟大自然的舞蹈动作,如“云手”、“兰花手”等;还有模拟人们生活的舞蹈动作,如“游水”、“划船”、“上下楼”、“上下山”、“跌扑格斗”等。这些舞蹈动作没有较扎实的腰、腿基本功,是难以完成好的。腰、腿等方面的基础训练(基本功训练)是要有一种不怕吃苦、不怕枯燥、刻苦勤奋、坚忍不拔的精神的,因为这是与人体的“极限”挑战。当然,这种训练要讲究科学,讲究方法,讲究循序渐进,讲究因人而易,切忌蛮干。其二,戏曲舞蹈要注重“手、眼、身、法、步”之五项动作要素的训练。“手”是形意的舞姿,是舞姿的最大拓展与延伸;“眼”是表演的灵魂,是角色内心活动的窗户,所谓手到眼到则体现出一种精神气质和动作韵味;“身”是体态,在动作中腰为行动的中轴,也是体现动作韵味的关键;“法”是度,是恰如其分,即多一分为过,少一分则不到位;“步”是舞姿形态变换的前导。在训练中要注意气体的掌握运用,可以借鉴当代艺术舞蹈训练中的“身韵”练习,使形体动作的幅度大小、速度快慢与呼吸的轻重缓急相结合,让气息成为形体动作韵味之本,从而形成细腻圆润、刚柔相济、张驰相融的戏曲舞蹈动作风格与韵味。

三、课堂到舞台的依托性

无论古今,基训一直围绕剧目表演的需要而进行,从“梨园”、“教坊”和现代学校的舞蹈课堂,我在《新贵妃醉酒》和《黄梅戏》剧目的创作呼吁中,基训教学也敢于探索,破程式,创新风,解构重组,把纷繁多样的古典舞动作程式分析解构,提炼出最小的活性元素,再以多层次的立体交叉取得音乐交响性的一体化;在《新贵妃醉酒》剧目表演中,变表演情节为渲染情绪,在舞台上用身韵元素创造的舞动翩然的壮丽审美感受达到了“心物交融”的艺术深度。

儿童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将大部分注意力都花在怎样模仿动作上,常常有动作无表情。要改变这种状况,使儿童舞蹈表现得有血有肉,更为丰富,需要老师引导和教育孩子们有审美能力和舞蹈表现力。我在教授《小小状元郎》等舞蹈过程中,从让学生充分理解舞蹈的内容和情感入手,通过“言传身教”相结合,循序渐进,逐步深入,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设境引趣。为帮助孩子进入舞蹈的意境,老师首先要介绍舞蹈的背景和想要表达的主题。在教学改编自黄梅戏的舞蹈《小小状元郎》时,我首先问小朋友,“黄梅戏的故乡是哪儿?”多数小朋友都知道安庆是黄梅戏的故乡,不知道的也充满了好奇。从这儿着手,我用绘声绘色又能让孩子听懂的语言介绍黄梅戏的起源和发展,唤醒孩子对家乡的自豪感。同时穿插讲解古代的文化和科举制度,使小朋友们对舞蹈的主题有了基本的了解。将学生热情调动起来后,我播放《小小状元郎》的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节奏,想象状元登科的情景。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及音乐的配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知道用怎样的心情和表情来跳这支舞。同时,学生的节奏感也得到了培养。

2、边说边做。教师示范动作是舞蹈教学的主要方法。教学时,要先示范表演,让学生对动作先有感性认识。接着,分解动作,讲解动作要领,并且告诉学生每个动作所表达的含义。例如:表演抒情舞蹈时,要求孩子动作要连贯、柔和,表情自然。表演欢快舞段时,要欢愉、雀跃,眼睛要亮起来,动作轻快,带着需要的情绪表达情节抒发情感。

3、相互点评。为了让学生对舞蹈动作有更深刻的理解,可以让学生对老师的示范动作进行点评,让学生体会动作美在哪里,表现的含义是什么。接着,老师对学生表演进行评讲,找出优点进行表扬,对缺点进行改进。在师生相互评议交流中,真正体会舞蹈的内涵。这不仅对学生是个提高,对老师同样是一种鞭策。同时,鼓励学生互相点评,相互学习,取别人的长处来补自己的不足,使动作做得更加完美。通过点评、讲解和老师的提示,引导学生自查自纠,寻找自我感觉,感受动作的力度,逐步掌握要领,力求最佳姿态展现舞蹈主题。

4、逐步深入。舞蹈的艺术之美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为了使学生能够把舞蹈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学生动作熟练的基础上,还要对照艺术大家的表演,用心揣摩,深化理解。在《小小状元郎》教学中,我特意播放一些黄梅戏《女驸马》的片段录像,让学生欣赏,提醒学生观察演员的服装、头饰、神态、动作的过渡等。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动作要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找出不足,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提高的兴趣和舞蹈表演的欲望,还使学生更深层次的感受艺术之美,培养了她们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拓展了历史文化知识。

戏舞课程需要有经常性的演出和比赛为依托才能开展得有声有色,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演出使学生从教室走上舞台,从面对教师到面对观众,从排练到实践,舞台布景,灯光,服装,音响……特别是和观众的直接交流构成隆重热烈气氛,使学生感受到舞蹈艺术的强大魅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和审美愉悦,使表演的临场发挥取得更好的效果。演出会训练学生在各种场景中不怯场,不紧张,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充分发挥自己的表现力。

演出比赛使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前沿,感受艺术脉博,体会审美,激活思维,促心益智,演出使学生亲身感受到优秀剧目是鲜活的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这是艺术的熏陶,这是学生生命中美好,永恒的记忆。

猜你喜欢

黄梅戏戏曲舞蹈
新编黄梅戏《鸭儿嫂》舞美设计
黄梅戏《白蛇传》选段
戏曲从哪里来
黄梅戏《中国梦》
《广西戏曲》
黄梅戏《祝福》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