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特长养成下小学生运动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
2019-11-18王晓
王 晓
(嘉善县第二实验小学,浙江 嘉兴 314100)
1 构建学生运动能力与特长发展活动模式
1.1 定制备选菜单,提高身体素质
根据2011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运动能力”的建议,针对不同水平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年龄特征、性别和能力差异,把五大类身体素质按照球类、田径类、体操类进行分类,以游戏的形式制定出一份备选菜单,见表1。
1.2 自主选择,培养兴趣爱好
运动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体育锻炼的前提,只有在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达到终身体育的好习惯。因此,学校每学年将备选菜单公示给学生,安排第1个月为体验月,通过体育课和大课间时间,组织学生接触备选菜单中的内容。教师依据学生的兴趣、年龄差异以及能力水平等因素,适时引导,最终由学生自主选择不少于一项作为学练项目,上报体育教师进行备案。
1.3 依托星级考核,激励学生学练
学校制定每个备选项目的星级考级标准(定性与定量结合),每学年定期在大课间和课余时间开展项目考级,学生在学练过程中通过自主申报,学校定级的方法,要求学生每年基本学会1项自主选择的项目。
1.4 发现优势项目,形成体育特长
每个水平段学生根据自己水平段的备选菜单,自主选择一项进行学练,学生每学年第2学期可以自主申报考级,并通过每月一主题活动展示。同时,依据自己学练的熟练程度和爱好,择优一项1特色发展项目,依托体艺“2+1”特色项目班和体育俱乐部提升水平,通过校园吉尼斯、趣味运动会、校园嘉年华、班级联赛等活动展示自己,最终形成特长。
表1 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备选菜单表
2 建立运动能力与特长发展的长效活动保障机制
2.1 构建锻炼5项身体素质保障机制
2.1.1 大课间渗透利用大课间的时间,全体学生在值班体育教师广播指导下进行柔韧、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练习,同时根据不同年级、性别组织学生进行各项锻炼项目,如背桥、多种形式的运球游戏、踢毽子、倒骑自行车、花样跳绳等运动项目贯穿整个大课间活动。
2.1.2 体艺“2+1”融入学校根据学生的自愿和运动队的需要,利用体艺“2+1”时间进行课外体育锻炼,让学生至少有半小时以上的课外体育锻炼时间,能够让学生充分提高自身身体素质。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需要,学生开设了田径、篮球、足球、排球、网球、乒乓球、武术等体艺“2+1”俱乐部,让学生在体育教师专业指导下全面锻炼身体。
2.1.3 体育课整合体育课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战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展体能与特长,我们主要采取2种渠道进行指导:一是在完成70%的国家规定课程的基础上,利用30%的校本课程课时对学生自主选择项目的技术指导;二是将体能与特长运动项目与70%国家课程内容有机整合。依据新课程标准水平目标,构建娱乐性更强的体能与特长发展运动项目,拓展学习内容。
2.1.4 家庭体育作业跟进学校近年来推出的寒暑期体育家庭作业,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由专业体育教师科学安排,给学生布置体育家庭作业。作业项目和运动量,按年级划分,主要是跳绳、踢毽子、垫上运动等适宜在家庭开展的体育游戏项目,以大手牵小手、父母陪孩子“做作业”的方式,增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同时,家庭体育作业是体育课的延伸,也是课外体育锻炼的一种有效手段,学生可以通过体育家庭作业进一步提高和巩固教师布置的体育作业,使学生在校外也能参与体育锻炼,丰富课外生活,提高学习效率,保障青少年身体健康成长。
2.2 多方借力,多元发展体育特长项目
2.2.1 借力学校体育俱乐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1~2个体育俱乐部参加,根据学生运动基础和报名情况进行调整,使每个学生利益最大化。为了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形成特长,学校可聘请专职体育教师和教练,为学生进行专门的体育练习,使学生练习更具专业化。
2.2.2 借力校外体育兴趣班学校通过跟校外体育机构合作,让更多的学生参加校外体育兴趣班,让他们接受较专业的体育练习,弥补学校体育的不足之处,为学生形成正确的运动技能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利用校外兴趣班也能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人和事,对他们的身心发展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2.3 借力学校运动队学校各运动队把一些运动能力突出的学生招入各自运动队,通过运动队的训练,强化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技能,从而进一步形成体育特长。
2.2.4 借力家长特长影响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教育同样重要,两者缺一不可。家长的影响对孩子是深刻的,一个家长的体育锻炼方式,往往能影响孩子的锻炼方式,因此课外体育锻炼要借力于家长体育锻炼特长,对学生形成良性的影响,使他们在这种运动氛围之下喜欢运动、热爱运动。
3 确立运动能力与特长发展评价体系
3.1 运动能力项目评价体系
3.1.1 体质健康运动会教育部每学年都要对学生体育健康进行测试,学生通过运动能力与特长的实践,利用举办体质健康运动会,正好能够检验这套锻炼方案的实用性,可以客观地对其进行评价。
3.1.2 趣味运动会每年1次的趣味运动会,是体育爱好者渴望展现自己的舞台,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这个舞台,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力,能够公平公正地测试出学生的运动成绩,也能很好地反映出他们对某种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
3.1.3 体育课测试课外体育锻炼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体育锻炼离不开体育课的教学,学生在课外体育锻炼中学到的技能和知识,也需要在体育课中反馈出来。通过体育课测试,能够更加准确地提供给学生一个有效的数据,从而分析出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
3.2 特长项目评价体系
3.2.1 搭建每月1个主题活动学校每月组织1个主题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时间,让学生有自我展示的机会。学校根据学生需要、兴趣爱好、季节变化安排9个主题月活动,如一月趣味长跑节、三月校园吉尼斯、四月趣味运动会、五月班级足球赛、六月校园嘉年华、九月跳绳小达人、十月班级排球赛、十一月体质健康运动会、十二月冬季小三项。这些主题活动,给学生搭建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让学生每月都有活动可参加,对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2.2 自主申报考级制学校根据备选菜单中的体育游戏制定了由低至高的考级标准,学生可以自主申报考级的项目,学校固定时间在大课间或者体艺“2+1”活动时间对申报的学生进行考级,考级成功的学生将颁发相应的证书。
3.2.3 体验校本拓展学校每周开设2节校本拓展课程,学生根据自我特长预报名,学校根据学生意愿和特长情况合理分班,通过校本拓展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知识,为培养学生体育特长提供平台,有助于学生特长的形成。
4 实践效果
经过学校3年的实践,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提升。数据显示,学生体质优秀率每年以近10%的上升,营养不良率下降7.5%和9.5%左右,肥胖率下降7%和8%左右。活动也得到全面普及和推广。经调查,学生兴趣爱好2项的比率新增17.6%,兴趣爱好3项的比率新增14.5%,兴趣爱好3项以上的比率新增12.8%,学生兴趣爱好增幅明显。学校近3年在省、市、县级各级赛事和体质健康测试中成绩优异,活动模式的实施对学生的运动能力与特长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