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操作能力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2019-11-15杜荣

学生之友 2019年1期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杜荣

摘 要:教师作为高中学生进行信息知识学习和信息操作能力水平提升的主要引导者,需要对高中学生的高效信息知识学习负责,为学生构建可以高效学习和实践信息知识的课堂。因此,笔者通过活用任务驱动教法,促进学生的课堂实践学习;利用有效失败经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引导学生实践复习,提升学生的信息操作实践能力等方面,对基于学生信息操作能力提升的高中信息技术高效教学进行深讨论,希望对各位信息教师有所助益。

关键词:信息操作能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新课改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持续深入推进,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也随着高中信息教师的教学思想的不断升级而改变。教师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信息操作素养水平需求作为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开展的根本,是高中学生进行信息理论知识学习和信息实践操作练习的保障。所以教师应摒弃机械的知识传授过程,而应该将信息技术教学课堂打造成为充满实践、充满探究,充满创造的操作练习课堂,让高中学生的信息操作能力随着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高效教学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丰富课堂教学资料,拓宽对信息技术的视野

由于高中学生平时接触到的人物通常为家人、教师和同学,接触到新鲜事物的渠道即为有限,加之高中课业较多,利用空闲时间进行意识、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自我提升的次数较少,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信息时代,极不利于学生拓宽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面,这对学生看待信息技术的视角形成了很大的阻碍,且不利于学生立志在此方面有所成长。要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对信息知识的兴趣和实践能力水平,就要根据课程知识,努力丰富课堂教学资料,拓宽对信息技术的视野。

例如,教师在教学“认识计算机与程序”时,鉴于本课知识涉及到计算机的硬件方面和软件方面,丰富课堂教学展示资料,教师通过通过向学生展示计算机硬件组成的动画,让学生了解了计算机的内部构造。同时加以解释:“硬盘是存放系统文件的地方,也是存放我们在计算机中储存文件的地方,相当于仓库。那我们操作文件的时候则是在处理机中进行的,计算机首先在硬盘中拿出文件到处理器,然后让我们对处理器中通过输入设备如键鼠,输出设备如打印机,显示器等进行加工。”然后教师同样以动画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程序在处理器中以“0”和“1”的不同电压变换,进行基于程序的工作原理。学生通过听教师通过直观的资料配合做出的解释,对计算机与程序的相关知识有了深入理解,也拓展了学生对于计算机的软件工作的最底层的机制,拓宽看待信息技术的视野。

二、活用任务驱动教法,促进学生课堂实践学习

要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操作能力水平,首先要提升学生进行信息知识学习的课堂教学效率,将学生置于课堂教学的中心,以提升学生的课堂实践学习效率为目标。我们所指的“高效课堂”就是指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一种课堂,但这并不代表老师在讲台上讲得眉飞色舞,而底下的同学却是听得昏昏欲睡,而是学生在实践中轻松理解理论知识,提升自身信息综合能力。

例如,在教学“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时,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实践学习,决定活用高效教学方法,并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实际学习状态进行任务驱动教法的灵活运用。首先,教师为了提升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实践兴趣,让学生说出一个较难且教精确的信息,教师当场向学生展示了高效快速地搜索出学生想要的信息。学生的兴趣得到有效激发。然后教师发布了课堂学习任务。学生在对新课学习知识有了基础的认识和实践的兴趣与目标,高效进行了课堂上的信息实践学习。

三、开展小组合作教学,保证全体学生学习质量

学生的学习质量是学生自我能力提升基础。为保证全体学生学习质量,教师有义务根据课程知识的特点,结合学生的信息学习能力,开展必要的小组合作教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保证高中学生在课堂上的高质量学习。

例如,教师在教学“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时,考虑到不同的学生对信息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同,操作能力不同,导致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不同,高中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信息操作能力增长速度。为了让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对本课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形成对“信息”定义的清晰的认识,开展了小组合作教学,全体学生在与组员的沟通过程中,对新的价值取向和时效性的定义有了清晰的认识,保证了全体学生的学习质量,对学生正确认识信息,深入对以往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操作能力提升如“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和技巧”相关知识的理解和信息搜索能力提升等產生了帮助。

四、利用有效失败经验,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所谓的“有效失败”是当学生未能创造出成功的解决方案,与发现的问题作斗争时很可能会引发知识差距的意识,这时教师才会引入规范的解决方案,并进行系统的目标知识的解释。其实在学生实际进行信息操作时的失败情况时有发生,但这也可看做是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的开始,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探究或与小组合作充分的接触理解问题,并探索生成多样的解决方案,为知识整合阶段的意义建构奠定基础。

例如,教师在教学“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时,为了借助本课知识的教学,提升高中学生针对计算机安全问题的学习和操作水平,切实提升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教师首先让学生根据本课学习的新知识进行讨论,并结合课本的有效信息找出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计算机的有效方法。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得到的结论一般都是开启防火墙。教师在学生总结出的基础上,根据计算机病毒传播的途径进行了科学的方法拓展:“计算机病毒一般都是借由网络传播,所以我们不止开启防火墙,还要对浏览器进行相应的安全设置。”然后为学生讲解了基于IE浏览器的安全浏览设置。此外,教师还进行了另外的扩展:“我们也要定期清理C盘垃圾,因为C盘是系统盘,计算机病毒的文件一般都在系统盘中进行储存和复制。”诸如此类,学生在教师借助学生自主探究的“有

效失败”经验产生的基础上,通过实践问题进行讲解,提升了学生问题解决的信息操作能力。

五、引导学生实践复习,提升学生信息操作能力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需要学习者进行频繁且有效的实践练习,单靠信息课堂上的短时间不足以帮助学生形成熟练的信息操作,所以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实践学习,以提升学生信息操作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课堂的末尾,通过将所学知识与学生实际学习生活进行联系,鼓励学生进行了有效的课下实践复习:“我们在复习其他学科的时候,可以以文本信息的加工方式,进行文本的整理,让文本所体现的清晰的知识脉络让我们的思路更加清晰。以后我们也会越来越多地通过文本信息整理资料的操作知识。”学生听从了教师的建议,并在课下进行了及时有效的实践复习,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信息操作能力水平。

综上所述,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通过高效的信息课堂教学达到提升高中学生信息操作能力水平的目的,就要根据正确的教学思想开展高效教学。始终将学生放在信息技术教学的正中央。通过活用任务驱动高效教法,促进高中学生在课堂上的实践学习;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合理利用有效失败经验,提升高中学生对于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必要且及时的复习实践,让高中学生的信息操作能力随着教师对学生高效学习的全面引导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梁宏.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J].科技资讯,2018,16(33):172+174.

[2]韩小飞.如何打造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J].名师在线,2018(29):44-45.

猜你喜欢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