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英雄之韩集船工支援搜救队
2016-09-10陈远鹏
陈远鹏
韩集乡60名船工组成志愿搜救队前往垌冢镇参与搜救,船工在垌冢9个村庄不停地撑着船,挨家挨户敲门喊话,搜救转移了400多人。
7月22日,垌冢灾情发生后,前期由于缺乏水上交通工具,许多被洪水围困的群众无法转移出来,2.8万多名群众急待救援。
在汉川市垌塚镇紧急转移受灾群众的队伍中,有一支由汉川市韩集乡60位农民组成的船工志愿搜救队,他们在解救被困群众的行动中,一直冲锋在前。
“他们受灾,我们心里也不好受”
7月22日上午10时左右,孝感市防汛指挥部通知韩集乡组织船工支援垌冢。接到通知后,韩集乡党委、政府克服自身防汛压力,兵分两路紧急开展支援垌冢工作。一路由乡党委书记黄国华到韩集的两家木船厂紧急调运60只小木船;一路由乡长张军强负责组织60名水性好、会划船的船工。
11时,60只木船和60名船工在韩集乡政府集结完毕,由5辆运输车运输船只,5辆校车搭乘船工,挂出“抗洪救灾,韩集船工”的标识,由张军强带队驰援垌冢。
“当时我们到各村组织船工,村民们听到垌冢镇大部分村庄房屋被淹、受灾严重,都积极报名前往垌冢搜救转移。”曾在垌冢工作过十年,对垌冢各村道路、地形十分熟悉的张军强说。
12时许,韩集乡救援人员和船只抵达垌冢,在垌冢镇委、政府的具体安排下,韩集60名船工分成9个救援小队,一人一船,五条船一组奔赴垌冢镇朱洪堰、刘桥、五一等9个村。他们与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和志愿者等一起,驾着木船穿梭在被洪水围困的村庄和房屋之间。
“我家只是庄稼被淹,垌冢的村民们现在却是无家可归,看到他们受灾那么严重,我们心里也十分不好受。”王又祥说。
韩集乡荷花村58岁的王又祥是义务搜救队中的一员,同时也是一名老党员、老船工。王又祥家里的5亩地全部被淹,所幸房屋没有受到影响。接到支援垌冢的通知时,他主动申请前往,被安排在垌冢镇五一村进行搜救转移工作。
“水深的地方船篙撑不到底”
7月22日下午,田义文被安排到垌冢新河村搜救。当他们这支船工救援小队到达新河村时,眼前已经是一片汪洋。当时,他们在新河村搜救出了30多人,其中有武警、垌冢镇干部和村民。
原来武警和垌冢镇干部在新河村转移受灾村民,但因洪水涨得太快,短短两三个小时搜救人员和群众一起被洪水围困在了新河村。当船工们把30多人救出来时,有人开口第一句说的是“有没有吃的?我们已经一天没吃没喝了。”
59岁的曾庆海在垌冢镇朱洪堰村搜救,他们这个小队在当地搜救出了10人。据曾庆海回忆,当时有一对老夫妇不愿撤退,之前有武警官兵进行劝说没有产生效果。他们到达后,与武警官兵一起把老夫妇的电视机、耕牛等相对贵重的财产转移到二楼,然后他用本地的方言劝说两位老人,最终说服了老人与他一起乘船离开。
“救援时一些村民低估洪水来势不愿撤离,其实那时候已经淹到家门口了。出来后没过几个小时,水深的地方我们的船篙都撑不到底,只能缓慢的划船。”曾庆海说。
7月23日,60名船工开始了第三次搜救工作,主要工作从救援群众变成转移财产,受灾群众基本已经搜救出来并转移到了安置点。在两天一夜的救援中,韩集船工共出动120人次,搜救转移受灾群众400多人。
“只要能把人救出来,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大部分船工在来垌冢参与救援之前,已经在韩集乡西干渠抢险两天。“我们本来是在西干渠抢险背沙袋、打桩的,接到乡政府通知后,我们都报名过来救援。”支援五一村的王四德说。
为了不给抗洪工作增添负担,船工们生活后勤完全自理。有时,船工们执行的任务在交通阻隔,比较偏僻的地方,他们便临时借用村办场所,用油布铺在地上,把地板当成床铺来休息。
“我带着60名船工过去救援,他们质朴的奉献精神令人动容,克服种种困难坚持救援,他们是韩集的骄傲!”张军强说。
“垌冢受灾那么严重,而且就在我们附近,只要能把人救出来,所有的辛苦都值得。”面对外界的褒奖时,船工们这样说道。
编辑/麦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