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入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探析

2019-11-20李金清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中职学校

李金清

【摘 要】本文以边境国门崇左职教园区学校为例论述在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入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具体的措施:传承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提振师生共建边境国门职教园区信心;引入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凸显崇左职教园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地域性和针对性;融入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构建开放的本土化课程体系;立足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专业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弘扬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富有边境特色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中职学校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 职教园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7B-0046-03

中职学校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实现中职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为核心,以中职生日常生活、社会生活、职业生活为基础,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有效掌握和整合语文教学有关知识技能、提高中职生语文综合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的语文情境活动。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想取得明显成效,除了认真按照语文教材设计的活动题目组织安排外,还需要结合本地、本校及学生实际,多维度地挖掘、拓宽综合实践活动的素材,多角度地创设、架构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本地特有的、体现鲜明地域性和民族性、具有不可取代的独特性和民间性的地方文化表现形式。中职学校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引入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边境国门崇左市职教园区是广西与教育部共建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2009 年成立。边境国门崇左市职教园区内 5 所中职学校一直在为尽快建成示范性职教园区而积极探索,其中把崇左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园区、引进课堂、引导活动的“三引”工作效果显著。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充分利用、有效引入崇左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激发了学生积极参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而且还在职教园区的共建及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人才培养、校园文化等方面发挥出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一、传承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提振师生共建边境国门职教园区信心

崇左古时是骆越民族的聚居地,现居住着壮、汉、瑶、苗等多民族群众,其中壮族人口最多。以壮族为主体的世代各族人民,给崇左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截至 2018 年 2 月,崇左市既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左江花山岩画景观,也有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作为“二十四节气”拓展名录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实现了广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零”的突破的天等“壮族霜降节”,同时还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125 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64 个,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4 个。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流传久远、影响广泛,种类繁多、特色鲜明,是崇左本地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各族人民的情感体现,是民族个性及审美习惯的文化显现。以收集整理、传承发展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抓手,统筹开展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使 5 所学校师生通过了解崇左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关项目、形式、内容、技艺等,较为全面地把握崇左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貌,进一步领略本地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民族文化特征,尽快熟悉崇左、适应崇左、爱上崇左,为建设新崇左、共建职教园区而凝心聚力。例如,结合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崇左各地举行的“三月三”大型庆典活动,组织职教园区师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参与如宁明的“骆越王节”“花山节”等文化旅游活动,龙州的“天琴节”等文化艺术活动,江州的“花炮节”“壮歌节”等民俗民间活动,让师生亲身体验富有地域特征的民族传统文化氛围,深切感受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的巨大作用和独特魅力,坚定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激发热爱家乡、奉献家乡热情,增强共建边境国门职教园区的信心和决心。

二、引入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凸显崇左职教园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地域性和针对性

以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统一创设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补充中职语文教材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选题上普遍性有余而代表性不足的情况,能够充分凸显崇左职教园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地域性和针对性,使实践活动获得更大的成效。在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下两册的12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有 7 次是关于学生个人学习、成长、活动的主题,另有 5 次是关于大自然、水资源、环保的主题。这样普遍、普通的活动主题,是难以激发不爱主动学习、不喜主动思考的中职学生的关注与兴趣的。而崇左职教园区内 5 所中职学校的学生,多数来源于崇左市下辖的五县一区一市,对于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从小耳濡目染、耳熟能详、十分熟悉的民俗、民风、民情,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把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会使活动的针对性更强,有效性更明显,也更容易达到以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为载体,以活动为形式来整合学生的知识与方法,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的实践活动目的。例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天等壮族霜降节,就是崇左各地群众隆重欢庆的重大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壮语的“旦那”)之后晚稻收割结束的霜降农闲期间,壮族群众做“糍那”“迎霜粽”欢庆丰收,招亲访友,对歌看戏,买卖交易,活动持续几天到几周不等。而凭祥的大连城武圣庙会、上石北帝宫庙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也是崇左本地的大型文化经贸节庆活动,每年更是吸引中越两国边境线上的大批边民前来参加活动,开展招商引资。借助这些既反映社会生活、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又是学生喜闻乐见、津津乐道的地方活动来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开阔学生文化视野,促进学生能力拓展,提高实践活动效果。

