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对策

2019-11-20梁位源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

【摘要】本文论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及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策略:重视对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与其他学科开展协调性教学、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开发和利用各种活动资源、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等。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 初中学生 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A-0137-03

爱国主义教育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许多教师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表现出较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对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采取一些合理、科学的措施,在课堂渗透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爱国情感。

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初中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阶段,但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定型,需要教师、家长加以引导,加强思想教育,才能使其成长发展为三观端正的国家栋梁。爱国主义是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是一个国家合格公民的基本品质,也是青少年阶段必须养成的思想道德,因此,需要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价值观。

学校是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而思品课堂承担着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务,它可以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的有力助推。2016年秋季,由教育部审定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并正式使用。在道德与法治课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例如“我与国家和社会”这个部分,整合了社会发展、国情、民族、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表现了我国蒸蒸日上的发展趋势,彰显了我国的实力。教学这些内容,能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无形中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与民族责任感。在此而言,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教材的有效挖掘,教学内容与时代脱节

当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教材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缺少对相关内容的深度挖掘,缺乏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政策的研究,使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和认识产生偏差,不利于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信念的培养。而且在这种爱国主义教育模式下,课堂教学很容易陷入枯燥乏味的境地,不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也会影响到学生对爱国主义思想学习的效率。此外,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也日益明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应该注重与时代背景结合,在教育内容中注入新时代特征,才能对初中学生作出正确的引导,使其产生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为民族繁荣富强而奋斗的良好情怀。

(二)过于注重理论引导,情感激励不足

爱国主义教育通常是融入各学科之中,利用各学科教材涉及到的爱国题材或案例展开教学,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爱国情感和爱国意识。但是从现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的开展情况来看,许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理论引导,完全按照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说教,缺乏对爱国主义案例的列举,缺乏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情景創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未对爱国主义形成深刻的认知,所起到的教育效果十分有限。

(三)教学方法传统单一,激趣不充分

在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教学领域也出现许多新的手段和方法,且在实际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因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理论性相对较强,大部分教师在授课时,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理论的“满堂灌”,即使是具有丰富史实的爱国主义内容,也光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便完成教学。在这种落后单一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学习到的爱国主义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认知严重脱节,进而降低了爱国主义教学的效果。

三、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施对策

(一)以课堂教育为主,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1.重视对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中,教材是最好的依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蕴含着比较丰富的爱国主义知识和思想,是实施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载体。但是教材中所包含的爱国主义知识又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形式,显性知识存在于表面,教师可以直接将其利用于教学;隐性部分知识则需要教师做深度的挖掘,然后采用合理的方式呈现,才能起到相应的教育效果。

例如,教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踏上强国之路》一课时,笔者除了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当前国家的繁荣盛况,为增强国家过去与现在的对比效果,让学生对国家的发展历程有更深刻的认知,笔者还选取了一些教材外的视频资源《大国崛起》等,让学生在强烈的对比中,感受到国家落后时的耻辱、国家崛起时的自豪,进而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利用网络资源以及多媒体教学技术等方式拓展教学内容,不仅能增加学生对国家发展历史的直观认识,而且让学生对爱国主义知识和思想产生更深的理解。

2.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有较多关于我国人文资源、自然资源的描述,进行这些内容的教学时,利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形式,能充分发掘其中蕴含的爱国因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目标。要改革课堂教学形式,首先需要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做出改变与创新,摒弃传统教育中枯燥的说教方式,在课堂中引入更多新颖的教学活动,如讨论学习、比赛活动、演讲活动等。如此多样的教学活动,更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由以往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

例如,教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一课时,笔者在课前和课中设置了一些教学活动:课前引导学生采用网络搜索、查阅文献资料等方式收集威胁国家安全的实际案例。学生收集到许多方面的案例,有危害国土安全的,有危害科技安全,有危害国家荣誉的……针对这些资料,课中组织学生进行分析,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在分析、讨论国家安全的过程中,学生能深切感受国家受到安全威胁的危机感,从而产生爱国、护国的心愿。

