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指导意义
2019-11-17李应林
李应林
摘要:本文从两大角度分析了生活即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指导价值所在,建议需要通过充分挖掘教材当中的生活化元素来进行教学活动,同时还需要结合生活现象进行数学教学,在数学与生活的交互融合当中,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
关键词:生活即教育;小学数学;兴趣;时钟;图形
1充分挖掘教材当中的生活化素材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环节当中,通过翻阅数学课本和教材内容,可以发现大量的知识都是與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尤其是在一些应用题的题目当中,所有的场景都选取我们的日常生活,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充分地挖掘教材当中的生活化素材,直接进行改造,将生活即教育的思维应用到小学数学的教学环节中去。这时候,教师可以充分使用多媒体信息设备来进行辅助,成为学生们获取工具和读取工具的一个重要手段,利用多媒体信息设备搜集大量的资料,并且将一些应用题的题面信息转变为flash动画,让学生在观看动画片的同时思考数学问题,可以更好的引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和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在观看动画的过程当中,将一些信息记录下来,看看哪名同学记录的最多,掌握的最全。不仅如此,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展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还可以鼓励学生们以生活为蓝本自主的进行数据似乎及建议依托在小组合作机制之上让学生结合最近一段时间内所学的和即将要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对比观察看一看哪一些内容是有所关联从而在生活当中萌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生活当中探究数学知识。
举例来说,在学习对时间的认识这一刻的时候,如果只是通过大屏幕展示一些时钟的数字,让学生进行读取未免有些沉闷,无趣,这时候可以鼓励学生们将自己家庭的一些具体时间和具体事项记录下来,例如有些家庭每天晚上06:10开饭,那么这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在纸上画出06:10的时钟表示模样,然后在底下写上吃晚餐。当然,有一些学生还可以记录自己家的随机性事件发生及其时间,例如本周日早晨09:30全家人一起出门前往商场购物。下午14:20,全家人一同前往电影院观看电影。记录的方式还是如前文当中所提到的,通过时针和分针的勾化形成一个具体的时钟形态,然后再以文字的方式描写出具体的行为动作
2结合生活现象进行数学教学
在实际的生活当中,有许多内容都是与数学知识息息相关的,而教育本身就是具有长久特性的,其目的不在于为了让学生掌握多么牢靠的基础知识,更多的是希望能够使得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在兴趣和好奇心的驱动之下完成学习过程,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效的,才是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所不懈追求的。举例来说,在学习认识图形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首先在课前预习阶段,说一说,自己实际生活当中都看到过怎样的图形。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从自己的家庭环境出发,分析一下在日常生活当中有哪些常见的图形,并且可以鼓励学生们画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一个小组需要寻找的图形都是不尽相同的,例如A小组需要寻找生活当中的三角形,B小组需要寻找生活当中的正方形,C小组则需要寻找生活当中的圆形。通过这种寻找的方式,让学生把一些小巧的图形物件带到课堂上来做出展示,在交流探讨当中学会图形的认知和分辨。
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们进行小组之间的探讨与交流。例如A小组寻找出来的一些三角形物件,可以和C小组所寻找出来的一些圆形物件进行交换,大家可以集思广益,想一想在这些物件当中是否可以使得三角形和圆形相互替换呢?无论学生认为可以替换,还是不可以替换,都需要他们说出理由,说出自己的看法。举例来说,有些学生可能会带来一个自行车的模型,说这个自行车的车轮就是圆形的,那么这时候让学生来思考一下,圆形的自行车车轮是否可以替换成三角形的呢?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因为在马路上,他们所看到的所有交通工具,车轮全部都是圆形的,没有见过三角形的车轮,这时候教师需要进一步的让学生进行思考,想一想为什么三角形不能够成为车轮呢,可以建议学生们通过自己手中的三角尺作为工具来转动一下,看看三角尺的转动是否顺利,这时候,学生就能够发现三角尺转动起来十分费劲的,而圆形转动起来却是十分顺利的,由此就可以得出三角形和圆形之间的图形差异,对于图形的认识也会变得更加深刻。
3结语
总的来说,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念,是当前各学科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遵从的首要原则,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也具有较强的指导价值,每一名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传统思维,探寻教材内容同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性,令学生快乐的学习数学知识,并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生活化特点及实用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