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战役中的苏北第一渡江司令部
2019-11-17王建国
文>>>王建国
一
1949年2月,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集结于江苏靖江境内,兵锋剑指长江南岸。为保障十兵团渡江作战的战勤工作,苏北第一渡江司令部成立,任命童炎生为司令员,谢克为政治委员。
童炎生南征北战,五次身负重伤,在抗日战争中失去了右臂,前额中嵌入三枚弹片。陈毅司令员在与童炎生谈话时,望着这位有“军中拼命三郎”之称的老部下,幽默而又不失严肃地说:“我和你都是司令,你这个司令可不比我这个司令小,担子重啊!”
童炎生和他的班子深知任务艰巨。从作战部署看,十兵团作为东突击集团的左翼,将从靖江至江阴的江面突破敌军江防。此段江面从靖江的八圩港至南岸的江阴黄田港,江面宽1500米,是长江下游的最狭窄处,水深流急,南岸山丘林立,地势险要。南岸的江阴要塞是国民党军江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支撑点,依托长江南岸的黄山、长山、君山,有钢筋水泥结构的永久性炮台和工事。江阴要塞所属部队除炮兵总台外,还配有游动炮兵团、守备队,工兵营和通讯、勤务等保障连队,总兵力约7000人,配有大口径重炮70余门。炮火可封锁30公里的长江江面,江北的靖江县城和八圩港均在其射程之内。敌空军可以从江阴周围的南京、无锡、上海、杭州等机场起飞对江阴段江防体系予以航空火力支援,是名副其实的“立体防线”。
二
我军能否一举突破敌人的“立体江防”,是实现渡江战役胜利的关键和前提。华野司令部明确指出:“首要准备决定于船。”据此,苏北第一渡江司令部的首要任务是对征集来的船只进行接管和调配。
接管船只的主要来源是苏北解放区河、湖及沿海渔船、运输船,山东解放区的沿海渔船以及长江沿线的运输船。其中,山东、苏北老解放区的船民具有较高的觉悟和支前热情,而来自长江沿线新区和敌占区的船工不少是来自跑码头的运输商船,人心不定,敌人封锁长江后,他们生计全无,生活困难。他们怕出船无报酬,家庭生活难维系;怕船损坏,无人赔偿;怕人员伤亡,家庭失去依靠。政委谢克、主任潘明仲率领政治部人员深入船工队伍,视不同情况给船工及其家属发放每人每天1至2斤口粮;对家中确无劳力的特困船户减免公粮;提出渡江船只战损、人员伤亡等由政府照价赔偿和抚恤的保证;公布支前征用船只提成办法和标准。这些工作赢得了广大船工对我军渡江作战真心实意地拥护和支持。
为了防敌炮击和飞机轰炸渡江船只集结地,必须对船只分散隐蔽。苏北第一渡江司令部协同十兵团各军和地方支前司令部,组织部队和支前民工开展了大规模的“陆地行舟”、开渠翻坝,疏通航道工程。邓小平在政协筹备会议上介绍渡江战役时说:“渡江的时候,敌人不明白我们的船只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其实,我们的船只不是从水路出去,而是从旱路出去的,我们的办法叫掘渠。我们是把船拖出去的,有时为疏通一条渠道驶船出去,要掘几十里的小河。为了掘渠翻坝,曾使用了两千一百万个人工,这样巨大的工程是在一个半月的准备时间内,由我们几十万士兵及大量民工一起完成的。”
渡江作战要求船工必须成为合格的战斗突击队员。苏北第一渡江司令部和十兵团各军分别抽调军事干部对船工集中军训,课目有射击、投弹、自救互救和抢滩登陆等技能。结合渡江演习,开展了军民互教互学活动。仅靖江县就在渔民、船民中精选了500名水手,在水上练兵中担任教员,辅导指战员们熟悉水性,学会游泳、潜水等技能,向指战员们传授上船、下船、划桨、撑篙、扯篷、靠岸等基本要领,介绍长江潮汐变化规律及行船技巧,几十万北方人学会了跑跳板,在船上坐得住、站得稳。船工们还和战士们一起开动脑筋,就地取材,自制救生土器材。如用竹片、木板、葫芦等简易材料,发明创造了“三角救生架”“竹竿盆”“担架船”等救生器具。
