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述神话:传统经典的现代演绎
2019-11-21王金涛
王金涛
神话,是人类童年的产物,在历经千百年的沉淀与流传中,已成为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独特的方式。每一个时代,都有着这个时代所特有的理解与演绎的方式。当下,借助“互联网+”讲好神话故事,已成时尚,并被演绎。
一、神话故事与“互联网+”的融合
“打开APP,点击AR开始扫描图案,保持手机对准图案,等待网络加载AR内容成功后,神话动态就跃然在手机上。”这是2017年12月29日上海刘海粟美术馆所开展的“中华创世神话——互联网艺术大展”的一则手机动态消息。
“键盘塑盘古,鼠标造大禹”“和女娲一起补天”……将神话故事与互联网表达手法融合,重新演绎,展示大众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中国神话,现代感十足,极大满足了现代儿童的审美需求,与此同时也为传统文化的存续与传承注入了更多的新鲜血液与活力。
打开统编本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会惊喜地发现这一单元里有盘古、精卫、女娲……还有普罗米修斯等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有诸如“世界是如何起源的?”“人类是怎样产生的?”“神和英雄是如何生活的?”等问题,还有《山海经》《神话选译百题》《中国古代神话》《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等书目导引。
纵观阅读的方式,仍局限于文字、插图所架构的“传统经典知识”或“传统经典故事”的“二维阅读”,却忽视了现代技术的支持以及资源的链接。如上述所描述的“键盘塑盘古,鼠标造大禹”“和女娲一起补天”的场景化阅读、剧场式阅读等新的阅读形态与呈现方式就未被重视。
二、“互联网+”时代,神话故事的现代演绎
“互联网+”时代,神话故事如何教?除了用神话的方式、语文的方式来教,还可以用“键盘塑盘古,鼠标造大禹”的互联网方式来教,借助“互联网+”来重新演绎神话故事,再现神话故事。
1.神话故事的艺术性表现
“互联网+”时代,如何重述中國神话,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以及创新性发展有着深刻意义。“互联网+”神话是对中华文化的再创造,是一种现代的艺术化呈现方式。
如“中华创世神话——互联网艺术大展”以“混沌”“神游”“创世”三个篇章和30余组作品讲述了仓颉造字、女娲补天等公众耳熟能详的中华创世神话。不同的是,此次展览涵盖了绘画、影像装置、多媒体等多种艺术形式,观众拿着电子设备穿梭在作品中,屏幕上会出现出乎意料的惊喜,而一些大体量的装置则呈现出天地混沌之时的山河日月……现场,还有一个名叫小小明的智能机器人别开生面地讲述了自己的“爱豆”是陶渊明,由此引出了中华创世神话的展览主题。
艺术的表现,最直接的呈现就是一个又一个的神话故事场景,不再是单一的文字和图片的结合,而是通过可以利用的技术手段,将我们的视觉、听觉、触觉乃至影像等融为一体。其中,第一篇章以“混沌”为主题,走入展厅,如同来到了天地混沌之时的黑暗之中,艺术家从远古神话中提炼出“水”“光”“电”“木”“声”五个意象,构成五个故事单元,进一步衍生出五组思辨话题,再造出五个现代感气息浓郁的故事场景。
由此可见,场景的再造,还是基于已有故事的“原型”“元素”等,进行艺术的创造、创作,通过影像交互技术、数字图像再现等现代技术手段,再现远古神话故事的“现代传奇”。
场景已经再造成功,我们的阅读就是要“带入”,将学生带入其中,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虽然不能入现场,但是可以“入网”,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连接与共享功能,让学生能“读”到这些艺术化的场景故事。以网络技术为支撑,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和周边设备在网络及移动网络终端进行艺术创作、展示、传播与接受、欣赏与互动等活动,这是一种与传统艺术范畴完全不同的新的艺术形式或门类。
在教学《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这两篇神话故事的时候,我们是否对这样的两个话题进行了一番思辨?是否将学生带入到了这些艺术化的再造的故事场景中?现代的儿童,需要有这些充盈着现代气息的故事场景的熏陶与浸染。
