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鸟鸣》的艺术表现手法与人文内涵

2019-11-15王璐璐

电影新作 2019年5期
关键词:伊莎贝拉史蒂芬杰克

王璐璐

电影《鸟鸣》是一部交织着爱情与战争、回忆与现实,运用了双线交叉式叙述手法的英国剧情片。分段式回忆的剧情设计在一战时期血腥残酷的战争里巧妙而感性地融入了一对年轻恋人在大时代背景下的爱情沉浮。电影的艺术表现新颖浪漫,人物塑造血肉饱满,人物情感真挚动人,其背后所蕴含的人文内涵也极其深刻,本文将从以上几个角度对电影《鸟鸣》进行赏析。

一、巧妙的设计:影片《鸟鸣》的艺术表现手法

电影《鸟鸣》分为上下两集,时长近三个小时,两集各有不同的侧重点,上集注重于对爱情的回忆,下集则注重于对战争的描写。故事采用双线交叉最后合二为一的手法进行叙述,反复地跳跃空间与时间,看似混乱而离散,其实是分段式回忆的叙述设计。

影片是以1910年的法国开场的,彼时男主角史蒂芬因为工作需要而住在了法国的老板家,但是他对老板的妻子却一见钟情,正当两人爱得无法自拔时,这一不堪的恋情被他的老板知道了,两人索性摊牌一同离去。生活虽然清贫但两人却浓情蜜意不改往日,但是夫妻之间终究还是爆发了矛盾——自小孤苦的史蒂芬恐惧生育孩子,但伊莎贝拉却极度渴望,最终伊莎贝拉不辞而别。这是第一叙述线,他讲述的是男主角史蒂芬过去的回忆和他内心不忍揭开的伤疤。

第二条线则始于1916年,是以史蒂芬在军中的生活展开的。此时的史蒂芬已经成为英国军队中的步兵中尉。在法德作战中,他原本认为潜伏到敌方阵营的地下埋放炸药的地道兵进度迟缓、效率低下,因此内心极为鄙夷不屑,直到他在长官的命令下不得不进入地道并且被冲入地道的德军击倒。由于前线战地医疗物资紧缺,被认定死亡的他被部队所遗弃,幸而之前帮扶过的地道工杰克偶然发现才捡回一条命。因在后方接受治疗而恢复健康的史蒂芬由于知晓了前线部队即将开往他与伊莎贝拉相识的地方,怀揣着寻回往日情人的希望,史蒂芬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后方安逸的文职工作回到了前线。

在下集中,两段看似毫不相干的叙述线终于产生了联系,来到了共同的交点——回归军营的史蒂芬在他与伊莎贝拉相遇的地方遇见了伊莎贝拉的姐姐,也终于见到了回忆中心心念念的爱人。两个人终于宿命般地再度重逢,回忆结束,两条叙述线合二为一,而故事也在史蒂芬痛苦困惑的悲愤情绪中迎来了高潮。在这部电影的叙述逻辑中,对于两人情感的叙述显然是更为重要的主线,而战争的穿插则主要用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深入地刻画两人苦苦痴缠、悲戚动人的爱恋。在画面构图上,电影采用了穿越地域与时空来交替呈现的方式。两人法国的回忆泛着动人光泽的暖黄色调,慵懒迷离而纯粹,真诚而义无反顾的爱情仿佛一个无法触碰的虚妄之梦;而带着血腥和钢铁锈气的战场则真实而惨烈,滚烫的心血蔓入干涸的泥土,每一寸都昭示着炙热又冰冷的死亡。由于故事交叉叙述的手法设置,法国温暖和煦、心旷神怡的田园风光刹那间就被英国血肉横飞、震撼人心的战争场景所替代,观众的情感在细腻的柔和情愫和悲壮的愤懑里快速交替填补,形成强烈对比和紧凑节奏感的同时鲜明地刻画了血肉饱满的人物形象,也深化了凄美动人的爱情主题,深入人心地展现了小爱情在大时代里无奈地挣扎与沉浮的悲剧。

