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中职舞蹈课程教学探讨

2019-11-20曹姗姗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通识教育舞蹈教学中职

曹姗姗

【摘 要】本文分析中职舞蹈实行通识教育的意义,阐明中职舞蹈通识教育模式的内涵与目标,从教学内容拓展和教学方法创新、课程单元设立和相关互联构建、民族舞蹈传承和当代舞蹈创作三方面论述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中职舞蹈课程教学。

【关键词】通识教育 中职 舞蹈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7B-0165-02

通识教育即自由教育,亦称文雅教育,体现了人类亘古至今对完整人格培养的教育理念,是世界现代教育中的核心理念。其实质是一种通才教育和一种全人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一种非功利性、非专业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学习态度,从而达到改善学生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知识面的效果。通识教育理念是当前中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而舞蹈教育作为美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识教育推行的重要模塊。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当前中职舞蹈教育并不尽如人意,如有的过度专业化而割裂了学科之间的联系,有的过分追求技术而忽视艺术素养。基于此,在通识教育理念下转变中职舞蹈教育理念,发挥舞蹈教育应有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职舞蹈实行通识教育的意义

在中职舞蹈教学中实施通识教育,主要有以下意义。

(一)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培养学生具备广博的文理知识是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看似简易的手舞足蹈,不仅表现了人的形态情感和充满张力的空间流动形式,而且还蕴含着民俗学、社会学等知识。例如,广西瑶族的《盘王舞》等原始舞蹈曾经发挥传授生产知识的作用;情态万种、旋律撩人的维吾尔族舞蹈,呈现了地处丝绸之路的多民族文化交融特色;晃动拖沓舞步、后仰远视体态、矫健马舞的蒙古族舞蹈显露出草原游牧民族的特征;而颤动、跳跃、碎步、旋转、扭胯和下板腰等技巧则与巫舞有关。学习这些舞蹈不仅会让学生感受到各种动律的美感,还会获得舞蹈是如何运用动作思维、如何通过渲情感染观众进而教育观众的,这些正是中职舞蹈通识教育所需要寻觅的知识点。

(二)有利于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

当人们感于物而动、产生情感时,就会通过肢体的节奏性舞动,引起精神振奋和情感的波澜。例如,现代广场舞使广大大妈们心情愉悦、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众多行为拘谨、性格内向的孩子通过舞蹈变得性格开朗活泼可爱,特别是 20 世纪四十年代,不少农民就是通过跳革命根据地传来的“翻身秧歌”而走上革命道路的。由此可见,舞蹈独特的陶冶情操功能在塑造完整人格、陶冶美好情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与人交往艺术的获得和集体意识的培养也是完美人格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舞蹈往往需要服从整体、步调一致才能实现完美的艺术表达。在中职舞蹈教学中所形成的这种集体式职业习惯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例如,非常简易的圆圈舞就是因为当人们手拉手围成圈时,一种整体感油然而起,加之步调的一致和节奏的刺激,觉得自己被一种精神力量所左右,能够感觉到由集体向心力和民族凝聚力所带来的崇高而神圣的美感,这种现象无疑对学生陶冶身心、塑造人格大有益处。

(三)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抽象思维

舞蹈是通过舞蹈动作塑造的舞蹈形象来表情达意的,其动作来源于生活,但却又不同于生活动作。除了模仿再现生活的动作之外,它还有跳跃、旋转等技艺性动作,在一定程度上,舞蹈是对生活动作的美化、夸张和提炼,而这种美化、夸张和提炼直接关系到抽象思维的应用,即需要运用抽象思维将生活动态的本质特点抽取出来,然后通过美化、夸张等方式进行艺术加工,如果没有抽象思维对生活动态本质的抽取,那么就不能成为舞蹈艺术作品,就不能成为舞蹈艺术的语言。以舞蹈《丰收歌》为例,“割”和“放”是日常丰收过程中的两个主要动作,舞蹈创编过程中将“割”和“放”抽象为“低”和“高”两个动态,再美化为“起身晃手射燕”和“弓步俯身推手”两个舞蹈动作,在似与不似之间形成多姿多彩的人体流动与诗一样美的意境,这就使通过动作语汇塑造的形象蕴含了一定的思想和情感。

二、通识教育理念下中职舞蹈教学模式的重构与超越

(一)通识教育理念下中职舞蹈教学模式内涵与目标的重新定位

1.挖掘特征,由技艺拓展到文化

深入分析当前中职舞蹈课程教学,其教学内容仍然以舞蹈组合练习和专业化的舞蹈动作传授为重点,在教学方法上仍然是按照民间舞、古典舞、国标舞等舞种分类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舞蹈教学,其最终目标是拓展学生的文理知识,不应专注于舞蹈技艺的精,而是培养学生全方位认识和理解舞蹈艺术。因此,在中职舞蹈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更多关注自我创编、舞蹈欣赏等不局限于单纯技艺方面的内容,在组织学生学习舞蹈动作技艺的同时更加关注舞蹈文化的背景知识。

值得一提的是,通识教育理念下的中职舞蹈教学并不排斥舞蹈技艺教授,教师应努力探索符合中职学生年龄阶段身心条件的基本舞蹈技艺标准,然后设计出既体现美育又符合通识教育要求的舞蹈教学内容和方法,并在既定的舞蹈形式中挖掘这些舞蹈的文化含量。例如,为了体现出舞蹈最基本的动作教学特点,体会舞蹈动作与生活动作之间的区别,笔者创设了舞蹈原创展示环节,通过动作分析培养学生身体与心灵共舞,同时还运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理念,促使学生在同一环境下创设属于自己的舞蹈,充分认识肢体语言的多样性以及舞蹈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重视动觉,由欣赏进入到体验