2.神话故事的浸润式体验
带入其中,仅仅是第一步,置身故事场景之中,完全浸润其中,这是目的。“创世”篇章就是运用互联网思维重新演绎了中华创世神话故事。其中最重要的技术手段就是VR虚拟现实技术和AR增强现实技术,为人机的即时交互创造了可能。和后羿一起射日,和女娲一起补天,和神农一起尝百草……在这里因为互联网而变成可能,观众对于神话有了更丰富、生动的互动体验。
据悉,在“中华创世神话——互联网艺术大展”期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推荐的作品“我和女娲一起补天”让观众轻松有趣地在手机上完成“补天”;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带来的用触摸屏演绎的“神农尝百草”,以轻黏土与毛毡制作带来的“卡通异兽家族”将生涩的图示变得简单易懂;万达信息以可视化VR技术实现后羿射日互动体验,AR增强现实技术将为我们解开“大禹治水”的文字奥秘;星拓传媒在展厅中上演的多媒体3D舞台剧《创世神话漫游记》以动态镜框展示全息动画,配合多元化舞台表现,融合光影的视觉特效,展现神话的艺术魅力,赋予更多四维空间的想象……
“互联网+”时代,所有这些资源的获得, 已经变得越来越简单,“键盘塑盘古,鼠标造大禹”,如果我们充分认识到了互联网连接一切的功能,那么我们也就找到了这些资源的入口,科学、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从而迎合当代儿童的审美需求,打造、演绎具有“现代感”的创世神话。让学生在阅读神话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其变化的历程以及不断创造着的神话“传奇”。
可以看出,在不断的延续过程中,人们对神话故事的体验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浸润式体验已成为重要的方式,而这些就是由于“互联网+”时代技术的发展。它颠覆了人们原有的阅读形态,让人置身在故事的场景之中,现代感强,同时也更加适切当下儿童的审美需求。
相对《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等神话故事的文本著作、电影或动画片,这些极富现代感的场景更能凝聚、吸引儿童的目光。故事还是那个故事,但是在不同时代,用不同手段来演绎,所散发的魅力是不一样的。现代儿童需要“现代经典”——“传统经典的现代再创造”的浸润、洗礼,更需要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人机互动、人机共读……“互联网+”时代,尤为需要这样的“重新演绎”。而这样的“重新演绎”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家里,抑或是社区、图书馆等,如“中华创世神话——互联网艺术大展”在美术馆里,那我们的“课堂”就可以在这里,互联网连接一切,线上线下,场里场外,我们都可以进行浸润式的阅读与体验。
3.神话故事的数字化存续
“互联网+”时代,神话故事的传播与传承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记录在龟甲兽骨等硬质物体上,到我们看到最多的软质出版物,再到当前“互联网+”时代的虚拟存储,日趋数字化、场景化。如,2019年4月12日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截至2018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总量达到4.32亿,人均数字阅读量达12.4本,人均单次阅读时长达71.3分钟。由此,数字化阅读日渐盛行,存续方式也将逐渐趋向数字化的虚拟存储。
当然,虚拟存续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其传播的方式,以及阅读者的参与形式。一个非常现实的场景就是:大街小巷、公交车、地铁站……无论来去匆匆的行人,还是独坐一隅的乘客,低头看看手机已司空见惯,这已经成为人们每天生活的一部分。受其耳濡目染的儿童,由于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特别的强烈,所以
根本挡不住“一屏万卷”的诱惑,其实这也是好事情,既然已经“堵不住”了,那就该科学合理地进行开发创造,并使之更好地赋能学生的阅读。
