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互联网+八统一、三渗透、六融通”模式创新研究

2019-11-20韦国忠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中职学校互联网

【摘 要】本文分析“互联网+”背景下中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学思想落后、方法陈旧、没有形成科学完整的学科体系、学生学业成绩考评体系不合理等问题,提出实施“互联网+八相统一、三元渗透、六化融通”教学模式,即以“八个相统一”为核心,将思政课教学与职业岗位相互渗透、德育四门必修课相互渗透、思政课教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促使思政课教师“六要素”一体化、思政课教学多元化、思政课教学内容模块化、思政课堂教学信息化、思政课教学信息平台数据化、思政课成绩考评立体化。

【关键词】中职学校 “互联网+”八统一三渗透 六融通思政课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7B-0033-03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中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遭遇挑战。如何有效应对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9 年 3 月 18 日召开的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一个根本问题、六个要素、八个相统一”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思政课破解了难题,为办好思政课描绘宏伟蓝图、指明方向。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中职思政课要以教育信息化为支撑引领推动教学现代化,探索“互联网+八统一、三渗透、六融通”的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创新模式,为党和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互联网+”背景下中职思政课教学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中职思政课教学的问题

1.教学思想落后、方法陈旧,缺乏“三贴近”。中职思政课程每学期开一门必修课,课程内容之间纵向比较和横向内在联系,知识出现碎片化,思政课与其他学科及实践课缺乏渗透与融合,导致知行脱节现象严重。

2.中职思政课没有形成科学完整的学科体系,“八统一”不到位。教学过程的主体是学生,掌握教学话语权。“老师讲、学生听、一间教室、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任课教师信息技术较差,部分教师的思想、理论、信仰、知识深度与广度、廉洁、品德等已不适应“互联网+”时代思政课教学需求。

3.学生学业成绩考评体系不合理。应以学生学习过程考核为主,动态、静态考核相结合,通过学生在移动端学习系统自动生成的成绩统计,按百分比形成学生个人成绩。

(二)当前中职思政课教学问题的成因分析

1.教学思想不鲜明,观念落后。部分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对思政课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深刻。部分思政课教师缺乏使命感和时代精神,上课底气不足。

2.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社会转型,全球互通的网络环境和多样价值观使得人们意识分化,价值观丢失,无形中淡化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中职学生 80% 来自农村家庭,心理上容易出现侥幸、享受、模仿、好奇、玩笑、叛逆、忌妒、斗狠、聚群和自卑等不良特征。学生迷恋网络游戏,思想道德法纪意识差。部分家长文化低,缺少家庭教育。

3.部分任课教师综合素质偏低。一些思政课教师政治意识弱,专业理论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功底浅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不高,人格欠高尚,缺乏为人师表的榜样作用。教学内容“三贴近”不够,必修课教学内容之间、思政课与其他课程之间缺乏融合渗透。

二、中职思政课“互联网+八统一、三渗透、六融通”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互联网+”,概括地说,是跨界协同与融合。新时代,德育课堂引进信息技术,通过“智慧教育云”“智慧云课堂”,整合优质资源,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了与“互联网+”相匹配的立体式成绩考评体系,提升了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笔者以“八个相统一”为核心,构建“互联网+八统一、三渗透、六融通”的中职思政课教学创新模式。

(一)坚持“八个相统一”,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

1.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顶层设计教学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是“互联网+”时代中职思政课顶层设计的纲领。从党和国家事业成败的高度对思政课做出战略定位和具体部署。全党、全国要上下一心,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撸起袖子加油干。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中职思政课教学现代化,以习近平总书记“一个根本问题、六个要素、八个相统一”和《德育大纲》为统领。全党、全国上下,社会各阶层应同心协力,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坚持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思政课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进一步完善学科建设,为中职德育课提供根本保证。坚持“四个自信”,为思政课奠定基础。加大力度,尽快形成党委领导下的全社会大德育格局。在全國掀起思政课建设高潮,建成一支以专职为主、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坚持体系科学、内涵发展,创新党政、部门、学校领导和名师、专家进思政课堂的渠道。

2.以“八个相统一”为核心,全面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始终坚持“八个相统一”,推进“互联网+”时代中职德育课守正与创新。中职思政课教师必须以“八个相统一”为核心,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慧校园、智慧云课堂、智慧教育云等为载体,全面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坚持政与和学理、价值与知识、建设与批判、理论与实践、统一与多样、主导与主体、灌输与启发、显性与隐性相统一。以“八个统一”为核心,根据《德育大纲》的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和学校、学生实际,推进德育课教学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三元渗透”,确保思政课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

1.思政课教学与职业岗位相互渗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紧密结合。目前,广西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平台正在筹建。这个平台集企业信息、岗位技能标准、人才需求信息、创新创业案例等为一体,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政课教育教学,让学生对与专业相对应的企业、职业岗位岗位技术标准等有比较全面的认识。课堂教学可从五方面渗透:一是诚信做人;二是认真做事;三是合作意识;四是创新精神;五是工匠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品质精神、服务精神。

2.德育四门必修课相互渗透。根据教学需要,通过信息化思政课教学平台和资源库,将《德育大纲》规定的四门必修课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课程内容优化整合,融为一体。加强四门主干课程之间的纵横向联系与渗透,研究制作模块化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内容融会贯通,达到知识育德、文化育人的效果。

