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政党的历史经验与未来发展

2019-11-18穆建民

民主与科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参政党多党合作民主党派

穆建民

面对“四新”“三好”更高要求,参政党需要认真总结70 年历史经验,深刻把握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运行规律,着力提升参政党政治把握力、思想引领力、共识凝聚力、组织动员力、职能履行力和工作执行力。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70周年。回首70年,各民主党派虽然有的发端早一些,有的成立晚一点,但无不见证了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无不见证了多党合作制度从酝酿初创到不断发展完善的历史进程。在这样一个重要时间节点,总结经验,把握规律、面向未来,对于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坚守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一、在历久弥坚中深化规律性认识

70年时光荏苒,见证了中共与民主党派风雨同舟,致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光辉历程;70载岁月洗礼,考验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历久弥坚,深化了民主党派对多党合作规律、参政党履职规律和自身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民主党派的生命线。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作出的历史选择。九三学社主要创始人许德珩曾经深情地说:“我这个老知识分子,在漫长岁月中,经历新旧两个社会、三个时代的沧桑巨变,深深感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这是民主党派老一辈的真切感受和肺腑之言,也道出了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实践证明,在当代中国,惟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够保证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从而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否则,就没有多党合作政治格局,就没有民主党派的发展进步。无论遇到什么风浪和困难,民主党派都不能动摇这一信念。

坚持爱国主义,致力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是民主党派持之以恒的价值追求。民主党派之所以能够经历大浪淘沙而得以不断发展,就是因为创立伊始就以国家和民族大义作为始终不渝的价值追求。从民主党派历史来看,爱国主义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是立足之本、存续之基。新的历史时期,民主党派只有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实现自身价值、不负责任担当。

坚持弘扬优良传统,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民主党派不断发展的重要基础。现有8个民主党派中,名称中冠以“民主”字样的有5个,即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台盟,而民革、致公党和九三学社,在各自章程中也有关于致力民主的诠释。比如,《九三学社章程》中就有“本社弘扬爱国民主科学优良传统”的表述。由此可见,人民民主是多党合作制度的基石,也是民主党派的共同目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共同创造的重大政治成果,也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途径。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贡献,是新的历史时期民主党派的重要责任和使命。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民主党派发挥作用的必然要求。民主党派发展历程昭示,要为共同目标和共同事业而奋斗,就必须始终围绕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民主党派只有自觉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多献推动发展之计、多谋服务发展之策、多出加快发展之力、多做支持发展之事,才算真正为维护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作出贡献,才能真正体现与中共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

坚持与时俱进、加强自身建设,是民主党派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多党合作作用的大小,既取决于中共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也取决于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和履职能力。民主党派只有从巩固和发展多党合作事业、提高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意义,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建设的核心、组织建设的基础、作风建设的抓手、制度建设的保障,才能确保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密切联系主体界别,维护其合法权益,是保持民主党派特色和增强组织凝聚力的重要支撑。现有8个民主党派都有各自所联系主体界别,这是在历史演进中逐渐积淀的。比如,九三学社主要联系科技界高、中级知识分子。民主党派各具特色,是其存在价值与生命力所在,也是其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特点与优势所在,这就好比“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民主党派只有代表不同利益群体,反映他们的愿望和诉求,才能拓宽社会利益表达渠道,提升多党合作制度包容性,形成有序参与、理性表达的生动活泼政治局面。

二、在新时代肩负起新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就多党合作事业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民主党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多党合作要有新气象、思想共识要有新提高、履职尽责要有新作为、参政党要有新面貌;民主党派要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以下称“四新”“三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把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这些重要论述为加强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特别是参政党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面对新时代新使命,面对“四新”“三好”更高要求,参政党还存在着政治建设淡化、理论建设弱化、思想建设虚化和组织建设不够坚实、履职能力不够扎实、作风建设不够落实等问题。切实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认真总结70年历史经验,深刻把握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运行规律,着力提升参政党政治把握力、思想引领力、共识凝聚力、组织动员力、职能履行力和工作执行力。

