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2019-11-15张洋洋
张洋洋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灵活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趣味性探究活动的融入和创新性改变,锻炼学生的具体实验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并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从而实现探究式教学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使学生初步了解燃烧的具体条件,在活动中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尝试解释生活中的燃烧现象。
2.通过运用控制变量法,运用比较、分析、观察、归纳和实验等方法收集相关信息,科学地探究物质燃烧所需的条件。
3.加深学生对燃烧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初中生对化学的探究兴趣,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的燃烧条件解释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二、教学过程
1.创设导入情境
师:“同学们,请看投影中展示的图片,都是哪些现象呢?”生:“国庆节时燃放的烟花盛宴、古时的钻木取火、人们爱吃的烧烤……”教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呈现与燃烧相关的图片,初步调动学生以往在生活中对燃烧的认识。师:“这些图片的共同点是什么?”生:“有东西在燃烧!”师:“那么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这些物质才能燃烧起来呢?”教师在导入环节给学生创设直观的物质燃烧情境,同时抛出本节课的中心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具体的探究环节
(1)由教师提出探究的主要问题:物质燃烧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2)学生进行猜想
生一:“需要易燃物品。”
生二:“得有空气存在。”
生三:“必须得达到足够高的温度。”
(3)与小组成员共同制定探究方案
甲组的方案:准备一个酒精灯,把不同的物质放在上面进行加热,通过肉眼直接地观察得出哪些物质可以燃烧,最后总结这些可燃烧物质所具备的共同特性。
乙组的方案:运用控制变量法,把可以燃烧的物品分别放置于有空气的环境和没有空气的环境中,观察在哪种環境下该物质可以燃烧。
丙组的方案:准备少量的木炭和煤块以及两个酒精灯,将二者同时放置于酒精灯上面进行加热,观察哪个物质先燃烧起来。
……
在制定探究方案的过程中,学生与其他同伴进行讨论,其创造力被有效激发,教师选取其中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方案组织学生进行详细的探究。
(4)小组开始动手实验
甲组:小组成员们分工合作,生一将玻璃棒进行加热,生二将小木条进行加热,生三将小石块进行加热,生四将蜡烛进行加热,生五将木炭进行加热,在酒精灯上加热相同的时间后,共同观察哪些物质可以燃烧。
乙组:乙组成员准备了两块形状相似、大小相同的白磷,组内又分为A、B两个对照组,A组把白磷放进了装满水的烧杯内进行加热,B组则选择用燃烧匙托着白磷进行加热,通过对比进行观察。
丙组:组内成员提前准备好两块大小相同的木炭和煤块,将它们同时放在酒精灯上进行加热,观察哪种物质先开始燃烧。
(5)收集信息、记录现象
甲组记录的现象:可以燃烧的物质有小木条、木炭和蜡烛;无法燃烧的物质是小石块和玻璃棒。
乙组记录的现象:放在水里加热的白磷没有燃烧,而在燃烧匙中加热的白磷燃烧。
丙组记录的现象:在相同的时间内,木炭要比煤块先开始燃烧。
(6)针对上述现象初步得出结论
甲组:通过观察物质的特性得出,小木条、木炭、蜡烛这些物质的共同特性是可燃,而小石块和玻璃棒这两个物质没有可燃性。因此我们得出结论物质的燃烧需要具备可燃性。
乙组:在有水的烧杯内,白磷被水浸泡无法接触空气,没有燃烧;而放在燃烧匙中加热的白磷可以直接与空气进行接触,白磷燃烧。由于白磷在有空气的环境下才燃烧,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可燃物的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
丙组:根据我们收集到的信息指导木炭和煤块这两个物质的着火点不同,所以燃烧的先后时间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可燃物的燃烧需要具备一定的温度,而这个温度必须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
三、教学评价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课堂导入环节采用了展示与燃烧有关图片的形式,给学生的感官带来一些刺激,而后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起学生探究燃烧条件的欲望,初步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现象的探究兴趣;在教学过程部分始终贯穿了探究式教学,给学生营造了小组互动的合作情境,使学生在合作探究的情境中获得丰富的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同时有效地锻炼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们不慌不忙、有理有序地进行探究,展现了他们自信的一面,有利于提升初中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以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目的,通过多种创新性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化学现象,从而获取化学知识,使其通过动手操作了解物质燃烧所需的具体条件,通过自主探究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具体操作能力,有利于激发出学生在化学方面的潜在能力。
参考文献:
[1]曹怡.初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的运用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128+130.
[2]文翔凯. 实验探究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A]. .教育理论研究(第十一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