组织战场战勤保障是苏北第一渡江司令部的又一要务。身任苏北第一渡江司令部副政委、泰州专区专员、支前司令部司令三职的黄云祥,亲率支前工程技术人员和民工,日夜奋战,仅在靖江一县就修筑公路352公里,其中沿江阵地公路30公里,造公路桥52座,涵洞110个,拉电线146公里,竖电线杆3000余根。十兵团各军前沿阵地道路畅通,通讯线路畅通,后方补给线畅通。
1949年4月4日,粟裕率三野司令部在泰州白马庙设立了“东路渡江作战指挥部”。为指挥东突击集团渡江作战,参谋长张震要求修筑泰州至白马庙、白马庙至江边的公路,限期三天完工。泰州市市长张岳侯亲率工程技术人员,采取边放线、边备料、边施工,分段分工负责的办法,冒雨昼夜奋战在工地上,从市长到民工个个成了“泥猴子”,终于用两天半时间,将一条15公里长的战区公路展现在人们面前。
1949年4月8日起,苏北第一渡江司令部指挥所属警备第6旅协同十兵团29军等部先后拔除了龙窝口、平安洲、北沙、施家桥、扬子桥等敌沿江骑岸据点,为十兵团渡江作战扫清了江北沿江障碍,开辟了渡江作战的桥头堡。
三
1949年4月20日深夜,十兵团各军隐蔽运动到各自渡江出发地。21日凌晨,大雾锁江。数以千计的船只从江堤后的内河湖塘隐蔽地通过人工引渠驶入长江堤下,经人工翻坝进入长江。许多隐蔽在沿江小港汊芦苇丛中的船只也驶达渡江出发地。所有船有序编组排列,指战员们登船待命,枕戈待发。21日凌晨4时整,我军万炮齐发,对江北岸敌江防工事开始火力打击,渡江大军千舸竞发,像无数利箭直射长江南岸。此时,经我军策反的江阴要塞守军,按预定计划战场起义并调转炮口向敌21军江防阵地炮击。趁敌溃乱之际,十兵团渡江第一梯队的2个军在南岸抢滩登陆。时近上午9时,大雾渐散。童炎生在望远镜中观察到我第一梯队已向敌纵深发展,正在包围和追歼溃逃之敌。按预案,苏北第一渡江司令部工作重点随即转向维护起渡点秩序,协同指挥回航船只有序靠岸,后续部队有序登船和出航,保障后续梯队持续高效地连续渡江。
在七天七夜的渡江作战中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战前两次化装侦察敌江防阵地的29军连长陈宽衔是电影《渡江侦察记》中人物原型之一,29军86师256团1营1连是东集团突破长江天堑第一连。在众多英雄人物、英雄事迹中更不乏支前民工。靖江籍船队长严声甫,在战火纷飞中驾船运送部队过江,一夜往返8次,同时指挥95条船来回强渡,荣获特等功臣。泰县船工王永才,4月21日晚驾船送100多名解放军渡江,船近南岸时,炮火纷飞,子弹在头顶呼啸,他奋勇下水试深浅,保证战士们能涉水登岸。他不怕牺牲、不顾疲劳,一夜三趟送解放军过江,第二天又送了三趟。26日夜,王永才驾船从江南返回,行至江心忽听有人呼救。原来有一只满载解放军战士的小船,因浪大船小,即将下沉,他奋勇营救并将这46名解放军战士送抵南岸。天将亮时,王永才发现一艘被我炮火击中的敌舰正在接受投降,他驾船靠近敌舰,将俘虏带回北岸。王永才的英勇行动广受赞扬,荣获特等功臣称号。
(注:作者王建国为中国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退休干部,也是苏北第一渡江司令部司令员童炎生的女婿。本文部分内容依据 《江苏党史资料专辑·渡江战役史事新探》整理,部分为童炎生在世时口述,部分来自作者于童炎生所在战区泰州、靖江等地的查访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