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比较
2019-11-19汪昱
汪昱
(崇州市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1230)
近几年来,胆囊结石发生概率越来越高,属于常见疾病,临床治疗以手术或保守治疗为主[1],传统采取开腹手术可清除病灶,但创伤性较大,预后恢复慢,住院时间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效果较佳,相比而言,其创伤性小,出血少,术后恢复更快。本文旨在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应用于胆囊结石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便于为治疗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奠定基础。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的72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组,各36例。对照组:男女之比为20:16,年龄平均(51.29±2.43)岁,最大63岁,最小45岁,病程(2.03±0.25)个月。观察组:男女之比为18:18,年龄平均(51.03±2.21)岁,最大61岁,最小42岁,病程(1.86±0.11)个月。
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明确为胆囊结石者;年龄≥18岁;知情同意,积极配合。排除标准:精神系统疾病者;合并其他消化系统疾病者;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开腹手术治疗,选择全麻,于右腹直肌区域、右肋缘下方做以切口(4~5cm),探查胆总管、胆囊等情况,切除胆囊、清理腹腔,缝合切口。
予以观察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选择头高脚低平卧位,气管插管全麻,头部略微抬高15~30度,左倾20~30度,观察孔取脐下1厘米穿刺点,主操作孔为剑突下1厘米穿刺点,辅助操作孔为肋缘下右锁骨中线0.5厘米、右腋前线0.5厘米,气腹建立后,穿刺Trocar,器械置入后探查腹腔,解剖Calot三角,胆囊动脉分离、离断,不切断胆囊管,牵引胆总管,近端以钛夹夹闭,防止小结石进入胆总管,逆行剥离胆囊,电凝止血胆囊床,根据具体情况留置腹腔引流管,术后加强心电监护、抗感染等措施。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情况、不良事件。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49.18±2.13)min,术后排气时间为(11.03±0.97)h,住院时间为(5.79±0.28)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表1 对比两组手术、术后排气及住院时间()
表1 对比两组手术、术后排气及住院时间()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术后排气时间(h) 住院时间(d)观察组 36 49.18±2.13 11.03±0.97 5.79±0.28对照组 36 74.25±3.05 23.49±1.12 8.23±0.40
2.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56%,略高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
3.讨论
在消化系统疾病种,胆囊结石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发生率也越来越高,此疾病主要是因病原体经血液循环、肠道进入胆囊,进一步导致胆囊炎,胆汁浓缩,胆汁成分改变,其病程较长,病情发展快,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可能会诱发诸多并发症。疾病治疗以手术为主,开腹手术具有一定效果,但并不十分理想,术后恢复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势,对于外观要求高、糖尿病、肥胖等患者尤为适用,可良好暴露,操作更为简便,能够避免并发症多、住院时间长等问题,脂肪液化概率低。
此次结果可见,在手术情况方面,观察组手术时间为(49.18±2.13)min,术后排气时间为(11.03±0.97)h,住院时间为(5.79±0.28)d,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操作时间明显更短,腹腔镜手术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术后住院时间,这也有利于减轻家庭及经济负担;观察组未出现不良事件,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进一步表明此方法的应用可靠性及可行性,患者手术及预后效果明显更佳。毛协良[3]曾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与本文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在胆囊结石治疗中,相比开腹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效果更佳,术后恢复情况更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