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神话世界,让学生在“神”与“话”中行走
2019-11-21孙长松
孙长松
一、神话故事的文本特征
1.塑造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
人类的童年时代生产力低下,神秘莫测的大自然时刻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日月星辰、四季更替等自然现象使他们迷惑,风雨雷电、生老病死等变幻无常使他们惊恐。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和人一样,能主宰并战胜自然的神出现。神话寄托了原始人征服自然的愿望。盘古是神话中重要的英雄形象,他有超人的力量和无坚不摧的斧头,用整个身体幻化为美丽的宇宙,具有为人类无私奉献的精神。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湮于东海,代表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的愿望和顽强执着艰苦奋斗的精神。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为人类造福,甘愿受宙斯鹰啄肝脏的惩罚,是具有强烈正义感、不畏强权的真正英雄。女娲炼石补天,展现出一位智慧、勇敢的母亲形象,她有母亲的喜与忧、爱与温柔,具有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这种崇高的母爱正是我们人类生生不息的源泉。
2.讲述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情节可以展现人物性格和故事主旨。情节能反映故事中人物之间的关系或矛盾冲突。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里说:“国王死了,王后也死了,这是故事;国王死了,王后也因悲伤而死了,这是情节。”神话故事的情节虽然神奇,但逻辑上是合理的。《盘古开天地》有这样几个情节:混沌不分,昏天黑地—大刀阔斧,开天辟地—与日俱增,顶天立地—变化多端,改天换地。这四个情节完美地展现了盘古的大神形象。神话故事也需要典型的情节,《普罗米修斯》通过普罗米修斯的拒不认错、甘受惩罚、重获自由三个情节,刻画了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着想的英雄形象。这三个情节从不同版本的故事中提炼出来,并经过艺术加工创造而成,具有鲜明的典型性。《女娲补天》一文,共工触山天空塌陷,女娲救灾炼石补天,云霞五彩地陷东南,这样前呼后应、因果相连、和谐统一,情节生动有趣。
3.铺设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
神话故事以讲述事情经过为主,环境描写很少。但是,为了渲染人物的性格,作者也会进行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的描写。《普罗米修斯》一文中,“很久很久以前,地面上没有火,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自从有了火,人类就开始用它来烧熟食物,驱寒取暖,并用火来驱赶危害人类安全的猛兽……”这前后的环境描写在对比中烘托了普罗米修斯善良勇敢的形象。《盘古开天地》一文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故事的情节的发展。“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这一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有一天,盘古醒来了,睁眼一看,周围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 这是盘古开天地的起因。“这样过来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高极了,地变得厚极了。”这一句自然过渡到下文的幻化万物。
二、神话故事的教学价值
1.提升小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神话故事具有永久的魅力,是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它是人类对世界的创造性认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奇妙夸张的想象,让学生欲罢不能,爱不释手。神话能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兴趣。
统编本教材中处处体现着编者的意图。“读读下面的句子,感受想象的神奇。你在其他神话故事中,也读到过让你感到神奇的想象吗?和同学交流。”这是要求学生在品词析句中潜移默化地培养想象力。“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心目中的盘古是什么样的?”这是在阅读中要求学生通过想象,在自己的脑海中塑造盘古的形象。“从课文中找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说说盘古开天地的过程。”这是要求学生在创造性复述中理清故事梗概。在单元的“快乐读书吧”中,教材也在引导学生思考和想象:世界是如何起源的?人类是怎样产生的?神和英雄如何生活?我们的祖先对世界的许多问题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尝试着用神话的方式给出解释,并依靠口头讲述使其代代相传。
2.塑造小学生良好的品德
立德树人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任务,是我国教育宗旨的核心内涵。统编本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体现了新时代教育价值的追求。盘古、精卫、普罗米修斯、女娲这些英雄形象都闪烁着追求自由、机智勇敢、善良无私的人性光辉。在阅读中,学生会对英雄产生崇拜之情,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故事的熏陶感染。心中有了楷模,自然会学其言、践其行、立其志。品德教育不需要贴标签、喊口号,优秀的文本会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就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
3.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能力
小学中年级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神话故事是学生言语实践的极佳媒介。爱听故事是每个儿童的天性,教师可以读代讲,激发学生有滋有味地读神话故事。对待神话故事的最好方式就是让学生绘声绘色地讲出来,教师也可以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进行对话和表演。在故事留白的地方,还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创造性讲述。例如,盘古用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它的牙齿、皮肤和头发会变成什么呢?女娃“溺而不返”的原因,是为一个孩子伸张正义,得罪了东海龙王之子,龙王之子趁女娃在海中游泳时兴风作浪淹死了她。龙王之子與精卫有一段对话,他们会说什么呢?用静像表演受惩罚的普罗米修斯,用群像表演大火洪水中惊慌失措的人们,让学生在充分的言语实践中提高语言能力。
4.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神话故事是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好形式。尽管人物事件神奇夸张,但想象是以自然界和人们身边熟悉的事物为基础的,充满了趣味性,符合儿童好奇的天性。神话的语言一般是浅显平易的,单一而线性的情节,适合小学生阅读。在阅读中学生会充满好奇和不解。如盘古身边的斧子是哪来的?精卫能把海填满吗?普罗米修斯的肝脏为什么能重新长出来呢?女娲补天就是往上一泼,怎么能补好天呢?这些问题能促进学生不断思考,从而体会神话的神奇有趣,获得阅读的愉悦感,产生进一步阅读探究的兴趣。
三、神话故事的教学策略
1.以讲故事为主的学习策略