二、宿命的相逢:《鸟鸣》的主角形象塑造

男主角史蒂芬是一个足够优雅的绅士,虽然他无父无母、孤苦无依,但他还是坚韧地成为一个知识渊博、极富修养的年轻人。在法国的时光里,年仅二十岁的他就能够作为技术总监指导工厂的运作,说明他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参军入伍后,他如此年轻就已经成为一群老兵的长官,说明他具有良好的政治谋略和军事头脑。同时他是一个充满感性情怀的人,身上有一种沉静而优雅的文艺气质,使得他在一群粗糙莽撞的士兵中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冷静、克制和坚定。他亦是一个深沉、真挚而专情的男人,沉默和忧郁的眼神里装的都是伊莎贝拉的一颦一笑,无数痛苦的存亡时刻他都因为抱着寻回伊莎贝拉这一坚定信念而存活下来,甚至在他冲锋陷阵的生死决斗前他也只给伊莎贝拉写信,动情地表明一生只爱过她一个女人。电影的双线叙事中,他恢复以后拒绝了安稳的文职工作重新投入了战场,一方面也是因为追寻昔日情人质问真相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因为战场上的腥风血雨其实也是史蒂芬内心的映射——他并不是无畏生死的勇士,但他也并不留恋存在本身。在战场上,他是沉稳刚劲的军人;但在情感里,他也是满腔柔情的爱侣,这种人物性格矛盾的处理使得史蒂芬的情绪表现是多层次的,身份与形象的冲突亦是极富张力的。电影虽然叙述节奏较为缓慢,但是情感表达饱满充分,对于人物心理性格的刻画和描写也极其深入而动人。

电影的女主角是看似稳重的少妇伊莎贝拉,她虽然嫁给了一个年迈的富商,但她实质上仍然是一个期待炙热爱情的少女,所以当年轻英俊的史蒂芬出现时,在他有意无意地挑逗下,她从拒绝闪躲到欲拒还迎最后再到投怀送抱——伊莎贝拉义无反顾地陷入了这段浪漫旖旎的恋情,两人的感情也一再升华。

当不堪的私情败露时,伊莎贝拉一反平日的端庄优雅,奋不顾身地选择了爱情;当她的丈夫压迫贫苦的工人时,伊莎贝拉也无惧险阻地选择了帮助与扶持他们,可以说明她是一个正直善良、散发着人道主义光芒且拥有强烈自我意识的独立女性。她和史蒂芬出逃后,两人虽然清贫但依旧幸福美满,在爱情里的伊莎贝拉热情真诚得仿佛一个洒脱不羁的少女,两种形象的来回切换也是这个人物最别具一格的魅力。

三、不息的渴望:《鸟鸣》的人性情感表现

1.凄美动人的爱情

从情节内容上,伊莎贝拉与史蒂芬的情感因为各自的地位背景与社会的伦理道德产生了冲突,他们纯粹、炙热而唯美的爱情实质上是一场不贞的丑恶玷污和赤裸裸的背叛。在混乱战争的时代背景下,这一勇敢对抗社会阶级和伦理纲常的荒诞爱情相对于平凡朴素的细水长流式情感显得更加热烈、刺激、惊心动魄而富有戏剧性与情节冲突力。但这样的爱情也是具有高风险并且带有极大破坏性的,再美好浪漫的情感最终都要归于平淡,如果不甘于现实,那激情燃烧过后必然是无限扩大的矛盾和痛苦惨烈的悲剧⑥——由于原生家庭的阴影所给史蒂芬带来的痛苦,他拒绝养育孩子,希望继续维持幸福浪漫的二人世界,但伊莎贝尔是具有母性光辉的,她对于孩子有着迫切的期待与追求,所以当她发现自己怀有身孕而情人无法接受和面对时,她毅然决然地弃他而去,而史蒂芬的情感世界和对爱情的信仰也就此崩塌。漫长、枯燥而残酷的军旅生涯里,他对情人的追忆从未消逝,反而在险象环生的炮火和接踵而至的死亡这些无休止的折磨里越发深沉厚重。他之所以能够一次又一次绝地生还也正是因为爱的记忆对他的呼唤以及他内心对这份感情的执著与不舍。

