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考地理试题中对地理事物和现象“变化”的考查
——以2019年全国卷Ⅰ地理试题为例

2019-11-19湖北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19年6期
关键词:里海山脉湖泊

湖北

地理事物和现象“变化”的试题因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反映出考生地理学科素养的高低,因而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成为近年来高考命题形式的主旋律。

2019年全国卷Ⅰ地理试题侧重于对地理事物和现象“变化”的考查:选择题第1个题组由“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到“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考查“抱团飞地”发展模式所产生的影响及特点;选择题第2个题组由“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考查该现象对欧盟地区的人口问题产生的影响;选择题第3个题组由“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考查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选择题第4个题组由“黄河小北干流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考查该河段河流的水文特征、河道摆动的影响因素以及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对黄河小北干流的影响;第36题由“澳大利亚2017年10月20日,最后一条汽车生产线在阿德莱德关闭,宣告本土汽车制造成为历史”,考查汽车生产的退出对当地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第37题由山脉隆起引起里海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的变化,考查这些变化对里海的影响、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的原因、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黑海和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第44题由“美国芝加哥市修建人工运河和清淤工程,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注入伊利诺伊河”,考查修建人工运河和清淤工程对当时环境的影响等。

解答以上问题要注意几个环节:

首先,要厘清是什么要素发生了变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其次,要明确试题所考查的具体内容,是分析该要素发生变化的原因、该要素的变化对其他要素的影响,还是针对这种变化人类所采取的哪些相应对策。

再次,选择恰当的解题方法。解答此类问题多采用逻辑推理法、图示法等,应结合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来加以分析。

一、对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考查

【例1】(2019年全国卷Ⅰ)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变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分析】变化要素及变化状况:板块运动(地壳运动)导致山脉的隆起,山脉隆起改变了里海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

【考查内容】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解题方法】逻辑推理法。运用自然地理整体性的原理加以分析。板块运动导致山脉隆起,山脉隆起导致地貌的变化,地貌的变化引起水文、气候等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从地貌上看:由“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变为咸水湖”可知,里海西侧山脉(大高加索山脉等)隆起引起该区域地貌的变化,使原本属于地中海的里海区域与海洋分离后,形成了湖泊(湖盆)。

从水文上看:山脉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脉(大高加索山脉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流域面积)减小,使得注入里海(湖泊)的河流水量减少,湖泊水量减少;盐分(矿物质)的增加,加上泥沙、生物残体等的淤积,导致湖泊面积变小。

从气候上看:由图中40°N可知,该区域大部分地区位于西风带,但是由于山脉(大高加索山脉等)隆起,阻挡西风从地中海带来湿润气流,里海则是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减少,气候干旱,大陆性特征明显,蒸发量加剧,湖泊逐渐向内陆湖演化。

【答案】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分析】变化要素及变化状况: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即由以前的咸水湖变为淡水湖。

【考查内容】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的原因。

【解题方法】逻辑推理法、图示法。

逻辑推理法:湖泊为淡水湖,表明湖泊盐度较低。湖泊盐度低,必须是湖水的补给量大于蒸发量。

由“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可知,冰川晚期仍属于冰期,气温仍较低,因此里海区域蒸发弱;冰期时地面积累大量冰川和积雪,随着“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气温升高,冰雪开始融化且冰雪融水量大,注入里海的淡水量较多。在一定时期内,里海的补给量大于蒸发量,因此湖泊含盐量低,一度为淡水湖。

图示法:见下图所示。

【答案】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量大于蒸发量。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分析】变化要素及变化状况: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

【考查内容】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解题方法】逻辑推理法、图示法。

逻辑推理法:湖泊为咸水湖,表明湖泊盐度较高。湖泊盐度高,必须是湖水的补给量小于蒸发量。

由材料“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变为咸水湖”可知,里海的补给由之前的冰雪融水补给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河流补给为主,河流带来盐分注入里海;里海为内陆湖(有河流流入而无河流流出),湖泊的盐分只进不出,逐渐积累;加之地形隆起,导致降水减少,气候变得更加干旱,蒸发加剧,湖水的补给量小于蒸发量,湖泊含盐量逐渐升高,最终又演变为咸水湖。

图示法:见下图所示。

【答案】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

(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分析】变化要素及变化状况: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

【考查内容】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解题方法】逻辑推理法(类比推理)。

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要参考里海的形成并结合板块构造运动进行分析。由“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可知,里海演化为湖泊,是因为“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即里海所在区域由于地处板块消亡边界,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使之隆起抬升形成山脉,与海洋隔离的低地则形成湖泊。如果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那么黑海、地中海也会像里海一样,最终会与海洋分离,演化为湖泊。

【答案】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

二、对人文地理要素变化的考查

【例2】(2019年全国卷Ⅰ)19世纪中期,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严重影响了水质。当地通过修建人工运河和清淤工程,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流入伊利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下图示意运河及水系位置关系。

简述该工程对当时环境的影响。

【分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利用整体性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变化要素及变化状况:当地通过修建人工运河和清淤工程,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流入伊利诺伊河。

【考查内容】该工程对当时环境的影响。

【解题方法】逻辑推理法、图示法。

逻辑推理法:该工程对当时环境的影响,可从对市区河道及密歇根湖的水质和注入密歇根湖的水量、对伊利诺伊河水质和水量以及对流域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等角度加以分析。

由文字材料信息可知,该工程在修建之前,“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严重影响了水质”,该工程修建后,污水通过人工运河流入伊利诺伊河,注入密歇根湖的污水量会减少,加上对市区河道的清淤工程,则可改善市区河道及密歇根湖的水质;但是由于运河修建“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流入伊利诺伊河”,污水的汇入使得伊利诺伊河及密西西比河(伊利诺伊河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水量增加、水质下降,污染物增多;由上图可知,伊利诺伊河通过人工运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为两大水系的水生生物提供了来往的通道,由于密西西比河流域南北跨度大,其下游地区与五大湖区地理环境差异巨大,两大流域水生生物相互干扰,外来物种的入侵,短期内会使生物种类变得复杂,使原有的生态系统失去平衡或遭到进一步的破坏。

图示法:见下图所示。

修建人工运河前的污水流动方向

修建人工运河后的污水流动方向

修建人工运河后的水生生物运动方向

猜你喜欢

里海山脉湖泊
尚代肯山脉高点风景
它,就在那里
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湖泊上的酒店
这才是搁置争议的正确打开方式
里海适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吗?(答读者问)
奇异的湖泊
冥王星上有一条山脉
里海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