加强政治建设,提升政治把握力。政党是政治组织,政治建设是根本性建设,决定自身建设方向和效果。这一点无论对执政党,还是对参政党来说,都是如此。长期以来,民主党派对政治建设重视不足,自身建设中通常并不包括政治建设,仅仅是在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中捎带提一下,致使一些民主党派组织和成员政党意识淡化,常常混同于一般社会团体或学术团体。一些民主党派组织忽视政治要求,不认真履行政治职责,组织活动聊天漫谈、联络感情成为主要目的。一些成员发展进来了,但对民主党派到底是怎么回事并不十分清楚。有的本身就是出于这样那样的功利动机加入的。比如,为了交朋会友、为了寻找精神寄托、为了解决个人维权或就医困难、为了寻捷径谋个什么政治安排等。因此,必须以民主党派章程为根本遵循,把章程明确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落到实处,聚焦参政党政治属性、政治使命、政治目标、政治追求持续发力;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各环节,融入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全过程,转化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成效。

加强理论建设,提升思想引领力。与中共相比,亦或与自身工作实践相比,参政党理论建设都相当滞后,大多停留在实践探索阶段,学理分析不足、规律总结不够、理论指导作用薄弱,适应参政党建设需要的话语体系尚未建立。这方面的表现俯首皆是。比如,一谈到思想建设就是“要要要”,空话套话、呆板枯燥的空洞说教使成员难以入脑入心;对成员提出问题的解答苍白无力,难以有效化解思想困惑;很多场合缺乏从参政党性质、定位和成员实际出发,生搬硬套执政党提法;在国际舞台宣传推介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时心里发虚、自信不足等。因此,必须有效整合参政党之间、党校和社会主义学院之间以及有关科研机构和高校之间相关资源,形成合力;有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坚持问题导向,将学术研究与对策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工作研究相结合,继承性、原创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系统阐释参政党建设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时代逻辑,科学回答参政党自身建设理论和实践问题,构建支撑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符合参政党性质定位的话语体系;在涉及重大是非问题上,提升勇气、增强底气,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加强思想建设,提升共识凝聚力。思想建设在民主党派自身建设中占据核心位置。也就是说,在一些重大原则问题上凝聚基本共识,是做好民主党派各项工作的要义所在。但是长期以来,民主党派思想建设这个核心的“空心化”问题较为突出,主要体现在领导讲话重视、实际工作忽视,单向布置多、互动交流少,程式化多、人情味少,大水漫灌多、精准滴灌少。一些民主党派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流于形式、照本宣科,自说自话、虎头蛇尾,成员参与度不高,成效也不明显。因此,必须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多党合作重要论述作为主题主线,处理好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在守住政治底线圆心的同时,尽量延长多样性半径;以主题教育为牵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准确把握成员思想动态,加强分类引导,对领导干部、骨干队伍、普通成员提出不同要求、采取不同方法;与履职工作紧密结合,在履职实践中了解国情认识社会,深化对参政党性质、地位和历史使命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组织认同感;与先进典型激励紧密结合,使广大成员学有榜样、行有示范;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主动回应成员关切,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与有效运用新媒体紧密结合,以文化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加强组织建设,提升组织动员力。组织建设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基础。目前,民主党派领导班子年龄梯次、专业素质、专兼搭配等结构不尽合理,由于主要负责人和多数班子成员为兼职,对党派工作不熟悉或无暇顾及党派工作,甚至召集一次班子会议都不易;有的班子贯彻民主集中制走形,“一言堂”、少数人说了算和议而不决、决而不行问题并存;有的班子成员闹不团结、相互掣肘、各行其是。截至2018年底,民主党派成员已达122.4万余人,与改革开放之初1979年6.5万人相比,增长了18.9倍;共有省级组织213个,地市级组织1880个,县级组织346个,基层组织48606个。