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解题方法 提高综合能力
2019-11-19
山东
(作者单位:山东省肥城市第一高级中学)
发散求异思维,拓展提升能力
拓展解题方法是提高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平时习题练评过程,不可只追求数量,还要重视质量,要满足“会”做习题,又不要局限于一种解题方法,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去审视、思考和理解问题,寻求多种解题方法和途径。进行“发散”和“求异”思维训练,是知识内化和提高综合能力的表现,也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体现,对于知识系统化,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都大有裨益。
如图所示,质量为4m的绝缘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其光滑的上表面放有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静止时滑块距小车右边的距离为L,滑块带有电荷量为q的正电荷。现加一水平向右的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欲使带电滑块由静止向右运动,并与小车右边挡板发生碰撞,设碰撞的时间极短,碰撞过程没有动能损失,且滑块的电量保持不变。求:
(1)碰撞后滑块和小车的速度分别为多少?
(2)碰撞后滑块和小车相距的最大距离?
【命题意图】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增大试题思维容量,注重对思维品质的考查。该题为陈题出新,以力学和电学为背景材料的力电综合题,主要考查知识点有相对运动(参考系)、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公式、v-t图象、电场和电场力、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解析】(1)滑块与小车间无摩擦,滑块向右加速运动L的过程中,小车保持静止状态,设滑块运动到小车右端的速度为v
法1 根据动能定理
法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qE=ma①′
根据运动学公式
v2=2aL②′
法3 根据动量定理
qEt0=mv-0 ③′
根据运动学公式
设碰后的瞬间滑块和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1、v2,以滑块和小车为系统,由动量守恒得
mv=mv1+4mv2②
根据能量守恒得
【点评】滑块向右加速运动L的末速度为v,电场力是恒力,三种方法均可以求出滑块向右加速运动的末速度v,当电场力为变力时,显然牛顿第二定律和动量定理不再适用,故此时法1更直接;三种方法的具体选择使用需依据题目条件,应灵活选取,不是一成不变的。
(2)碰撞后滑块与小车以共同速度运动时,滑块与小车右边相距最大距离为sm。
法1 滑块与小车碰后的瞬间,滑块相对小车向左运动的初速度v相1
v相1=v1-(-v2)=v1+v2=v④
滑块与小车达共同速度时,滑块相对小车的速度v相2
v相2=v块-v车=v2-v2=0 ⑤
滑块受向右的电场力向左做匀减速运动,根据动能定理
由①④⑤⑥式联解得sm=L
【点评】全程对滑块研究,根据相对运动和运动学公式,动能定理求解,过程简洁,关键在理解,建构模型和寻找滑块与小车碰后初、末状态的相对速度,在列式的过程中关键是明确速度的矢量性,即速度方向的选取问题,本题求解的巧妙之处是参考性的灵活转换,以运动的小车为参考系,使得解题方式更为简洁。
法2 滑块与小车碰后向左减速到零为第一段,设运动时间为t1,两者相距为s1,根据动量定理
-qEt1=0-mv1⑦
根据运动学
滑块从静止开始向右加速到v2为第二段,设运动时间为t2,滑块与小车再相距为s2,根据动量定理
qEt2=mv2-0 ⑨
根据运动学公式
那么sm=s1+s2=L
【点评】本题的解题特点是分段对滑块和小车应用动量定理,结合相对运动和运动学公式求解,关键在理解各段两者的运动特点,构建模型,对系统各段列相对运动方程,特别是注意物理公式的矢量性及s1、s2与sm的数量关系。
法3 滑块碰后先向左减速到零再向右加速到v2,运动时间为t,根据动量定理
qEt=mv2-(-mv1)
在时间t1内,滑块与小车相距为s相1,根据运动学公式
在时间t2内,滑块与小车相距为s相2,根据运动学公式
那么sm=s相1+s相2=L
【点评】法2与法3的解题思路基本类似,但后者与前者相比较,滑块与小车相对运动思路更明晰,它采用的方法更为基本,但需要思路清晰,根据相对运动列出运动方程和。
法4 滑块碰后以v1的速度向左减速到零再向右加速到v2,经历时间为t,设小车在t时间内向右做匀速运动的位移为s车,根据运动学
s车=v2t
滑块在t时间内向左减速运动,设初速度为-v1,末速度为v2,位移为s块,根据动能定理
那么sm=s车+s块=L
【点评】在全过程时间t内,分别以滑块和小车为研究对象,解题思路比法2和法3更清晰简洁,关键在于理解滑块和小车的运动特点,构建模型,对小车列运动位移方程,对滑块列能量方程,结合二者的数量关系联立得出结果,对解题者的能力要求较高。
法5 根据(1)中v1、v2和动能定理求出各段的时间t1、t2,总时间t,作出v-t图象,利用v-t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并根据相对运动的关系,在时间t内滑块和小车相距的最大距离sm等于△ABD的面积S△ABD
【点评】运用图象法解题是高中物理教学的能力培养任务之一,本题可以利用v-t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所反映的物理意义,并根据相对运动关系有sm=S△ABD,此法比前四种方法直观简洁,关键是作出v-t图象,确定sm等于v-t图象与坐标轴所围的哪一块面积。此方法抽象度高,能力要求较高,也是高中生重点培养的素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