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大学英语需求分析实证研究

2019-11-21

英语教师 2019年22期
关键词:专业英语阶段状态

喻 杰

引言

为科学设置大学英语课程,众多学者进行了大学英语需求分析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但是,大多数现有研究的基本假设是环境和学习者等因素是静态的,弱化或忽视了在实际的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各个影响因素会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以及各种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随着动态系统理论被引入应用语言学领域,语言发展可以被视为一个动态的系统,这为语言类课程的需求分析模式构建开启了新的视角。在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基于状态空间模型,语言发展需求系统可被视为由初始状态、目标状态、系统的状态变量及其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关系组成的动态系统,由此,笔者提出了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方法(喻杰、李冬青2015)。

本文从动态系统理论视角出发,利用大学英语需求分析的状态空间模型,聚焦大学英语不同阶段的需求变化,以大学综合英语课程为例,开展实证研究,分析表征大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状态变量、影响大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各种因素及它们之间的动态关系。

一、相关研究工作

在理论研究模式方面,很早便有学者提出用系统的观点看待语言课程需求,用三对基本的二分法来缩小需求分析中调查内容的选择范围:(1)情景需求和语言需求;(2)客观需求和主观需求;(3)语言学习内容需求和学习过程需求(Brown 2001)。国内学者普遍认同语言课程需求分析应包括社会需求分析和个人需求分析(束定芳2004)。在实证研究方面,很多学者对不同层次或不同背景的英语学习者的需求进行了分析(蔡基刚、陈宁阳2013;祝、马文静2014)。但在课程实践过程中的需求是否会随着时间变化和课程深入而产生变化,鲜有人关注和涉及。

随着动态系统理论在语言教学研究中的发展,笔者提出从动态系统理论视角出发,基于空间状态模型X^'=F(X,U)进行语言课程需求分析。语言课程需求分析是要分析表征学习者语言水平的状态变量、学习者的初始语言水平和目标语言水平、影响学习过程的输入变量及状态变量与输入变量之间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关系,最终建立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空间状态模型(喻杰、李冬青2015:4-9)。在此模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既不是单纯的认知心理过程,又不能完全归于社会文化过程,而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的动态变化过程,是系统从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状态转移过程。由于系统的状态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系统状态是时间的函数,因此实际目标状态可以有多个,即学生可以设定在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所期望达到的不同目标水平。当有多个目标状态时,从初始状态出发并达到这些目标状态的状态转移轨迹就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在研究过程中,为避免简单化,注重采用微发展研究方法,通过高密集取样,避免静态分析的缺陷。由于动态分析历时周期长,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需求分析方法提出后的实证研究开展相对较慢。

二、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大学英语需求分析

本研究从动态系统理论视角出发,利用需求分析的空间状态模型,聚焦大学英语课程不同阶段的需求变化,以大学综合英语课程为例,开展历时两年的实证研究,分析表征大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状态变量、影响大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各种因素及不同时间节点上它们之间的动态关系。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某一本院校2016 级295 名在校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从大一到大三历时两年的跟踪调查研究。通过综合分析学生在不同时间节点的需求,得出更科学的课程需求分析结论。

(二)研究问题和内容

本研究主要探讨以下问题:

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如何?

学生在大一阶段和大三阶段对英语学习的认识有怎样的差异?

各种因素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如何?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主要用于收集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有大一阶段问卷和大三阶段问卷两种。大一阶段问卷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调查学生的起始状态,通过对一些英语使用场景的描述,让学生选择在这些场景下使用英语的难易程度,以此了解学生的初始状态;第二部分调查学生的目标状态,通过使用英语场景的频度得到;第三部分主要调查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因素(鲁子问、张荣干2012)。大三阶段问卷包括目标状态调查和学习影响因素调查两部分。

(四)数据收集与分析

两次调查分别在2016 年12 月和2018 年12月进行。收回大一阶段有效问卷280 份,大三阶段有效问卷260 份。利用SPSS 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描述,计算出各个选项的均值、标准差,然后对比大一阶段和大三阶段的英语学习需求是否有统计学差异,以及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各种因素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关联度如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初始状态

从总体自我评价和不同英语使用场景下的自我评价两个方面调查学生入学初始状态。学生首先总体评价自己的英语水平,调查给出五个选项,分别是初级、初中级、中级、中高级和高级,并对每个级别的主要特点进行了描述。经调查发现,学生总体评价符合正态分布,峰值为中级,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108 名学生处于中级水平,占38.57%,超过3/4 的学生表示自己的水平处在中级及以下水平,词汇、语法和发音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不能自如地进行日常对话,只能就特定话题对话或进行简短对话。总体自我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学生入学初始状态总体自我评价表