三、融入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构建开放的本土化课程体系

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容,体现出高超的智慧、精湛的技艺、丰富的想象力和杰出的创造力,为深化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基于职教园区课程改革和实训教学要求,从传承性学习和生活化实践出发,将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实际应用能力,进一步开发和完善课程内容,增强学生的实操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如烹饪专业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时,老师可以把扶绥酸粥这一上过中央电视台的崇左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特殊烹饪制作技艺、制作流程,作为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需要完成的活动目的与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借由收集资料、准备食材、分工合作、成品点评等环节的情景活动,让学生在访谈与调研、小组分组活动与班级集体活动、成果展示与归纳总结等活动流程中,通过学生的研究探索与直接体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既让学生对酸粥的特殊烹饪制作有初步了解,又可激發学生对其他具有个性化特点的菜品的探究兴趣。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调查研究、归纳总结、分析运用等语文综合应用能力,也使烹饪专业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呈现出不同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要求和专业课程操作能力要求。此外,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挖掘、整理宁明、凭祥、龙州、大新边境线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形成中越边境非物质文化遗产校本教材和系列课程,借助校企合作机制,与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平台、展示中心、生产性保护基地、传承基地、传承示范户等共同开发本土化课程体系,使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衔接一致,为学生未来的顶岗实习和毕业即就业打下基础,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起点,促进学生的职业前景发展。

四、立足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专业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

中职教育以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为主,结合职教园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需要,把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不同专业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的提高,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拓展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如在旅游专业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入宁明的壮族人生礼俗和花山文化、龙州的侬侗节和昆那节、江州的花炮节和壮族歌圩、凭祥的庙会文化和石雕技艺、天等的壮族霜降节和拜囊海等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特色介绍,就与崇左目前重点打造文旅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一致;在烹饪专业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入酸粥、沙糕、猪肠糕、桄榔粉、指天椒、黑糍粑、酸鱼酸肉、五色糯米饭等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制作工艺与流程,可以在地方饮食方面凸显本地与众不同的特色;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入天琴艺术、高腔山歌、官郎歌、打榔舞、白鹭舞、师公舞、三穿花舞、舞雀等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壮族歌舞,让壮民族艺术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在服装专业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入瑶族服饰工艺及瑶族婚俗、壮族民间染织工艺及宽扇技艺等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实训操作,会促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同时,还可以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史料解读、技艺观摩、实景体验、有奖竞答等多种活动方式,丰富和充实不同专业的实践活动内容。这样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在不同的专业中融入不同的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体现出中职学校办学立足本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而打造特色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和人才培养目标。

五、弘扬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富有边境特色的校园文化

通过对崇左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布状况的调研、走访,在职教园区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探讨地域文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促进学生对本地历史发展及传统文化、风俗民情及节庆礼仪等诸多方面的了解,强化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不断增强学生在文化传承等语文核心素养方面的发展动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对崇左所辖五县一区一市各族群众生产生活、风俗民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类,使学生对以龙州县为主的壮文化和天琴艺术、以凭祥市为主的庙会文化、以宁明县为主的民族服饰和染织工艺、以江州區为主的抢花炮节庆、以大新县为主的高腔山歌、以天等县为主的节气节令仪式、以扶绥县为主的特殊烹饪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产生较为直观的认识,再通过分别提交调研论证和分析比较报告,提炼、延深为职教园区富有地方特色、体现地方传统的校园文化内涵,打造学生既熟悉又富有特色的边境国门职教园区校园文化生活。同时,职教园区通过开展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班级、进主题班会进社团协会等活动,体现边境国门的民族风情风貌,突出地方中职学校办学特点,营造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传承发展浓厚氛围,使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地产生历史的自豪感、民族的归宿感和文化的认同感。

总之,根据边境国门崇左职教园区五所中职学校整合一起办学的特有模式,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崇左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也提高了职教园区学校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了职教园区的办学活力和办学吸引力,这对于加快南国边陲职教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谭绍龙.有效开展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J].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2016(8)

[2]周 箭,曹雯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园活态传承与工匠精神培育初探[J].艺术科技,2016(10)

[3]项兆伦.关于我国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几个问题[J].文化遗产,2017(1)

[4]刘志刚.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策略探索[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7(7)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的研究与实践——以边境国门崇左职教园区为例”(GXZZJG2017A018)。

(责编 江月阳)

猜你喜欢

中职学校
利用网店实施中职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的新策略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慕课在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试论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职业指导质量
德育工作浅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