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双师型”教师培养探析

2019-11-20陈刚农丽艳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双师型培养策略教师

陈刚 农丽艳

【摘 要】本文论述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现实意义,阐述广西中职“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针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考核体系不成熟、激励机制有缺失、培养与实践脱节、能力与素质不符等问题,提出通过“学、赛、研”即以学促进、以赛促优、以研促精等措施提升教师的理论教学能力和技能实践教学能力,从而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关键词】广西少数民族地区 “双师型”教师 培养策略  以学促进 以赛促优 以研促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7B-0093-03

广西山清水秀,物产富饶,居住着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水、彝、仡佬等 11 个世居少数民族,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加上经济相对落后的因素,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尤为突出。职业教育,教师为本,一流的职业教育,一流的技能型劳动能手,将创造出一流的产业和打造一支专业能力过强过硬的“双师型”的教师团队。促进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双师型”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建设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一流的“双师型”职业教育团队,是当下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发展的趋势,也是符合新时代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更是提升具有广西特色的“双师型”教师个体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现实意义

新形势下的中职教育不仅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还要培养专业能力与人文素养并存的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提高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性,培育具备高技能的“双师型”师资团队,是促进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中职教师发展的必经之路,是适应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中职教育改革必然选择,是提升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师资力量的必然途径。当前,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下,广西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师资队伍建设日臻完善,培养模式和目标也日益清晰。因此,人们开始将目光聚焦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研究。

教师队伍是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驱力,应高质量、高标准地进行“双师型”教师的培育培养,使教师不仅具有科学理论知识、人文素养,还要具备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能力;既能从事理论课教学,又能从事技能实践教学及指导。虽然近几年广西经济快速发展,但同发达地区相比还是相对落后,而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更加举步维艰,这严重影响了广西现代职业教育前进的步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都明确提出了建设高素质“双师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要求。2015 年,全国人大会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指出,教师队伍建设仍是当前发展职业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双师型”教师尤为不足,仅占职业教育教师总数的 25.2%。可见,强化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是刻不容缓。

二、广西中职“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

2014 年广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改革创新全面振兴教育的决定》将“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双师型教师信息资源库,探索建立培养培训、资格认证、聘任管理新机制”作为重点任务。2015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15—2020 年)》提出:到 2017 年,全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职业学校专业課教师比例达到 60% 以上;到 2020 年,“双师型”教师占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比例达到 70% 以上。

但是,2015 年“双师型”教师认定试点工作开展的两年间,广西只有 3666 个中职教师人申报“双师型”教师,而最终通过认定的仅有 2406 人。其中高级 180 人,占比 7.5%;中级1241 人,占比 51.6%;初级 985 人,占比 41.4%。2017 年 6 月 24 日,广西教育厅发布《关于全面开展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在全面放开认定的背景下,全区仅有 1154 人申报。因各学校申报积极性不高,导致原计划 9 月中下旬完成的评审工作一延再延。2017 年 9 月 27 日,广西教育厅紧急发布文件《关于做好 2017 年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申报工作的补充通知》,要求各市、县重视“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再次发动各校再次组织教师申报,并将个人申报、学校审核公示上报、区专家评审等工作同时延后。由此可见,广西中职教师申报“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不高。要实现《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15—2020 年)》提出的到 2020 年全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比例达到 70% 以上目标是困难的。广西当前中职学校招生形势喜人,但各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将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性因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任务重、难度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三、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数量缺口较大,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师极为欠缺,这就使得“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显得迫在眉睫。“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是一项长期工程,惠及校、企、生,是实现三方共赢的必要因素。近年来,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一直处于“摸石头过河”的阶段,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双师型”教师不但在数量上达不到新时代职业教育需求,而且在教师质量上也达不到“双创”教育的需要。这就使得我们不得不直面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考核体系不成熟,激励机制有缺失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数中职学校沿用传统的教师考核体系,对于“双师型”教师的考核却难以顾及公平公正性激励。中职学校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或者专业人员到校从事专业教学工作,成为外聘老师。学校对这部分外聘老师的考核监管机制并不成熟:一方面,学校认为外聘老师不属于编制内人员,如果实行严苛的考核机制,会造成外聘老师“难请”的局面;另一方面,部分老师外聘只是把学校教学工作当成副业,对教学的投入很少,其重心还是放在本职工作上,对于学校的考核制度不能严格遵守。因此,不能形成严谨的机制。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不少中职学校对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缺乏激励机制。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师只要做好教学的本职工作就称职了,下企业实践只是“走过场”“镀层金”,并不会对教学过程起实质性的作用。因此,专业教师的实践过程缺乏监督,实践结果缺乏反馈,并不能与职称评定、职位晋升、薪资水平相挂钩。

