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力推进地方高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2019-11-18

民主与科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内涵式院校改革

翁 鸣

推动地方本科高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涉及到许多现实困难、障碍和矛盾,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促进公平教育和质量提高为主题,通过教育改革创新和实践探索,确保我国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很快,截至2014年,我国高校在校生规模已达3559万,居世界第一;高校院校数量为2824所(其中本科院校1202所),居世界第二。大部分普通本科院校运用的管理体制是“以省市本科院校为主”,地方本科院校成为我国高等院校的主要部分之一,承担着培养人才和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两大功能。在新的历史时期,地方高校面临着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适应社会岗位所需人才,将其专业知识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但是,我国高等教育在盲目追求外延发展与迫切需要内涵发展之间出现诸多矛盾,例如,部分地方高校热衷于学校升级升格,即尽快提高行政级别和获得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针对这种情况,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已成为地方高校有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与现实追求的矛盾

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只有通过内涵式发展方式,实现教师队伍素质大提升、教学方式大改进,才能实现高等教育在规模与质量、结构与效益、供给与需求、继承与创新等方面的协调发展。高等院校的内涵式发展是以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制度、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质量、产教融合、教研结合等内部因素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选择。内涵式发展关注的是学校长远的发展、合理的发展、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已成为现在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和高校综合实力提升的焦点。

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模式主要是以坚持以人为本作为先导,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特征,以转变办学理念、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创新学校体制机制、激发师生办学活力、加强院校软实力建设和提高国际化水平为主要内容。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学校的资源配置和发展规模、办学质量和发展速度之间均达到相对平衡的理想状态。实际上,人才队伍建设、核心竞争力提升、体制机制创新、办学活力激发和软实力建设,是学校各方面共同努力和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综合结果,需要改革创新实践和时间积累。

尽管内涵式发展是一种理想模式,但它与现实追求存在一定矛盾。从实际情况看,许多地方本科院校出于急功近利的考虑,拼命追求一种盲目升级升格的发展状态。例如,为获得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不少院校想方设法,甚至不计成本以高价招聘博士,以达到教育部要求本科院校教师队伍中博士占比25%的要求。这些院校主要精力用在如何招人挖人,为达到这个目标,不惜建造博士公寓、高薪招聘、职称许诺,甚至为抢人、挖人支付高额违约金。许多地方高校招收一名刚毕业的博士,包括博士公寓(或住房补贴)、安家费、博士补贴、科研启动费等,至少需要花费100多万元。然而,在大批博士来到学校后,却发现没有相应科学实验条件,缺乏相关的创新机制和科研团队,学校领导也不主动解决这些问题。同时,不少博士因为无法开展科研工作而发愁,其结果不仅造成学校的人才、资金浪费,而且造成社会人才和资金浪费。

进一步分析可知,现在地方高校大量招收博士,其目的是为了实现短期内学校升级升格。但由于科研实验条件、调查基地建设、研究团队建设和科研创新体制等问题,不仅无法形成内涵式发展模式和路径,而且这些博士的正常科研活动也大受影响。在若干年后,这批博士可能因科研成果不突出、不显著,原本高校职称名额不足等情况,很难解决其高级职称。这将会严重影响高学历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无疑将对教学等工作产生消极影响,应该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领导的重视和思考。

二、地方高校存在外延式发展的主要原因

地方高校领导并非不懂内涵式发展的道理,但是这种外延式发展愈演愈烈,并形成全国地方高校的普遍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状况,这是问题的关键。我们认为,这种现象存在的背后,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出自急功近利的心态。地方本科学校发展与提升,尤其是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但是,有的院校从专科学校升级而来时间不长,根本没有达到一个成熟的本科院校要求,但受到各种压力和利益诱惑,不顾自身实际情况,自觉或不自觉地加入硕士研究生招生权的盲目竞争之中。据我们调查,以某院校拟申请农产品国际贸易硕士点为例,该学校没有一个教师专门研究过农产品国际贸易问题,没有发表过一篇该领域像样的学术论文,却敢于申请该专业的硕士招生权。一旦硕士点申报成功,岂不是耽误人才培养和浪费国家教育资源?

为什么会有这种急功近利的情况,其实是受多方面压力和现实利益驱动的结果。例如,学校为追求名誉,有名誉就有更多生源,有更多生源就有更多财源。再如,学校领导为追求政绩,专科学校升级至本科院校、本科院校获得硕士点等,均被认为是学校领导的杰出成就。客观地讲,地方高校升级升格的主要动力,来源于这些院校的领导们。如果他们认真履行教育部的评审标准,踏踏实实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通过艰苦努力达到评审标准要求,应是大力提倡和表扬的。但是,要真正完成升级升格工作,需要若干年不懈努力,甚至需要几任校长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奋斗。这对于部分学校领导来说,似乎是等不了。于是各种各样的形式主义,甚至弄虚作假事件就不断出现。

