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教学

2019-11-20董龙飞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点笔者

董龙飞

一、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微课是一项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一段小视频,既有专业方面的学问,又有计算机、摄像、编辑与制作等诸多技能。一个人要想全面掌握微课的制作技术和应用技术,非得下一番功夫不可。而现在的问题是,教师对微课进入课堂的认识不足,说什么微课好看不中用,是教学技能中的花拳绣腿。原因是新技术要花时间去学习,这种现象在教师队伍中的蔓延,导致微课进课堂难以全面推进。

教师与学生在微课上的感知度和要求有一定距离,老师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做微课,有的是力不从心,有的是嫌麻烦不愿花时间去做微课。而学生对微课的兴致很高,声影的显像运用,包罗了知识点的各个方面,有的以故事的形式,把知识点嵌入其中,更是得到学生的青睐和欢迎。这种需求在课堂上能够得到满足的机率不高,因为大多数老师还是习惯采用一张PPT和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微课进入常规课堂还需要引导、培训和提高,这是一个认识和实践相向而行的过程,需要在一定教学监督机制下得以实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手段也需要不断的发展,不能一直停留在传统的说教上。而我们所倡导的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教与学活动,并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体验中完成学习内容。教师在微课上需要不断强化的是对课堂的设计、策划、组织和引领能力。一言以蔽之,微课需要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视频策划、视频制作技能的有机统一,不是单纯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的融合。

二、微课教育的重要性

微课教育,是现代信息化手段运用到教学方式中的一种新动向。主要体现在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高度吻合程度上、体现在声画动态与知识点的高度融合上、体现在课堂内外师生便于互动的教学效果上、体现在课堂内外时间的调整上,将课堂的主动性交给学生,将学习的决定权从老師手中转交给学生,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由于信息技术的普遍运用,人人都有智能机的时代已经到来,这种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教学环节上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毋庸置疑,让每一个学生自带信息设备进入课堂即将成为现实,因而教师必须顺势而为,因势而动,利用移动信息设备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上课讲授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制作成微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达到教师课堂随时延伸,教而即学的目的;学生除了自主学习外,在课堂上的学习,教师主要做的工作是引领学生完成相应的案例和项目,并帮助学生解决不易懂的问题。在课堂上形成师生讨论,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辅导帮助。教师科学地把微课和翻转课堂搬到课堂上,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对学生注意力的吸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一定积极影响。

(一)微课对课堂教学的积极影响

微课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声画结合、动静结合,生动直观。这种声画一体的课堂感知效果优于传统的说教感知效果,对强化学生的感知和认知有一定的辅助教学功能。第二个特点是能较好地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优化整个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三个特点是一个微课一般教师只选取一个教学目标中的一个知识点、完成一个教学任务。改变了传统课堂上几个教学目标并重、几个教学任务并行、几个知识点并存的现象,学生容易吸收、容易记忆、容易理解、容易消化。运用微课做为辅助教学手段,对教师有更高要求且具有挑战性,对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大有裨益。

(二)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积极性

微课这种教学方式在计算机基础课上体现出针对专业教学的实际需要,从课程的任务目标中找到切入点,拟定微课设计方案,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为宗旨,完全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策划和制作微课。笔者在制作微课的时候,往往有意从我任课的自然班级中挑选几名学生组成几个团队,参与规划、参与设计、参与制作。微课制作出来之后,在各个自然班一起审查、讨论、修改。自始至终,鼓励学生全程参与制作微课,这种参与度虽然不能覆盖全部学生,但这些参与其中的学生熟悉了教材、了解到教材章节中的各个任务点,在参与制作讨论修改的过程中,对知识点能够烂熟于心、融会贯通。这些学生回到班上,既是知识的传声筒,又是课程辅导员,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微课课堂效果分析

为了评估微课课堂上课效果,笔者把本人任课班级作为调查对象,采取表格统计调查和访谈调查两种方法,其过程和结果如下:

(一)表格统计法

笔者设计的调查统计表格,由笔者自己完成,一个微课从立意设计到修改完成,所有的统计以在场学生人数为准,减去中途退场的人数,记录单项任务完成时的总人数。统计的主要目的是从参与度和兴趣度来分析微课的吸引力。

笔者现任6个班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总人数有273人,把6个班汇总起来,形成分析总表(见微课设计制作修改参与分析总表)

表格统计调查发现,全程参与人数比例很低,原因是耗时费力,有的半途而废。加之笔者没有采取任何激励措施,一切以自愿为主,这23个人,有的是计算机课代表,有的是对微课特别感兴趣的人,每个班不少于3个人。人数虽少,但对微课在全班的兴趣推动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其次是微课制作参与人数受主题内容、场地的限制,也不可能按需分配,更无法做到全员参与。讨论修改这一程序,完全可以以任课自然班为对象,利用多媒体,将制作成功的微课呈现出来,全班参与讨论。如此一来,参与者众多,6个班达到223人,比例为81.8%,基本上做到了宽范围全覆盖。一个微课,所提建议达到近百条。笔者将这些建议归类,建议的内容几乎涵盖了微课主题的立意、课程的重点凸显、难点突破、知识点的设计与考评、微课的演绎与制作等五大内容。事实证明:智慧来自群体、群体的智慧可以创造精品。

(二)访谈调查法

访谈就是老师预先设置问题,从任课自然班中挑选思想比较活跃、语言表达比较突出的学生,针对所提问题一一回答,来了解学生对微课走进课堂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笔者访谈时所设置的问题在逻辑上是逐层递进的关系,旨在探究学生对微课的深度了解有没有更好的建议。这几个问题是“你了解微课吗?如果了解,你愿意参与设计制作微课吗?如果你参与设计制作微课,针对计算机课程的任务目标,你如何设计微课?你认为微课在课堂的推广与普及,会提振学生的学习兴趣吗?如果有推动作用,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议没有?”,等等,这些问题交给学生思考之后,笔者发现了微课推广到课堂,在学生中至少有三个顾虑。第一是学习时间有限,担心课程上不完,像蜗牛一样爬行。劳心劳力,从事这些看似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影响学习。第二是有些微课需要动用学校资源,比如摄像机、录音室,要申请,手续麻烦。第三是微课制作出来之后,用途究竟有多大,值得深思。笔者认为是误区,需要理顺和澄清。当笔者把这些认识上的错误、学校关系上的问题理顺之后,学生对微课的兴趣明显提高,有的学生甚至把制作出来的微课放到朋友圈与人分享。

四、微课走进课堂的教学反思

“教是为了不教”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叶老讲话的用意是针对当时教师普遍认为的课堂教学就是老师一人讲,学生众人听的“满堂灌”。“教是为了不教”这一名言对于今天的新课改,其意义依然鲜活。这句话也深刻说明了教与不教的辩证关系。微课走进课堂,老师全程指导,学生广泛参与,以任务驱动为主,把教学目标分成若干个知识点,一个微课解决一个知识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微课不仅走进了课堂,还激发了学生全程参与制作微课的积极性。这一师生互动过程,是真正的实践性教学过程,符合职业教育教书育人的规律,也完全实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科学育人目标。

综上所述,微课走进课堂是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课堂上的革新之路,我们在这条路上要一直走下去,并不断创新。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点笔者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知识点自测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和专题式相结合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