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美好校园建设的激励教育实践
2019-11-19刘宗宝
刘宗宝
摘要:十九大报告提到“美好生活”13次,“美好教育”应该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建设“美好校园”是落实“美好教育”的重要抓手。通过激励教育促进师生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塑造美好校园。
关键词:美好校园;激励教育;师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9C-0036-0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等相关论断。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报告提到“美好生活”13次,“美好教育”应该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对于学校而言,美好生活的目标体现为建设“美好校园”。“美好校园”既包含“硬件的美好”——拥有鸟语花香的自然环境、适应现代职业教育教学需求的实训环境,更包含“软件的美好”——制度的美好和人的美好。其中,制度的美好体现为制度能够促进师生自主管理、自我成长。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人们需要在现实情境中有实力,希望得到来自于外部世界的尊重,得到别人的高度评价。人人都向往着荣誉、价值与尊重等美好的感受,对快乐的追求和对痛苦的逃避成为人们行动的动力源。
因此,将人对快乐生活的追求和对痛苦生活的逃避结合起来,就形成一种复合的激励机制:前面有荣誉、价值、尊重来引领着,后面有惩罚措施督促着,融合奖励与惩罚的机制,正好呼应了两个动力源,可以快速地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师生同心同向、众志成城干事业。而实际情况是,长期以来,我们既想激发广大师生的干劲,但是又希望规避由惩罚带来的矛盾,在师生评价上,往往以奖为主、奖多罚少。以奖代罚的措施引领大家朝预定目标发展,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惩罚措施的缺位,久而久之,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效应,没有获得奖励的教师形成了懈怠心理,造成了教师个体之间水平发展的不平衡。
美好校园建设的关键在人,关键在能让教师和学生有一种获得感、幸福感。为了促进人的最大发展,助力师生获得感、幸福感的提升,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改变了传统单向的激励机制,构建呈现“正反向激励”相融合的激励机制。从常规管理角度探索激励模式,从发现优点和长处出发,把激励元素渗透到常规管理中,激发师生奋力前行的源动力。在语言上,做到评价激励、赏识激励、名言激励、危机激励;在行动上,做到尊重激励、帮助激励、参与激励、职位激励、目标激励、榜样激励;在活动上,做到兴趣激励、自我激励、竞赛激励、荣誉激励,激发师生的正能量。以激励性制度,助推干部、教师、学生的自我管理,促进其自我成长。
一、对中层干部的激励
把脉中层干部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党性教育,激活他们的党性意识和干部的担当意识,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对他们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他们的工作给予恰当的指导和支持。积极争取职务晋级机会,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创造条件为肯干事、能干事的干部解决后顾之忧。在正向激励的同时,实行干部轮岗制度、定期述职和民主测评制度、诫勉谈话制度,形成能上能下的机制,有功者奖,有过者罚,进一步激发干部率先垂范的活力,使干部的“美好”发展愿景与学校“美好校园”发展愿景有机结合起来。
二、对一线教师的激励
找准教师需要什么,最关心什么,采取有效措施,实行精准激励。
一是抓住发展需求,规划教师职业生涯。围绕发展需求,为教师提供培训机会,使教师的知识技能能够与时俱进,增强其自我成就感。同时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深入到市场一线,了解最新的人才需求动态。
二是建立激励型薪酬机制,促进教师自我成长。薪酬是一个人价值的体现,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是降低教师职业倦怠感,激励教师努力奋斗的有效方式。建立不同类型教师的激励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实施多元绩效分配模式,为了避免出现“大锅饭”现象。教师的薪酬分配模式既考虑教师以往的贡献、能力与担负的责任等因素,又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建立一种突出业绩、兼顾职位和能力的激励性薪酬制度。
三是推行参与式管理,加强情感激励。让教师参与学校的决策,推行参与式管理,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责任感,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效能感。
四是实行岗位竞聘制度。岗位竞聘制度是一种竞争激励制度,通过岗位竞聘制度,增强教职工危机感、紧迫感和爱岗敬业精神,充分调动全校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合适的人配置到合适的位置上,实现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三、对学生的激励
找准学生需要点和兴趣点,掌握他们的规律,以激励为主要手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制度,进行激励教学的构建,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获得被重视、被激励的美好情感体验。
一是以因材施教理念进行有效教学设计。遵循教育伦理是正视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水平、能力水平。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定教学起点、关注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性,为不同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享受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快乐。
二是以积极心态关注学生过程性表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也如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以积极心态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能够对学生进行正向评价。评价语言具有伦理精神。教师慈爱,方能获得学生敬重。教師的评价语言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前提,具有伦理精神的评价语言是课堂成功与否的首要前提。关注其学习过程,不论其学习效果如何,只要学生能够坚持并认真学习,就对其行为予以肯定和认可。即使遇到一定要批评的事情,也要对事件进行分析,避免对具体学生做道德人格的否定。对其扰乱课堂纪律的行为做批评,同时给出教师希望的行为模式,以引导学生纠正行为。课堂评价中,要避免对学生的冷漠和轻视,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需要来自于教师的鼓励和肯定,教师以积极心态接受生命个体的不完美、甚至是有欠缺,以彰显伦理精神的课堂评价语言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为“美好”课堂的形成奠基。
三是設置正能量的行为指标让学生得正分。以往我们检查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等,往往采取扣分的方法,被扣分的学生往往得不到快乐美好的体验。我们将“主动向老师问好”“主动修复破损公物”“有一项特长”等正向指标赋予一定分值,让学生争相得到,并记录到学生积分,作为评优评先、优先推荐就业和其他奖励等的依据。既改变校园生态,使其向良性发展,又能够让学生产生“美好”的体验。
四是运用激励杠杆撬动技能大赛,在校内形成“人人想参赛、个个展技能”的比拼热潮。把在各级技能大赛上获奖作为追求的目标。通过技能大赛和赛前实训,培养了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学生,形成榜样效应,激发了学生学技能、长本领的热情。
三年的激励教育实践,让师生在“激励”的氛围中开展教与学的活动:课堂层面推行“激励教学法”,将课堂变成激励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主场地。将“激励”融入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学校、系部、专业组组织不同层面的听评课活动,针对“激励”教学的实施展开评议和研讨,强化教师“激励”教学意识,提升教师“激励”教学能力。学生层面推行“激励学习法”。要求每位学生选定自己的学习对象和学习目标,养成认真听讲、记笔记、实操训练等学习习惯。以早宣誓、晚讲评、周总结为载体,总结每天小目标完成情况以及下一步打算,坚持不懈,“弘毅精致每一天”“做明天更好的自我”,一步一个脚印向目标前进。同时从生活细节和行为习惯做起,持续激励良好习惯的养成。
“美好”一词,出自《庄子·盗跖》,指美丽的东西让人身心舒畅,更好地生活,快乐地生活。“激励”机制让师生心情舒畅起来,斗志昂扬起来,动力强劲起来。我们秉持着以人为本、教育为民的理念,弛而不息、日拱一卒,春风化雨、立德树人,让师生在激励氛围中,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成长,通过师生发展的美好实现美好校园的建设理想。
责任编辑:章跃一
Incentive Education Practice Based on the Beautiful Campus Construction:
A Case Study
LIU Zongbao
(Suqian Economic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Suqian 223600,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The report of the Nine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mentions 13 times that "good education" should b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good life".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ampus" is an important grasp to implement "good education". Through incentive education,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can promote their self-development, realize their self-worth and construct a beautiful campus.
Key words: beautiful campus; incentive education; teacher and student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