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经常掸去思想上的灰尘

2019-11-19申国华

支部建设 2019年13期
关键词:外因党纪党规

◎ 申国华

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往往是从思想蒙尘开始,从细枝末节处失范。比如:“底气不足,不敢动真碰硬,在私底下发牢骚、说怪话”的甘肃省委原书记王三运;“长期以来放松了思想改造,忘记了入党初衷,理想信念缺失,崇高追求动摇,崇尚金钱,贪恋财物,利用职权大搞权钱交易,蜕化变质成一个腐败分子”的原中国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项俊波,等等。思想上蒙尘,让他们忘记了自己的党员身份,动摇理想信念,将党纪党规视为儿戏,一步步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一篇湖南省纪委监委微信公众号上发表的文章《沅江市委原书记忏悔:我这根“标杆”立歪了》通过对沅江市委原书记邓宗祥的忏悔书进行整理剖析,揭露了他是如何从“一把手”沦为“阶下囚”。忏悔书中提到:邓宗祥调到沅江工作后,也曾想大干一场,尽心尽力为沅江人民造福。但时间一长,思想起了很大变化……其实,此时,邓宗祥与其他落马的领导干部一样,思想上已蒙住厚厚的灰尘,以致于后来违纪违法,在错误道路上越陷越深。

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一个人的思想如果蒙上灰尘,不注重思想改造,不认真对照党纪党规检查自己的言行,就可能分不清美丑、辨别不出善恶、分不出好坏,以致于混淆黑白、颠倒是非,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迷失方向,从违反党纪党规演变成违反国家法律。贵州省委原常委、副省长王晓光彻底背离党的理想信念宗旨,德不配位,寡廉鲜耻;财政部原副部长张少春丧失理想信念,毫无党性原则,权力观异化,把公权力和影响力变成牟取私利的工具,生活堕落,甘于被“围猎”……这些反面典型就是最好例证。螺丝拧不紧,车轮可能跑偏。思想蒙上灰尘,行动可能跑偏。经常掸去思想上的灰尘,时刻不忘“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即使偶尔出现一些私心杂念甚至权力异化,也很可能随时会被终止和纠正,而不致于在错误道路上越陷越深。因为思想上不抛锚,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不容易错位,时刻能分清好坏、美丑和善恶,校正行动偏差。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检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思想言行,不断掸去思想上的灰尘,永葆政治本色。”作为领导干部,经常掸去思想上的灰尘,就会自觉与党纪党规对标,向党中央看齐,时刻检视自己的思想言行是否符合党章党纪党规要求。见了老部下,徐海东大将的“三问”至今让人振聋发聩:第一,政治上犯错误没有?第二,经济上出问题没有?第三,老婆换了没有?这“三问”意在提醒老部下:不要在政治上犯错误,不要在经济上出问题,不要在作风上走错路。其实,这就是帮老部下掸去思想的灰尘,让他们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自觉做到在党纪党规面前知敬畏、守规矩。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的思想比转动的门轴更容易受腐蚀,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面临很多诱惑和“围猎”,如何做到任它惊涛拍岸、我自巍然不动?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规章制度的“堵”和领导干部的“疏”都是外因,而经常掸去思想上的灰尘则是内因。党的十八大之后,制度的笼子不可谓不紧,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能说没压实,但,仍然有少数领导干部不收敛不收手。河南省环保厅原副厅长陈新贵3427万余元违纪违法所得中发生在党的十八大以后的占74%,且大多与环保业务有关。江西省原副省长李贻煌、贵州省原副省长蒲波等仍然“不收敛、不收手”。由现象探究原因,思想已蒙上厚厚的灰尘,从而导致其在纪律规矩面前的狂妄和放肆,最终付出巨大代价。

人是有思想的高级动物。领导干部更是一个特别的群体。但特别而不能特殊。只有经常掸去思想上的灰尘,才能知敬畏、讲纪律、守规矩,堂堂正正做事,清清白白为官,经得起考验,受得起挫折,“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在人生路上留下无悔足迹。

猜你喜欢

外因党纪党规
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学术化表达
延津县审计局 召开“党章党规学习月”活动动员会
监察体制改革“纪法衔接”的法理阐释及实现路径
用完善的制度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现代语录
浅析如何使普通高中学困生爱上英语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探析
浅析影响银行业发展前景的因素
开展“党纪教育一刻钟”活动
如何理解“党纪严于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