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李劼人“大河三部曲”的空间叙事

2019-11-16刘锦蓉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公馆空间

■刘锦蓉/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任何作家在进行叙事虚构作品的创作时,都离不开记忆和想象这两种最基本的心理活动,而两者均具有非常明显的空间特性,这种空间特性必然会给作家们的创作活动带来深刻的影响。”晚清时期,中国被西方文化裹挟进近代化大潮,传统经济形态、政治结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都发生巨大变化。丰富的人生亲历和感受激发出李劼人的历史使命,“打算把几十年来所生活过、所切感过、所体验过,在我看来意义非常重大,当得起历史转折点的这一段社会现象,用几部有连续性的长篇小说,一段落一段落地把它反映出来。”他选择远离政治中心且闭塞的巴蜀作为书写空间,借鉴西方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创作方法,以超越传统的历史叙事再现晚清到辛亥革命前的四川历史,为中国乃至世界历史及小说史上烙下深刻光辉的一笔。

一、“大河三部曲”空间叙事的表现形态

宏观、微观及心理空间成为事件发生的场所,参与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从川北大道的当时当地贸易交通状况,到天回镇活猪市场、关帝庙各样集市等充斥的土洋货,将青羊宫、劝业场、西御街等标志性宏观空间赋予事件性,置于故事开展、人物塑造的背景位置,彰显历史书写意义。“空间里弥漫着社会关系,它不仅被社会关系支持,也生产社会关系和被社会关系所生产。”微观空间构成人物活动的外部世界,影响人物思维方式与言行举止,体现着川蜀地区的文化特性。《死水微澜》兴顺号、《暴风雨前》郝公馆,《大波》的黄公馆;烟馆、赌场、商铺、客栈、戏园、寺院、学校、教堂等休闲贸易空间,时事趣谈、密谋商议在小小一方格局中得以充分表现。芸芸众生在“大河三部曲”里似乎都有着一席之地,无论是群像心理空间,还是各阶层、不同性别年龄的主要人物都成为空间表现形态之一。《死水微澜》中,一个只听说过的无所不有的成都,在邓幺姑臆想下愈加理想化。《大波》中,房屋陈设、园中景物、天气变化营造了楚子材与表嫂苟且的心理空间。生存空间与内心体验碰撞,引发特定感受形成心理空间。

二、“大河三部曲”空间叙事的写作技巧

大河三部曲明晰微观空间组成整体宏大空间,要么对空间特征直接描绘状摹,要么借人物活动折射空间寓意。近似静态描写的空镜头表现人物“行动地点”,实现人物活动环境转移。吴鸿、黄昌邦、吴念玉三人走过东大街、锦江桥、粪草湖、烟袋巷、指挥街看到“河岸竹木蓊翳,再看过去,平畴青绿,辽远处一片森林,郁郁苍苍,整整齐齐,那就是武侯祠的丛林。”集中空间内人物的对话也能实现场景动态转换,形成具体的动作情节,担负叙事功能,成为人物精神作用的机缘。《暴风雨前》打杂老龙、厨子骆司、小跟班高升、李嫂等人在郝公馆厨房讨论红灯教,此时的客厅同样也在谈论红灯教。作者巧妙利用场景式技巧交代人们面临的大事,反映不同阶层人物的看法和态度。

叙事者视角影响叙事转向及空间转换。李劼人从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文学汲取养分,采用冷静客观的第三人称叙事视角叙述空间。街道、市集的由来与情形无褒贬情感色彩客观记述,隐藏其审美情趣和精心构思安排。此外,利用内视角窥探人物心理空间实现空间转换。从楚子材视角描绘表嫂房屋景象,及堂屋外面空间景物描写,融入了楚子材的内心活动和感受,生成了楚子材的心理空间。葛寰中在公馆书房招待郝友三,又在花厅接待远方穷亲戚吴鸿,同是拜访却待遇不同,采用吴鸿的内视角描写空间景物,反映出上层阶级人情往来的标准。“大河三部曲”空间转换技巧主要是叙述视角转换,多样视角转换使叙述丰富且事件过程清晰。

空间是时间性的存在,李劼人常以“重要空间”为“中心结点”,事件线索从中心点出发有序延伸。从天回镇到兴顺号、云集栈、上莲池、暑袜街的郝公馆,到西御街的黄公馆,从袍哥、教民、土粮户的民众阶层空间,到士绅阶层空间,通过人物的活动及空间转换联系,每部小说的主要空间都得以充分展现。历史事件在空间中演变,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众多人物在空间改变中沉浮,三部曲的主题也得以充分发挥。