随着民主党派组织规模持续扩大、人数不断增加,成员职业分布和年龄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据统计,122.4万成员中,除教科文卫等传统领域外,经济、法律、政府和司法机关、社会团体占9%,新社会阶层占7.9%,非公经济占6%。90%以上成员都是改革开放以后加入民主党派的,成员平均年龄52.6岁。新一代民主党派成员学历高、视野广,喜欢针砭时弊、具有批判精神。数据显示,新一代民主党派成员思想意识愈发多样、价值取向愈发多元、政治诉求愈发多变,加之缺少老一辈与中共患难与共政治风浪历练,组织建设难度增大。毋庸讳言,长期以来虽然8个民主党派分别代表不同社会群体、联系不同主体界别,但即使在其发展重点领域内,许多人也并不十分清楚,影响力与知名度很有限,更遑论普通民众和国际社会。这既与多党合作制度宣传不够有关,也与组织建设薄弱有直接关联。目前,民主党派高层次成员比例、领导人代表性与社会影响力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使这一问题更加凸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党外代表人士成长既靠个人努力,更靠组织培养。民主党派不是俱乐部,不能不加甄别、来者不拒。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组织建设需要把握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组织领导体制。也就是说,民主党派各级组织以接受中共各级党委领导为主,民主党派上下级组织领导为辅。从根本上讲,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管干部这一原则所决定的。二是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领导班子结构。也就是说,民主党派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包括“一把手”,大多有自己本职工作,且为业务骨干,从事民主党派工作主要利用业余时间,属于社会兼职。这就需要中共各级党组织指导民主党派改善班子结构,特别是优选“一把手”和专职负责人;协助班子落实民主集中制,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提高“五种能力”;有意识地把一部分优秀人才留给民主党派,为培养可堪重用、体现民主党派界别特质的人才涵养水源,尽量避免“临时空降”或“拿着帽子找人”的现象;进一步开阔选人用人视野,增强物色培养人才针对性,为民主党派成员提供更多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机会,给岗位、搭台阶,帮助他们砥砺品格、增长才干。同时,也需要民主党派从实际出发,落实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既保证重大决策、重要事项集体研究决定,班子成员有分工;又能够理顺工作关系,维护专兼职班子成员团结,有效调动班子成员积极性。比如,九三学社一些地方组织实践中形成的兼职班子成员协助专职班子成员负责某项党务工作;再比如,兼职班子成员不具体分管某项党务工作,只负责联系一个或几个专委会、一个或几个下级党派组织等。在组织发展上把握好数量与质量关系,始终坚持以大中城市为主、以有一定代表性人士为主、以协商确定的范围为主(“三为主”)的方针,突出质量优先,严格标准条件;与中共党组织有效衔接,统筹做好代表人士发现、培养、使用和管理工作。此外,参政党的性质与地位决定了其并不掌握相关政治、人事、财政等资源,组织动员力很大程度上要靠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的人格魅力。比如,九三学社中央老一辈领导人许德珩、周培源、吴阶平、韩启德等,在九三学社和社会上享有“言之足以服人、召之足以率人、行之足以示人、教之足以化人”的崇高威望。良好口碑加人格魅力,对民主党派内部就是组织凝聚力动员力,对社会就是感染力影响力。

加强本领建设,提升职能履行力。进入新时代,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凝聚智慧和力量工作更加繁重。这对民主党派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民主党派在履职工作中还存在着重议政建言、轻思想引领,视野不开阔、问题不聚焦,调研不深入不扎实、重数量轻质量,一般性表态多、谋大事的战略性建议少,顺耳话好话说得多、当面锣对面鼓作批评提意见少,一盘棋观念不强、组织整体性作用发挥不够,满足于习惯作法、创新意识不足等问题。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战略思维,拓宽全局视野,将思想政治引领贯穿参政履职全过程,与落实执政党决策部署相结合,与解决突出问题相结合,与参政党优势相结合;从党和政府所需、人民群众所盼、参政党所能契合点上找题目;综合运用实地调研、蹲点调研、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使调研往深里实里走;总结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实践经验,规范民主监督内容、形式和程序;加强骨干队伍建设,更好发挥党派组织协同动员功能和专委会基础性作用,建立富有党派特色的智库,健全质量标准、评审程序,打造履职精品。