调查不同英语使用场景下的初始状态详细描述统计(见下页表2)发现,在有关听的四个场景中,听英语讲座并参加英语讨论最难;在有关说的六个场景中,用英语进行工作交谈和在会议上用英语发言均值相同,均为4.3571,被认为难度最大;在有关阅读的七个场景中,在日常生活中读英文书籍和读英文的专业文献资料被认为难度较高;在有关写的四个场景中,用英语写论文被认为难度最大。纵观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薄弱环节,不难发现,学生的学术英语较为薄弱,最大的困难在于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交流。

表2:不同英语使用场景下的初始状态详细描述统计

(二)学生目标状态1 与目标状态2 的差异

通过分析学生大一阶段和大三阶段对未来不同英语场景出现频率的认识,并进行t 检验,得出结果(见下页表3)。由表3 可见,学生大一阶段和大三阶段在参加用英语讲解的培训、用英语进行工作交谈、在会议上用英语发言、读英文的专业文献资料、使用英文界面的计算机软件和电邮、用英语写工作文件等几项认识上有显著差异。综合来看,这些差异主要存在于对于专业英语的认识上,从学生大一阶段对于未来专业英语的使用情况的描述分析中不难发现,各项均值大部分在2—3 之间,他们认为未来可能较少用到英语;大三阶段对于未来专业英语使用频度认识明显增强,均值大都在3—4 之间。学生大三阶段对于未来使用专业英语的频率预期明显高于大一阶段,说明通过两年的学习,他们对专业英语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也说明,专业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在大一阶段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认识得到进一步纠正。

表3:目标状态1 与目标状态2 差异对照表

(三)影响学生学习各因素与目标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研究还调查了学习动机、学习时间、学习策略、教师态度、父母态度五项因素与英语学习目标状态的相关性。运用卡方检验,把显著水平设在0.05。结果发现,学习动机和学习时间与目标状态之间存在显著关联,与学习策略、教师态度、父母态度关联性并不明显。

四、结论

本次调查得出以下几条重要结论:

第一,基础英语教育阶段的应试之风依然强劲,学生听说能力相对薄弱,英语输出能力不足。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听说教学,加强训练学生的语言输出。目前,学生虽然在入学前有十年以上的英语学习时间,英语水平较以往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但是其起始水平较为复杂,整体不容乐观。超过3/4 的学生表示自己的英语语言能力处在中级及以下水平,词汇、语法和发音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不能进行自如的日常对话,只能就特定话题对话或进行简短对话。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大学英语教学强调听、说、读、写并重,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但我国的中小学英语教育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表现为重语法和阅读,忽视听说教学;重视输入教学,忽视输出教学。虽然这种现象近年来在沿海和发达地区有所改善,但在本研究进行的中西部地区依然明显。学生听说能力薄弱,英语输出能力不足,不能进行自如会话,整体英语能力偏低。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听说教学,注重学生的语言输出,弥补中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不足,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第二,在国际化背景下,学生对于专业英语学习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随着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逐渐加快,我们迫切需要大批专业外语人才,以及更多懂外语、具有国际视野、懂国际规则的专业人才,越来越多的高等学校开设国际化课程,推广全英文教学模式。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适应双语教学模式和国际化课程,大学英语除了要进行通识教育,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还要进行学术英语教学,帮助学生用英语加强专业文献阅读、专业讨论交流。目前,大学英语教学重视通识英语教学和语言技能培养,专业英语教学往往所占学时少,开设时间晚,教学内容停留在专业词汇介绍等初级阶段,忽视专业英语与语言技能的对接,造成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交流时不自信、困难大。所以,大学英语教学应向专业英语教学倾斜,将英语技能训练和专业英语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交流,如发表论文、进行专业交流等,以适应国际化进程,更好地为国家“走出去”战略服务。另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和鼓励,使其发现专业英语的适用范围和重要性;应注意帮助学生从大一入校就充分认识到专业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投入合理的学习时间,采用科学的学习策略,学习扎实的英语技能,以应对专业英语学习。

第三,学习需求实时变化,从大一到大三明显出现新的学习需求。因此,需要建立动态英语需求分析机制,更新课程设置的理念和方法,为课程设置和调整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需求分析常态化和动态化,时时关注其变化,以便及时对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讨论与不足

本研究从动态系统理论视角出发,利用大学英语需求分析的空间状态模型,聚焦大学英语不同阶段的需求变化,以大学综合英语课程为例,开展大学生英语需求实证研究,分析表示大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状态变量、影响大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各种因素及它们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学生的听说能力相对薄弱,输出需求强烈;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渴望专业英语学习;学习需求在大学不同阶段实时变化。对英语教学提出几点建议。第一,加强听说教学和语言输出训练;第二,重视专业英语教学;第三,建立英语需求分析的动态机制,实时分析需求变化。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研究对象数量不够大,历时的检测时间跨度相对较短,取点次数不够多。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扩大英语需求范围,多次取点,进行更加细化的动态检测,实时收集数据,以此为教学改革和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专业英语阶段状态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城市轨道交通员工专业英语素养构建探讨
食品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长学制医学生全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探讨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高职轮机专业高中职衔接专业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