三、“大河三部曲”空间叙事的功能与意义

“大河三部曲”空间叙事经李劼人的选择和创作,影响着小说的叙事进程,刻画了人物形象,也是主题内容的有力支撑。巴赫金提出“在文学中的艺术时空体里,空间和时间标志融合在一个被认识了的具体的整体中。”空间是时间的标识物,空间与时间统一一体。李劼人以较长的插叙和闲笔描绘空间,打断了时间性描述,故事推进暂停,减慢叙事进程。“不惜笔墨,大加渲染,甚至暂时忘了故事的推进,把故事中人也稍稍的‘凉’在了一边。”在李劼人笔下,空间也是矛盾发生发展的因素,推动人物转入下一活动空间。如:顾天成带心爱的女儿去东大街看龙灯,袍哥和刀客两行人因蔡大嫂争风吃醋发生冲突,顾天成参与其中却意外弄丢女儿,生了一场大病。女儿被伍太婆带到下莲池,卖到郝公馆做丫鬟,这场在繁华的东大街发生的矛盾,使叙事空间产生转变,接下来直到《暴风雨前》的开端都以郝公馆为事件的主要发生场所。

空间虽然外在于人但却可以成为一种机制,引起不同的反应,形成具体的动作情节。历史事件发生在闭塞空间,地形崎岖、信息不通,远离政治中心的巴蜀地区,人们才会对修铁路权有着执着追求的精神,哥老会袍哥才会靠着人民群众的支持而敢于和腐败的官府作对,就连李劼人自己也曾作为学生代表参加过四川保路运动。《大波》里楚子材和吴凤梧谈论四川铁路收归国有时说,“川边真是闭塞得很,同外间硬像是隔了一重天的一样”,(P104)地理特性形成了民族性格,敢作敢为的四川男性,叛逆武辣的四川女性都是巴蜀区域特色的反映,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受巴尔扎克、福楼拜熏染,李劼人偏好对房屋陈设等个人化空间进行描写。居室等私人化生活空间成为显示人物思维方式、言行举止和性格的外部载体。《死水微澜》中的云集栈虽非官寓,气派竟不亚于官寓,表现出罗歪嘴生活水平不低、身份的不一般以及社会阶层的现状。半官半绅的郝达三生活率由旧章,但家中摆设却加入了洋人造的日常小东西与古典家具融合在一起,一个想要顺应时代而又腐朽保守的士绅形象跃然纸上。“盖面菜”蔡大嫂,家具抹得放光并且摆放适宜,还有御用的红漆木洗脸盆,怎能不引起打流跑滩的罗歪嘴的爱慕。李劼人对私人生活空间的描写纳入事件与人物的关联中,揭示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进一步体现人物精神世界。

《死水微澜》反映甲午战后至辛丑条约签订这段受帝国主义侵略和国际形势冲击的历史,《暴风雨前》中维新运动兴起,部分所谓志士不再容忍腐败官僚的压制,《大波》叙写了轰轰烈烈的四川保路运动。三部作品具有空间意味的命名,见证晚清的没落和辛亥革命的兴起。李劼人以世道大变的巴蜀为空间结构故事、刻画人物,展现出一个变动中的四川文化空间。天回镇赶场中集市上的所售洋物冲击着本土手工制作;泥污垢腻、陈设简陋的成都小茶馆发展到清一色大桌椅、装饰考究的大茶铺,再到用蒸馏水泡茶,设有包间雅座的新式茶馆;茶铺、戏园、饭馆中的男女关系态度不再封建,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开放。四川保路风潮持续进行,黄澜生一家原本要搬进曾被认为是成都“世外桃源”安全所在的满城,后来暴动、罢市发生,满城也变得不安宁起来……

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后20年间,帝国主义横行、官府腐败昏聩,西方资本主义在中国肆意横行,打破人们生活的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界限。川蜀地区的社会关系、经济、政治、文化被重新构建,在动荡不安中,城市中心、边缘直到周围城镇和乡村的空间格局被改变。李劼人笔下的巴蜀空间为我们展开了一幅恢弘的历史画卷,带领我们历览壮阔山河感受时代变迁,真实地反映出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彰显着文化意蕴和历史书写的意义与价值。

猜你喜欢

公馆空间
思南公馆购物节期间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沈阳远洋公馆
创享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创享空间
Vanke’s Empire
山洞抗战遗址群掠影
尚·公馆 耀世登场
旧时公馆风月 无尽牡丹佳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