2.粗放式管理运行模式。高等院校是人员众多的事业单位,学校的管理难度和复杂程度相当大。这不仅需要有齐全的管理制度,而且应有严格的奖惩处理方式,关键在于不断提升教师整体素质。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职员工缺乏淘汰机制,造成“干与不干”“多干与少干”“干好与干差”区别不显著,没有形成真正的激励机制,以至于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现象常见,甚至有时暴露出来财务漏洞、学术腐败、管理混乱等情况。导致这种粗放式管理的根源,在于大锅饭体制没有彻底被打破。从地方本科院校来看,优秀的青年教师流失比较突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所下降。

为改变上述情况,地方本科院校大都采取招聘人才的办法,主要是招收应届毕业的博士研究生。相对于学校发展来说,比人才招聘更为重要的,也是更为困难的是,如何建立一整套人才培养的目标、机制和模式,包括政治思想、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方面,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也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但是地方高校没有真正重视,因为这需要认真研究和改革创新,需要杰出人才承担教育改革重任,需要突破现有体制机制的决心勇气,需要有改革探索的长时间积累。在学校升级升格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形式主义方式,真正对学校的提升作用并不显著。

三、促进地方本科院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本科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的主要部分,也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基础,这在国家人才培养和中华民族振兴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每一所高等院校(包括地方高校)都有办好本科教育的崇高责任。办好高校的本科教育,必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尤其是在树立正确理念、提升教师素质、改革教学模式、激发改革动力、创新教材教案、加强学生实习、推进产教融合等方面,力争有一个显著进步,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高等教育质量的差距。

1.树立正确理念。大学是否规模一定要大,包括师生数量多、校园面积大、各种大楼林立,从世界一些著名大学来看,名校并非一定是规模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这些学校有许多高水平教授(包括聘请的国外教师),以及严格的教学管理模式,培养出大批优秀毕业生。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先生所认为的“大学乃大师之谓也,而非大楼之谓也”,其含义就是大学必须注重教学质量,高水平的学者队伍是高质量教学的核心部分,教室大楼只是为教学服务而已。现在不少本科院校将大部分经费用于楼房建设,可以说,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已尤为关键。

2.提升教师素质。大学的主要职责是培养合格大学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责任。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整顿高校教学秩序,推动国标落地生根,加强“金课”建设,实施三级专业认证等工作。从长期教师队伍建设看,需要加强教师培训和素质提高,这包括新进教师的培养计划、教学能力提升计划、教学创新与改革方案,改变目前只注重招聘博士研究生,轻视培养提高教师能力的短视行为。通过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提升教师教学和育人素养的实际能力,推动高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构建政治过硬、业务精湛、育人高超、技术娴熟,并具有大胸怀、大境界、大格局的一流师资队伍。

3.改革教学模式。高等学校教学改革,要结合智能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充分发挥新技术优势,大力推进课堂“学习革命”,大幅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实施一流课程“双万计划”,统筹规划地方高等学校一流课程培育与建设,打造高阶段、创新性、挑战性“金课”。大力发展慕课教学,建设线上“金课”,推动优质课程资源广泛共享,为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变轨快车”奠定坚实基础。一方面,通过教学模式改革,激发学生的兴趣度,提升学生的接受度,提高实际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先进教学法,提升教师教学素养,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4.推进产教融合。地方本科院校不同于重点大学,教育部明确指出,地方本科院校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发展方向为应用型技术大学。如何向应用型技术大学转型,其重要途径是通过产教融合。所谓“产教融合”,是针对我国高校不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的现状,即人才培养供求在结构、质量、水平上的显著差距,加强高校教育改革,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产教融合的主要目标是: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推进产教融合,就要改变传统办学思维和模式,大力开展改革创新实践。例如,引进企业家和优秀技术人员,作为课堂教学的兼职教师,讲授实用性技术课程,并为学生就业提供指导和咨询,以此改变传统教学的封闭模式。

5.实施教材改进。根据教育部有关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新时代经济强国建设需要的大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结合高校专业调整优化为契机,积极推进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同时,地方高校应在产教融合和服务地方方面,发挥自身优势和专业特点,编写部分专业性、实践性教材和辅导材料,引导教师投身教育改革和教学创新,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融入社会实践。通过上述途径,有利于推动地方本科学校转型发展,加快本科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有利于推进地方本科高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改变原有部分教材过于陈旧和脱离实际的现象;有利于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以新型教材为基础性引导,逐步改变机械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更多地引入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法,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激发改革动力。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高等院校作为上层建筑部分,需要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变化,这要求高等院校进行改革创新。近期,《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出台,为地方本科学校改革创新提供了新机遇。如何借助这一有利时机,大力推进高校体制机制改革,激发高校自身改革内生动力,值得认真思考。我们认为,一是选择改革突破口,是真正推行学校全员聘用制,还是选择教学改革、教材改进等,既要产生较大影响,又要具备可操作性;二是聚集学校内部的改革力量,不仅有学校的主要领导,还要有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的积极参与者,以及部分普通教师(尤其是新进校的高学历青年教师),形成改革攻坚的工作团队。

推动地方本科高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涉及到许多现实困难、障碍和矛盾,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促进公平教育和质量提高为主题,通过教育改革创新和实践探索,确保我国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的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内涵式院校改革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推动新时代乐山市县党校内涵式发展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改革之路
浅析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外延式”与“内涵式”
浅析综合类高校音乐艺术管理的“内涵式”发展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