如,前面提到的“键盘塑盘古,鼠标造大禹”就是一种很好的存续方式。通过融入现代技术来“重述”传统经典,让神话故事焕发出现代气息,赋予现代元素,从而更加贴近现代儿童审美与创造需求。这应该说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存续方式。而类似这样的存续方式还有很多,都是在充分发挥声、光、电、磁、芯片等虚拟和半虚拟载体和介质的作用,借助数字化、智能化等虚拟形态,让原有单一单调的文本描述、插圖互照等变得有声有色、有趣有味,既看得见,也摸得着,这应该就是“互联网+”时代数字化存续带给我们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和收获。
此外,数字化的存续,让我们每一个人也能拥有一个可以流动的“图书馆”,所谓“一屏万卷”,存续变成了收藏,阅读已经进入了“个人收藏”时代。再因为“互联网+”特有的共享与连接功能,数字化资源将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我们知道,中国上古想象力的集大成者《山海经》 因其瑰丽的想象和丰富的故事流传至今。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解读《山海经》的文化意义?数字时代的今天,艺术家们如何利用新技术重新演绎《山海经》?一场主题为“想象的发端:山海经与诸神的世界”的腾云文化论坛上,六位对历史、神话和传统文化颇有研究的专家和艺术家到场,探讨了《山海经》的神话价值及其如何通过现代创作重新焕发生命力。可以预见,越来越多的神话故事将变成“数据”,被赋予时代元素,并被不断地读取和演绎。传承经典,重述神话故事需要这样的存续和演绎方式。而这些,都是现在以及未来可以拓展与利用的资源,教学中,我们还是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一些,主动为他们建立“连接”,一起分享这些资源带来的视觉冲击,从而满足他们多元的阅读需求。封锁与封闭,只会让我们的阅读视野与格局趋向狭隘、单一。
三、“互联网+神话故事”:创造线上线下更大的“神话世界”
以前,教材是儿童的全部世界;现在,全部世界成为儿童的教材。“互联网+”连接一切,线上线下融为一体,而今天的这些,对于之前来讲就是一个“神话世界”,如今我们的儿童就已经融入整个“世界”。所以,我们必须正视:教材只是一个载体,“互联网+”时代重述神话仅仅依托单一的教材是不够的,这样的一个“单元”设计也是不完整的,教材不是全部,趋向“教材+”并融合数字化存储的线上线下的存续方式一定会让神话故事更具“神话”魅力,更贴近现代儿童的审美阅读。无疑,“互联网+神话故事”正在创造线上线下更大的“神话世界”:“互联网+神话故事”趋向全年龄段的拓展。每一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在线上线下“搜索”到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真正能实现因人而异、因需而异,个性化的“定制模式”将成为可能。
“互联网+神话故事”趋向全域阅读的统整。互联网连接一切,阅读不再是单篇深入,而是群篇并蓄,基于技术赋能,阅读更加趋向于这一主题的统整化与系统性,深度阅读将变为现实。
“互联网+神话故事”趋向全息场景的体验。“互联网+”时代,阅读的边界已经被打破,视觉、听觉、触觉乃至影像融为一体,呈现出一种全息化的场景阅读模式。人在场景中会不知不觉地进入到神话故事中,阅读体验将更加多元、生动。
互联网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神话故事”,连接了线上线下各种各样的信息,让彼此陌生的人走到一起,形成了庞大信息与社交网络。尤其当下,随着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那些古老的神话故事和神话人物,因其独具异彩的象征能力而日益成为文化生产和表达的重要资源,不断被重新演绎,带入儿童的世界。
马克思曾说:“人们能够自由地获得世界范围内的最大信息,才能得到完全的精神解放。”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精神解放的新时代。所以,当下及未来的阅读变革,如果能很好地借助“互联网+”,让学生自由地去搜集、处理信息,并有机形成线上线下相关信息的连接与统整,就能实现阅读的“完全的精神解放”。神话故事的阅读如此,其他文体的阅读也是如此。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银城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