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进的姿势
2019-11-21丁晶晶
丁晶晶
在我的学校银城小学,有一条石头小径,悠悠长长,它的尽头是品实园。行走在这条小径上,低头看,你会发现小径上刻有一行行“脚印”伸向远方。向前看,品实园中果实累累,花香四溢。我喜欢在这条小径上漫步,赏景之余,感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充实,品味“向前一步,风光无限”的欣喜。于是,我坚信,在追寻专业之路上,前进,一直是成长最正确的姿势。
躬身,前进的第一个姿势
刚工作的时候,我只是单纯地喜欢给孩子们上语文课,因为我觉得语文是最贴近孩子生命的一门学科,在经典的文本阅读中孩子们可以收获生命的美好,感悟生命的拔节,体味生命的意义,所以,每天走进课堂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我发现仅仅喜欢上语文课是不够的,更要上好语文课。上好语文课我经历了两“mó”。一是“摹特”,通过到现场观课、细抠视频研课、研读实录想课,从而跟随特级教师临摹教学技艺。我有一本小本子,被我的徒弟戏称为“语功秘籍”,其实哪里是什么秘籍,全都是研究特级教师的成果。我会从一位特级教师的多节课中揣摩语文教学的本质、对不同课型的教学处理。我也会从多位特级教师的同课异构中分析教材解读的不同视角和课堂教学不同环节的艺术处理,从而丰润自己的课堂实践。二是“磨课”,“好课是磨出来的”,对于这句话我深有体会。记得第一次参加市級优质课评比,一节《鼎湖山听泉》我足足上了20遍,一遍遍磨教材,一遍遍磨学案,一遍遍磨教学设计,一遍遍磨教学组织……磨出了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磨出了对学情的深度把握,磨出了对教学的有效实施。
躬身,是前进的第一个姿势,但决不是一时头脑发热地前进,而是怀揣着初心,把三分钟热度变成一往无前的决心,把摇摆不定的“我愿意”变成清晰的“我能行”,在师生共生共长的生命场行走,在持续的行动与实践中练就精湛的教学艺术。
负重,前进的最美风姿
成长的路途肯定不会一帆风顺,在生命的负重中前进,能使个人的生命绽放出最美的光彩。在语文的专业之路上,我一直是一个“晚熟型”选手,工作近10年才开始展示生涯的第一节公开课,在市级骨干的评比中屡屡受挫,是大型教学竞赛中永远的“千年老二”。面对困难,不轻言放弃是我最大的优势;面对压力,潜心学习是我最佳的解决方案。
“四点”读书:每天挤出一点时间读书,开会的间隙、等车的空闲、睡前的时光……都可以成为最美的阅读时间,“忙碌不能成为不读书的理由”;每次摘抄一点阅读干货,先进的教学理念、优秀的教学策略、有趣的教学妙招,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完成对自己的精进;坚持写下一点阅读心得,阅读要永远与思考相伴,随笔记下阅读的共鸣、批判的观点、可供迁移的角度,才能把静态的文字转化为积极的行动;尝试进行一点升级阅读,原来的我更愿意阅读操作性、可读性强的文章,现在的我逼迫自己去阅读学理性强的文章,这一类文章可能“读不懂”,那就多“啃”几遍,把与之相关的系列文章连着“啃”一遍,从点状思维走向系统思维,化零为整,建构自己的“学科大厦”,从模糊走向清晰,学会凝练成观点进而形成思想。
“四项”精进:把时间当作朋友,做时间的掌控者而不是使用者,充分认识并利用一切时间,有序前进;让努力成为能力,优化努力方式,有策略地培养后天才能,高效前进;“细节决定成败”,把事情做到极致,用持续精确的奋进,去撬动更大的可能;把思考变成习惯,及时反省,不盲从,善思辨,以卓越的思维品质,实现无限穷举。
负重,是前进最美的风姿。它就如种子在看不见的地底生根发芽,从不在意地面上是否有最佳的环境,只是默默地向上、向上……直到冲破坚硬的土层,长成最美的风景。
领跑,前进的永动姿态
马拉松比赛中,我们常常看到有队员会在队伍前领跑,为比赛者配速、引路。他可能不会成为冠军,但是没有他,冠军的成绩也许不会突破。语文的专业发展之路其实也像长线的马拉松赛道,我愿意成为一个这样的“领跑者”。
专业领跑,需要专业自觉、专业高度。银城小学有113名语文教师,研究是引领这个团队不断前进的永恒动力。十余年来,我和老师们一起聚焦对话,立足强烈的实践关怀,在繁复的日常教学中学会发现,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共性难点或者教学的规律性发展,找到研究的方向,在一个大的研究方向之下仔细分析找到若干有价值的问题,将问题聚焦为核心研究主题,开展定向研究。我们先后研究了对话课堂的师生关系、对话课堂的操作范式、对话课堂的学习样态、对话课堂的儿童权利、对话课堂的评价模型……研究的成果获得“江苏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我和老师们一起组成多种“学习组织集群”:“9-28实验室”“风信子磨文坊”“语文圆桌派”“萤火虫夜话”……为老师们提供了多样化、个性化的专业支持,从专业的角度出发,用思辨的理念引发深度的思考。引导老师们共享教育观念、课堂管理、实验进展、菜单选择,实现管理中的多向发展,培训中的专业体悟,碰撞中的学科回归,合作中的成果创造。
领跑,是前进的永动姿态,正如成尚荣先生所说:“领跑者走在队伍的前面,但又不断地回到队伍中来,鼓舞大家,和大家一起前行,过段时间,又要走到前面去,引导大家再向前。就这样,一次次地回归,又一次次地超越。”
20年来,我专业不停步,一直行走在路上。
下一个20年,在通往语文的路上,我要让前进成为一种姿态,一种方式,一种信念。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银城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