3.思政课教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坚持显性和隐性教育相结合。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和资源库,将思政课与其他学科有效渗透,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思政课应贯穿到学生生活和行为活动全程,在社会教育中实现教学目标。坚持思政课与文化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之间的有机渗透。挖掘提炼其他学科的爱党爱国、爱岗敬业、工匠精神,把学生培养成工匠人才。顶岗实习环节,渗透人文素养教育和训练,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人、职业人。

(三)“互联网+六化融通”,提高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

1.思政课教师“六要素”一体化。“互联网+”时代,思政课教师应坚持终身学习,努力达到“六要素”的标准。在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立德树人实践中,与其他学科科任教师相比,思政课教师的使命与责任、地位与作用更为重要。思政课教师应具有崇高理想,政治坚定,立德树人。情怀深,始终保持家国情怀。思维新,以信息技术为引领推动思政课教学现代化。视野广,知识面广、学识渊博、精通古今、涉猎中外。在推进信息技术与现代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的伟大实践中磨炼自己,以教学任务倒逼、自学和培训结合,增强信息化理念,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切实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信息素养,致力于研究与探索教学模式,提高育人质量。自律严,约束自己的行为、管住自己的嘴巴,经受党和人民的考验,经受时代的风浪。人格正,率先垂范,正人先正己。自觉把“六要素”融为一体,努力成为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

2.思政课教学多元化。多元化教学,统一与多样相结合。思政课堂教学,应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教师发挥自身的智慧与能量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好学勤学,提高学生德育学习的兴趣与爱好。学生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积极参与思政课的学习,交流互动、勇于实践。根据学校的实际,将多层次、多元化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机整合,形成完整的德育系统模式,为构建中职思政课教学模式提供保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书记、校长带头进课堂,教学名师和专家进课堂。

3.思政课教学内容模块化。通过信息化思政课教学平台和资源库,实现政治与学理相结合。以“八个相统一”和《德育大纲》为统领,以服务社会和就业创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和工匠精神为核心,以“三贴近”为原则,对德育四门必修课程以及心理健康、就业指导、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民族传统文化、企业文化、中职学校学生公约、重大时事等相关内容优化整合,突破学科体系局限,精制成简单的知识模块,制作科学规范的教学课件,精心组织、认真教学,提高学生的体验感与获得感。例如,在职业生涯与规划课堂上,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重要内容纳入课堂教学,整合《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四课的职业道德規范“爱岗敬业、诚信公道、服务奉献”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就职业教育课程构成“职业”与“就业、创业”两个模块,对择业与求职、创业之路、创业准备、创业实施等方面内容可以适当地多讲,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科学构建教学内容框架。

4.思政课堂教学信息化。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引领推动思政课教学现代化。建立“互联网+思政课”“思政课+智慧云课堂”“思政课堂教学+云班级”“思政课堂教学+实践”等模式。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私人订制式的一对一教学,让思政课成为学生的育德课。课堂教学与云平台技术紧密结合,思政课课堂教学呈现跨时空、多样化、多元化。实现课堂系统与社会系统良性互动,与陶行知先生的“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相吻合。通过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让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人机交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中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建立自主、合作、开放、探究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方式,提高德育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

5.思政课教学信息平台数据化。广西教育厅正在筹建的职业教育信息化体系预计 2020 年建成。思政课教师可借助“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信等新技术和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大平台,创建思政课教学信息平台和资源数据库。将模块化后的教学内容、典型案例、考试题目、主题班会、重大德育活动等教学资源,通过数字化校园网络平台实现优质数字资源共享,建成思政课资源库,通过大数据海量的信息资源收集、精选国内、区内、市内和本校的就业、创业典型和法制案例教学。实现思政课堂教学、学生管理、校园文化的信息化,构建“三全德育”(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科学体系,为思政课教学营造良好的大德育环境,实现德育课教学的“四性”。

6.思政课成绩考评立体化。构建“互联网+教师+学生+家长+企业行业”中职思政课立体化的成绩评价体系。多元化评价,在卷面考试基础上,综合评价学生参加各种德育专题活动的成绩。过程化评价,对影响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全过程进行全面评价和考核,包括学生在课堂内外、学遵守日常行为规范情况等。利用“互联网+”实现评价主体立体化,包括思政课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评价和学生本人的自我评价。根据德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和学校实际,将思政课教学各环节的权重比数据进行科学综合分析,形成学生的思政课学科学业考核成绩。构建科学合理考评机制,确保中职思政课教学目标任务的实现。

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德育大纲》为统领,上好新时代中职思政课教学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中职学校树人是核心,铸魂育人为根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实践中,中职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根据新时代的需要,应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德育大纲》要求推进新时代中职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构建和实施“互联网+八统一、三渗透、六融通”的中职思政课教学创新模式,让思政课成为深受学习欢迎的铸魂育人主阵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EB/OL].央视网(新闻联播),2019-03-18

[2]沙 刚.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策略初探[J].江苏教育研究,2016(2)

[3]汪 娟,陈光臻.“互联网+”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

[4]王凤芹.“互联网+”视域下的高校“概论”课教学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

[5]胡伏湘.基于大数据的智慧职教[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

[6]郝敏钗,乔振民.“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8)

[7]白国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视角下的中职德育课改革探索与思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0)

[8]李晓堂.基于大数据学习分析的智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0)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课题“互联网时代学校德育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以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为例”(课题编号:2019B12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韦国忠(1965— ),男,壮族,广西东兰人,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高级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职思政课教学。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中职学校互联网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试论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职业指导质量
德育工作浅谈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