处理故事类文本的最好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把故事讲出来。学生在准备讲述的过程中可以积累文本的语言,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自信心,同时也能自然地感受古代劳动人民原始的智慧和飞腾的幻想。从单元教材的编排特点来看,不同的文体对讲述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盘古开天地》一文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说说盘古开天地的过程”。《精卫填海》是一篇小古文,课后练习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普罗米修斯》一文要求学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一讲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女娲补天》是课内自读课文,要求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是对前面一篇课文学习方法的复习巩固;“发挥自己的想象,试着把女娲求雨浇灭天火的过程说具体、说生动”,这个要求又与习作目标紧密联系。整个单元贯穿一个或明或暗的要求:课后搜集中外神话故事读一读,然后讲给同学听。编者的意图是使这些神话故事依靠口头讲述使其代代相传。
(1)文白对照反复读,把故事讲明白。
《精卫填海》选自《山海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都标有读音和注释,学生借助这些拼音就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借助注释基本能读懂。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小古文了,他们已经积累了好多经验。配合注释阅读给学生带来新的体验,将小古文讲成一个短小有趣的故事: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去东海游泳,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故事很简单,现代人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记录,古人也用他们熟悉的语言记录。我们可以和学生饰演现代人和古代人,想象我们来到古代给小朋友讲这个故事,就需要一个古人来翻译。反之,古人穿越到现代,也同样需要一个翻译。这样在逐句的文白对照下反复朗读,对古文就会越来越亲切,学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也会越来越精彩。
(2)梳理文章脉络,把故事讲清楚。
《普罗米修斯》主要是普罗米修斯与宙斯之间的矛盾冲突。首先让学生抓住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这有利于学生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尝试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可以采用连接段意法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在这个基础上,学生要丰盈每个部分的内容。故事的起因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普罗米修斯为什么拿取火种?怎样拿取火种?宙斯气急败坏的样子是怎样的?在故事的经过部分,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对话,有感情地读好火神的劝说,以及普罗米修斯的坚定。教师在讲解受罚部分时,可以紧扣普罗米修斯的“痛苦”和宙斯的“狠心”来让学生读中想象画面,还可以设置情境走进普罗米修斯的内心世界,“俯视人间烟火袅袅,他想……”这样就可以让普罗米修斯的形象深深地烙印在学生的心上。
(3)营造奇妙氛围,把故事讲生动。
《盘古开天地》中神奇的想象、美好的情感深深地吸引着读者。“很久很久以前”可以通过放慢语速、降低声调来烘托一种讲故事的氛围。“一万八千年”可以用重读或轻读的方式来引起听者的注意。盘古的动作“头顶天,脚踏地”“身体跟着长高”,这是普通人做不到的事,要把这种神奇的力量读出来。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盘古的身体变成了世间万物,要放飞想象,才能感受到故事的魅力。将“风”“云”“太阳”等一个个名词在头脑中还原成画面,静止的文字才具有了生命,盘古的无私奉献的形象也就慢慢幻化成美丽的宇宙。
2.以想象为主的学习策略
神话故事中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夸张的语言,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语言、人物、情节中感受神话故事的奇妙想象。
(1)借助词句,想象神奇的景象。
引导学生触摸文中的词句。教学“混沌一片”时,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天地就是一个大鸡蛋,周围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读好“缓缓上升”“慢慢下降”等叠词,想象天和地分开的景象。“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让学生用动作来演出盘古顶天立地的样子。通过想象神奇的画面,还原故事情境,感受神话的魅力。
(2)迁移写话,想象鲜明的人物。
读写结合的方式,能让学生在静思默想中深刻感知人物形象。“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学生通过想象,试着把女娲求雨浇灭天火的过程写下来。交流评点中,可以思考女娲看到了熊熊大火中人们受苦受难的样子,她在恳求雨神时会说些什么;她的表情是怎样的;浇灭大火后,人们会怎样感谢女娲的救命之恩。这样女娲伟大的母亲形象就跃然纸上。
(3)创编讲述,想象曲折的情节。
《西游记》的九九八十一难,都离不开“遇到冲突—解决冲突—产生变化”的规律,这是叙事结构的模式。天上的窟窿喷火,女娲要寻找五彩石补天,终于在泉水中找到了最后一种纯青石,把天补好了。产生的变化是补天的地方出现了五彩的云霞。这一部分,可以让学生去想象创编文中天塌地裂的原因,然后,教师拓展共工触山的故事,使这两个故事融合成一个一波三折的救世神话。
3.以思辨为主的学习策略
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构成了戏剧,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1)关注中心问题,促进深入思考。
《普罗米修斯》的课后练习要求学生讲一讲“盗”火的故事,文中却两次用“拿取”来描述经过。教师激发学生质疑,到底是“盗”还是“拿取”?学生可以再一次仔细阅读文本,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和有不同观点的同学进行辩论,最好形成书面的小论文。这样普罗米修斯的形象就会在学生的心目中更加鲜明,也更有利于学生明确編者的意图。
(2)纵横对比阅读,唤醒多元智能。
统编本教材非常重视引导学生读书,设置的“我爱阅读”“快乐读书吧”“资料袋”和“阅读链接”等都是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教师可以将课内、课外阅读统整起来,让学生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可以把盘古、烛龙神、上帝进行比较,并谈谈自己的感想。普罗米修斯拿取火种是古希腊人对火种来源的一种解释,中国古代人民是如何解释火的来源呢?读读钻木取火的故事。古今神话人物众多,他们都有为人类造福的高尚品质,也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如果你有机会和其中一位过上一天,你会选择谁?为什么?这样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会有所思考和感悟。
总之,把握神话故事的文体特点,选用适当的策略,让学生在“神”和“话”中行走,积累语文学习的经验,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银城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