众多鉴赏类、史论类舞蹈课程的开设反映的是中职舞蹈教学拓宽学生知识面的要求,但传统中职舞蹈教学除了通过观赏舞蹈作品满足学生的视觉动感以及传授学生舞蹈理论知识外,未能有效调动学生肌肉骨骼的动觉来真切感受这门动感艺术。因此,教师应改变当前单一欣赏或史论课传授的教学形式,树立舞蹈文化和舞蹈实践同步进行的理念,促使学生在运用视觉接受舞蹈信息的同时,充分调动动觉的经验而真切地感知舞蹈,进而促进智力的发展。

3.立足延展,由单一引入到综合引入

培养学生的“可迁徙能力”是通识教育的任务之一。中职舞蹈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只是单一实施,而是要打破学科壁垒,提倡和其他学科或艺术结合,由舞蹈延伸拓展到其他知识。例如,为了让学生从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感受科学知识的生动活泼,笔者借鉴美国科学促进会与科学杂志联合举办的“舞出你的博士论文”活动,要求学生对自己撰写的论文、心得体会运用舞蹈的形式演绎出来,这样从抽象到具象、从外至内的过程让学生随着新的灵感产生,对自己所研究的事物有更深层次的体会。

(二)中职舞蹈教学模式的重构与策略

1.拓展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

街舞、现代舞以及国标舞是中职学生最受青睐的舞蹈,教师应充分拓展这三种舞蹈。在教学内容上逐步拓展到拉美舞蹈、汉唐经典舞等;在教学方式上借鉴西方多元“启发式”人才培养模式,由单一向多样性转变,改变传统千篇一律由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舞蹈动作的现状,适当赋予学生更多自我学习的空间,通过团队或小组的形式进行舞蹈赏析和实践互动合作。以《外国民族民间舞表演与赏析》期末考查为例,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分工,公开演讲与展示舞蹈片段,从而丰富学生自己参与其中的收获与体验。

同时,教师还应摆脱传统的舞蹈教学形式,打破常规与传统思维,利用不同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逐步将排練厅与舞台的肢体表演拓宽至博物馆、公园、仓库、剧场等,让学生亲身感受舞蹈与建筑、舞蹈与影视等之间的联系。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汉唐舞蹈时,笔者将教学地点设置在博物馆,要求学生首先观察汉唐俑、汉唐服饰、汉唐器具形态等,然后再进行汉唐舞蹈的鉴赏与实践。

2.课程单元设立和相关互联构建

为改进传统中职舞蹈教育的理念,体现从单一到多样化发展的要求,中职舞蹈可与戏剧、声乐、乐器、中文、历史、绘画、手工艺等课程形成内在关联,把来自不同专业的老师组成跨学科教学团队,建立一个相对逻辑化的课程系统,通过团队合作研究的方式开展教学。以编创《白毛女》舞蹈作品为例,该作品不仅涉及舞美灯光、服装设计等,而且还有动作设计与编排、音乐创作等,因此,笔者及时组织各学科教师成立教学团队,充分从动觉、视觉、听觉等方面加强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又比如,设立舞蹈服装课程单元时,由于该单元主要包括中国服饰与舞蹈、中国历代文化与审美、中国服饰发展史等课程,因此,笔者及时组织各学科教师成立教学团队,让学生通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引发学生对舞蹈文化的思考。

3.民族舞蹈传承和当代舞蹈创作

其一,民族舞蹈是历史创造和世代相流传下来的宝贵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不同地域的象征性标志之一。教师应担负起民族舞蹈传承的任务,不仅要向学生示范、教学舞蹈动作,而且还应介绍舞蹈创作的社会历史背景、文化含义,讲解舞蹈音乐所涉及的乐器等,并让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简易的自娱性民间舞,亲身感受祖先的生命律动,鼓励学生深入挖掘各民族的其他风俗习惯与文化。

其二,民族舞蹈课程的开设和发展关系到通识舞蹈教育本土化和文化自信等问题,教师应将舞蹈赏析与实践相结合进行传授。以传统乐舞集《沉香》系列教学为例,笔者首先介绍了江西汉族石邮傩舞的舞种、舞蹈内容与意义,深入分析舞情、舞容和舞律,然后再进行表演展示,组织学生模仿练习原生态舞蹈。

其三,舞蹈作品的创作可以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培养学生的身体创造力。因此,中职舞蹈教育还应注重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对生活和社会现象进行观察与思考,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进行舞蹈编创。

综上所述,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中职舞蹈课程教学要改变传统舞蹈教育的固有思维,由技艺拓展到文化、由欣赏进入到体验、由单一引入到综合引入,开创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新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中职舞蹈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雅芳.试论舞蹈专业教育的通识化[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6(2)

[2]白 英.通识教育中的艺术教育及其性质浅谈[J].音乐天地,2017(4)

[3]王 毅,傅晓微.哈佛美育类通识课堂个案评析:《音响风景·舞蹈穿越文化边界》—哈佛通识教育(美育类)实地考察报告之四[J].美育学刊,2012(3)

(责编 罗汝君)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通识教育舞蹈教学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浅谈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能力培养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应用型本科音乐表演专业舞蹈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教务管理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