3.与其他学科开展协调性教学

在初中的课程中,道德与法治课主要起着“思品教育”“爱国教育”“法治教育”等作用,而在其他科目的课程中,也同样包含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各学科课程之间的协调教学,使爱国主义教育获得更好的效果。但是从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当前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很少与其他课程进行联系,缺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联合教育的意识,分析归纳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目标缺乏深层次的把握,没有意识到其他课程对爱国主义教育同样具备积极作用。基于此,笔者在备课时,有意识地加强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联合语文、历史等学科渗透爱国主义知识,全面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例如,笔者利用学生在语文课、历史课学过的爱国人物或事件——岳飞精忠报国、董存瑞炸碉堡、雷锋做好事等,通过讲述更多关于他们的事迹或重温他们的英雄事迹,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思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又增进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感。笔者还在教学中引入一些红色歌曲:《我的祖国》《英雄赞歌》《大中国》《祖国颂》等,让学生在优美动听的歌声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同样,在地理、美术等学科教学中也可以利用相关的教材内容完成爱国主义思想的渗透。例如,从地理学科古今国家领土的改变认识战争的危害;从美术学科一些作品如《狼牙山五壮士》《田横五百士》等,了解相关爱国人物、爱国事迹。

(二)以活动教育为主,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爱国主义的本质是一种思想和情感,其形成不仅需要学习者对爱国主义内容有较强的认知,还需要学习者在相关的环境和氛围中接受熏陶。《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提出:“要使爱国主义思想深入学生心中,关键还需要营造出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和生活中都能够接受到爱国主义思想感染。”因此,在当前的爱国主义教育中,不能仅仅局限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还应该充分整合身边的一切资源,努力为学生创造出爱国主义氛围及爱国主义活动平台,以更好地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

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爱国主义教育是提升国民综合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方式,是现代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的各种资源,大范围地宣传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使爱国精神成为新时代背景下改革创新的重要精神支撑。因此,在当前爱国主义教育中应该加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并在建设中引入一些生动有趣的地方文化资源,使之具备更高的吸引力,吸引更多学生自觉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去接受文化熏陶,从而达成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来设置各种活动项目,例如坚持和规范升旗仪式。在每周一全校集会或重大节日、纪念日举行标准的、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仪式必须严格按照“出旗、升旗、奏国歌、唱国歌和国旗下讲话”等程序进行。国旗下的讲话,从内容、时间、要求到主讲人都要提前作出具体的安排,除学校党政领导和骨干担任主讲外,还可以邀请社会各界德高望重、热心教育的同志参与。又如清明节每个班级举行“缅怀先烈、展望未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班会;同时组织学生到附近革命烈士墓进行扫墓活动,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感受国之恩、党之恩,在慎终追远、缅怀先辈的情怀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

2.开发和利用各种活动资源

教学实践证明,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更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而且在活动中学生还能缓解和释放学习压力、精神压力,以更好的状态面对学习生活。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各种活动资源,使爱国主义教育与道德与法治课更好地融合起来。例如,课后联合学校教务处、后勤处等部门为学生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寝室等评比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形成热爱同学、热爱班级、热爱校园的良好情感,集体意识得到增强,进而使这种情怀与意识升华到热爱国家的高度。其次,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开展各种类型的文化艺术活动,例如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电视电影节目思辨评论活动、爱国主义专题知识讲座等,在这些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知识,使爱国主义教育能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产生紧密的联系。再次,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开展爱国主义教学时,可以融入一些传统的节日活动内容,例如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中秋节、端午节、春节等传统节日的习俗画面,增进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爱国主义教育还需要注重社会实践教育,即将课堂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爱国主义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之中产生更为强烈的情感,从而促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发与升华,并使学生的爱国之心变得更加的坚定和持久。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外,我校经常结合青少年的实际学习情况,设置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针对当下学生怕吃苦、怕艰苦的现象,组织学生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接受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爱国主义教育。在纪念馆里,学生认真倾听讲解员讲解红军长征途中艰苦的日常生活,认识到自己平日生活中一些习惯是不好的,因此萌生改变之意:要养成艰苦朴素的习惯,不要铺张浪费,不要攀比。参观活动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实践誓言,做一名合格的共青团员。在升旗之后的讲话中,学生代表用自己的理解诠释了红军长征精神,代表全体学生表达了对革命先辈崇高敬意,并铿锵有力许下承诺。本次活动,对学生缅怀烈士功绩、弘扬民族精神,以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具有重要而深遠意义。

自从人类成立民族、国家之后,便逐渐形成了爱国主义观念,而这种观念的形成能够把人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使得民族或国家变得更加团结。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针对初中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十分重要。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渗透爱国主义思想,实现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的主阵地。为了获得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做出科学的改革与创新。

作者简介:梁位源(1968— ),男,广西岑溪人,高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初中学生自信心与英语教学的相关性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