履职方式对提升履职能力至关重要。政党协商是民主党派履职主要方式。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视政党协商,制定出台《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政党协商基本内涵、地位作用、主要内容、形式程序和保障机制,实现了政党协商有制可依、有章可循。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把政党协商这一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坚持好、发展好、运用好”的要求,政党协商还有一些亟待改进之处。一是协商程序墨守成规。无论协商什么内容,也无论何时协商,均心照不宣、按部就班地按照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台盟、工商联领导人、无党派人士代表的顺序发言,发言时长要求一致、无一例外,然后中共领导人发表讲话。二是协商气氛沉闷。发言稿事先准备、字数统一、先期报送,发言时大多照本宣科、埋首念稿,少有即席发言、补充发言、现场交流、碰撞互动。三是协商故事很“骨感”。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以中共领导人讲话为主,其他协商主体发言通常一笔带过,套路化、程式化、概念化现象突出,鲜有生动化、形象化、故事化、接地气的语言,受众难以实实在在感受政党协商的优势,难以感知政党协商与普通百姓的关联,难以留下深刻印象。其实,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程序是为成效服务的。应积极推动政党协商形式创新,根据每次协商议题,结合各民主党派优势,由某个主体提前广泛深入调研,开会时以其为主先做重点发言,谈得可以深入一些,发言时间可以宽松一点,其他参会主体做补充发言,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言简意赅。比如,协商经济方面的议题,可以由民建为主,重点准备并发言;协商科技方面的议题,可以由九三学社为主,重点准备并发言等。中共在政党协商中起主导作用,尤其需要开阔的胸襟、平等的心态、民主的作风。协商过程中可以适当设置交流互动环节,使打断、提问、不念稿子逐渐成政党协商的常态。原来只是带着耳朵听的人能够有机会做补充发言,能够敞开心扉道实情,协商效率也会得到提高。讲好协商故事,需要将政党协商的宏大叙事与接地气、有人气的鲜活表达有机结合起来,提炼协商内容与普通人的关联,提前发掘协商背后的来龙去脉,多关注协商过程中的一个追问、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次碰撞等生动细节,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和传播力。

加强作风建设,提升工作执行力。作风建设事关多党合作事业长远发展和民主党派社会形象。由于长期处于“体制内”,民主党派滋生精神懈怠、脱离群众、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倾向,产生忽视理论学习、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比如,调研走马观花、工作浮于表面,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一些民主党派领导干部违法乱纪、以权谋私受到处理等。因此,必须端正思想作风、以上率下、紧密结合党派工作实际,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重要论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性质、地位和历史使命的认识。着力改进工作作风,真抓实干、推动各项党务工作落实落地落细;落实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制度,治理文山会海,精简文件材料,少开会、开短会、开解决问题的会,讲短话、讲真话、讲实话,讲成员能够入脑入心的话,从注重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向做出了什么实效转变。健全各项制度、强化纪律约束,制定内部监督条例,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领导班子成员遵守党派章程、履行职责和廉洁自律情况的监督,与国家监察制度无缝对接,实现纪法贯通。

猜你喜欢

参政党多党合作民主党派
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发挥参政党作用 凝心聚力奋斗新征程
新媒体时代民主党派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路径探析——以呼和浩特市民主党派为例
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履职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Base Of China’s United Front in Chongqing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加强民主党派监督的思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建构科学合理的政党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浅谈如何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参政党理论研究的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