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前行
——戏曲人物造型艺术之浅见
2019-11-22□王红
□ 王 红
众所周知,戏剧舞台演出是门综合性艺术,主要由三大类组成:演员表演、乐队演奏、舞美各部门综合呈现。演员表演是指演员运用“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俗称四功五法等表现手法来塑造舞台人物形象;乐队演奏是音乐工作者操作各种不同器乐,俗称“吹、打、弹、拨、拉”,为演员的演唱伴奏和描写音乐演奏;而舞美各部门,俗称“灯、服、道、效、化”的综合呈现则是在集设计、制作、精准操作,紧密配合的舞台展现,此乃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我所从事的便是舞美五大门类之一的化妆工作。
我从事戏曲化妆工作多年,很爱我的工作,同时我也深知这项工作在戏剧综合艺术中有多么重要,其对演员在舞台上塑造人物的成败与否有直接关联,甚至对整台戏演出效果的好坏也有一定的影响。鉴于此,要求化妆工作者,不但要具备相当的专业水准,还要有一定的责任和担当。
那么目前戏曲表演团体化妆部门的工作状态是怎样的呢?据我所知大概有两种: 一是购置和保管演员的化妆用品以及给演员包大头,仅此而已。二是既能胜任上述工作,又有设计、制作,给人物面部造型的水平和能力。在我看来,前者只是机械地、周而复始一成不变的职业匠人,而后者则是有艺术创造性的化妆造型师。前者虽然也能完成一般性的演出任务, 但后者却能驾驭和应对日异多变的艺术样式和不断涌现的新创剧目,不会在各种新任务面前手足无措,这两者艺术价值和工作效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基于此理念,多年来我一直努力的在朝这个后者奔跑、迈进! 在此过程中,我不仅努力学习,积极实践,更是潜心思考,不断探索,在探索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力争做一名有能力、有水平、有责任担当的合格化妆师。这里我简述一下多年来在戏曲化妆工作中的点滴所思、所想、所为,以期与同仁们商榷。
黄梅戏是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一百多年来的发展,积累了传统剧目三十六本大戏,七十二折小戏。为继承、宣传、介绍黄梅戏,由安庆市黄梅戏剧院、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影视发展中心联合主办,将三十六本大戏拍成剧照并配以文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编印成连环画。此举意义深远,功德无量,并得到各个黄梅戏院团的大力支持,我也有幸被邀请担任这一浩大工程的化妆师。但接受任务开始工作时,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首先是剧目繁多,工作量大,虽然是印制连环画,但每本戏以及每本戏中所有的人物形象都要在画面中出现,因此工作量和工作流程与正式的舞台演出没什么两样,甚至还要过细、讲究些。其二,黄梅戏是个年轻的剧种,其整体艺术的全面提升是在建国后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杰出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王少舫主演的《天仙配》、《女驸马》等,把黄梅戏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此之前,特别是解放前黄梅戏基本是一个源自民间,发自乡间,唱自田间的“草根”艺术,处在三打七唱的初级阶段,其条件之艰苦,装备之简陋,可想而知,因此,其间的演出样式难以规范,舞台人物造型也难有定式可言。这和国粹京剧有着极大的反差,京剧所有传统剧目中的人物造型,无论是穿、戴或面部化妆都有严格的定式,非常规范,而黄梅戏老传统戏则不然,其中大部分剧目的人物造型,既没有文字记载可供参考,也没有影像图片可作依据。面对这种窘况,我思考良久,在向老前辈、老艺术家请教并和导演沟通后决定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对经典剧目《天仙配》、《女驸马》和相对常演的《罗帕记》、《小辞店》、《渔网会母》等有基本定式的可按其本来面貌呈现;2、规定清朝背景的剧目严格按清妆造型,如《告粮官》、《罗裙记》等;3、对没有严格年代规定且演员适合大扮的便可大扮(即白底红腮、贴片子、包大头等),如《西楼会》、《荞麦记》;4、考虑到不类同、多样性,对部分剧目采用改良手法(借鉴越剧和影视人物造型方式灵活运用),如《葵花井》、《牌环记》等。总体思路是在继承中创新,在继承中求变,以期达到专业、合理、多样、多彩的视觉效果。好在最后的结果圈内圈外人士还是认可的。甚慰! 甚幸!
有人说化妆师要心灵手巧,意指设计要精巧,体现要完美,用大白话解读就六个字:想得好做得妙,若能达到此种境界就算是心灵手巧了。至于如何达到此种境界,我的体验是一想可考虑做,做可启发想,这是辨证关系的统一体,绝不能厚此薄彼,因为你在想(设计)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如何做(体现),而做得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物质条件来决定的,如果没有丰富的化妆材料,各类漂亮的饰品以及有效的制作设备,再好的设计也是纸上谈兵。所以化妆师在设计时除了要把握人物的身份、年龄、性格和背景外,还要掌握化妆物品的客观现况,哪些是现有的,哪些可买的,哪些可改的都要心中有数,这样才不会在设计时不着边际,体现时又有可操作性。此外,化妆物品的多少与优劣又能反作用于化妆师的创作思路,也就是说化妆师可根据不同的化妆物品随时修正自己的创作方向。可以说化妆物品越丰富多样,化妆师的设计思路就越灵活,否则反之。为了拓展思路,开阔视野,我时常去逛小商品市场,因为那里的小商品琳琅满目,品种繁多,其中有些小饰品小物件,稍加改变甚至原样不动就能直接在舞台上使用,有些用得巧妙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在后来多次舞台演出实践中得到了印证,我想这也算是与时俱进吧。
总而言之,多年来我的信条是工作热心专业上心,事业恒心,唯有这样,职业道路才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略表浅见,也是感言,与同行们共勉,请专家们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