(二)培养与实践脱节,能力与素质不符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中职教师的引进,大部分来源于专业理论基础扎实但缺少实践经验的高校毕业生;小部分是学历低、技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技术人员。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考核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理论学习与考试,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虽然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强调专业实践能力,但很多老师是从“校园”到“校园”,只有专业知识,没有企业实践的过程。而在“双师型”教师的考核中,往往是“考试型”的教师取得“双师”教师资格;动手能力强,但理论学习能力较差的技术型教师达不到“双师型”要求。这就造成了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双师型”教师中,进行专业理论教学的教师“双师型”比重较高,而进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的实训指导教师“双师型”比重较低,使得“双师型”教师的能力与素质严重不符,甚至脱节。

另外,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中,不少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师为外聘老師。这种外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职学校缺少“双师型”教师的尴尬局面。但从另一方面而言,很多外聘教师对于教学的精力投入较少,也影响了教学质量。

四、对策与措施

依据广西“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要成为“双师型”教师,必须同时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和技能实践教学能力。“双师型”教师必须同时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和技能实践教学能力。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的过程,学习者是通过参与到某个共同体的实践活动中建构有关的知识。因此,学习者要获得技能实践教学能力,就必须参与到企业实践活动中建构有关的知识。

根据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师资培养状况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不具备教师技能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环境和条件。因此,要成为“双师型”教师,教师的培养就要突破学校环境的局限,引进校企合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企业实践环境。因此,校企合作成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教师通过企业培训、企业挂职锻炼获取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在学校的理论教学活动中,通过参加教学技能比赛、指导学生技能大赛以及教研教改,即“学、赛、研”使个人理论及实践教学能力不断提升,从而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图 1  中职“双师型”教师培养“学赛研”模式图

(一)学—— 以学促进

“学”,指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各种技术层出不穷,教师要具备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必须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否则将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需求。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的不少教师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到中职学校任教的,没有到企业工作的经历,基本上没有专业的实践工作经验。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必须鼓励教师下企业实践,从制度上给予保障,从经费上给予支持,为教师提供下企业锻炼的平台,通过企业实践提升实践能力,达到以学促进、提升“双师型”教师理论水平的最终目标。

(二)赛—— 以赛促优

“赛”,比胜负,比好坏,竞争,指各类教学比赛。教师应以各种比赛为载体提升锻炼自己,积极培养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成为一名优秀的指导教师。

近年来,各级技能比赛遍地开花,为了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优的目的,各个中职学校都很重视参与和投入,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综合能力的提升。

职业院校的技能大赛既是检验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的重要活动,也是展示职业院校专业团队的竞技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各个学校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到本专业的发展动态,提升本专业的业务能力,提升本专业的教学水平,促进“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

(三)研—— 以研促精

“研”,指通过教学现象研究、探讨教育规律,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的活动。任何事物都有其规律,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现象也不例外。要搞好教育工作就必须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科研工作是中职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提升学校竞争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因科研管理水平不高、科研队伍能力薄弱、重教学轻科研等因素,相较发达地区落后,制约了职业教育发展的速度,也影响了“双师型”教师发展的脚步。职业教育科研工作是着眼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立足于教学实践问题、着力于教学实在问题;将科研能力转化为教育教学能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成果,是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促进“双师型”教师的高素质发展、精英化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参考文献】

[1]田 峰.关于中职“双师型”教师的思考[J].职业,2017(17)

[2]韦秀珍.中职“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J].广西教育,2015(30)

[3]朱益湘.浅析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3(16)

[4]戴雄强,何孟星.中职“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索与实践——以福建工业学校为例[J].机械职业教育,2017(1)

[5]田伟,卢红学.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 (24)

[6]尤庆华.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研究与实践[C]//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2009

[7]马 英.中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C]//全国城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协作会职业教育教学与课程.2008

【基金项目】2017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基于校企合作,聚焦学赛研的中职‘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GXZZJG2017A064)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陈 刚(1981— ),男,陕西西安人,广西物资学校副校长,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研究、高等教育学;农丽艳(1976— ),女,广西南宁人,广西物资学校高级讲师,高级“双师型”教师;研究方向:教学管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

(责编 江月阳)

猜你喜欢

双师型培养策略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美育教师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