相对于轻柔舒缓地把爱情娓娓道来的上集,下集在情感基础铺垫到了一定程度的情况下高潮迭起、一气呵成。上集建立起的感情的厚度引导了下集中强烈而执著的爱恨。当史蒂芬抵达两人初遇之地时,他偶然见到了爱人的姐姐,这对大时代背景下的凄苦情人终于再度重逢。面对着容颜残败、憔悴衰老的昔日佳人,史蒂芬愤怒的追问只能在她欲言又止的沉默里得到一句含糊不清的敷衍——“你以后会知道的”。当他再次大难不死逃过一劫后,却被告知爱人已逝,原来当年惨痛离别的真相竟然只是因为他对于孩子的抵触。让他看到自己天真美丽而稚嫩的女儿时,他从难以置信、无法接受到最后把她当成生存的希望和新的情感寄托,两人乱世里真诚、炽热且义无反顾的爱情终于与战争的结束一同谢幕,这场惊心动魄的希望寄托与情感信仰是动人心弦的旷世之恋,也是混乱时代的哀婉悲歌。

2.患难与共的友情

电影除了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还表现了史蒂芬在军营里与士兵们患难与共的战友之情。史蒂芬是善良而具备悲悯心的。虽然他缺失家庭的关怀,但是他拥有丰富的爱与高尚的人性,对于每一个士兵他都以真心相待,所以当那个上去检查靶子的小兵被炸得血肉模糊时他悲伤内疚得难以自抑;他同时也是一个对自己和下属都具有严格纪律要求的人,所以当他发现杰克在岗位睡觉时严厉呵斥并且威胁警告,但就在杰克即将被带到军事法庭接受制裁时,史蒂芬却又因为心软于杰克对家庭痛彻心扉的思念而“伪造好运”故意放过了他,看似高傲而不近人情的史蒂芬其实一直都慈悲地保护和关爱着自己的战友,就像他对伊莎贝拉的感情一样真诚而持久。

也正是因为这一心软的救赎,史蒂芬也拯救了自己。当史蒂芬因中弹被抛弃时,杰克却心心念念地记着他的恩情,最后竟然成为史蒂芬死里逃生的契机。恢复健康后的史蒂芬与杰克关系越发亲密友好,史蒂芬也开始对地道兵以命相搏的工作肃然起敬。当史蒂芬知晓杰克丧子后,他努力地给予他关怀与安慰;当两人被困在地道里时,杰克耗尽了奄奄一息的生命为史蒂芬找到了最后一丝渺茫的生机。最后的结局里,史蒂芬悲伤而痛苦地挖出了杰克的尸体并且埋葬了他,这一刻,他们真正地拥有了一种凌驾于利益之上的、患难与共的战友之情。

3.刻骨铭心的亲情

电影主要表现了两条亲情线索,其中之一是来自杰克。杰克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地道兵,可是他也因为对家庭最深层的眷恋与执著而显得崇高且伟大。他是底层士兵的代表,对于地道工作经验丰富,性格朴实憨厚,待人也真挚诚恳。虽然他干的是最危险、最疲惫,也最不被人尊重的地道工作,但是他心态积极、乐观向上。他有一个爱他至深的妻子和一个天真可爱却患了白喉的孩子,他经常在深夜对着家人的照片痛哭流涕,对于亲人的向往是他苦苦支撑的希望。当他知道儿子被白喉夺去生命时他一度陷入绝望与崩溃,是史蒂芬和他的战友们帮他脱离了痛苦和悔恨的深渊。

亲子线索另一条来自史蒂芬,他自幼便是孤儿,极度缺失家庭关怀,年少轻狂时被爱情狠狠地折磨过,加之对战争的死亡与残忍已经逐渐麻木,军营中的他其实一直都是一个内向而阴郁的人,经常给人一种冷漠而疏离的距离感。杰克其实也不善言辞,但是他却有着柔和朴实的性格,因此你来我往的相互帮助扶持中,两人逐渐建立起了坚固的战友情谊。

战争是无比残酷、真实而令人绝望的,所幸有杰克这样一个被地狱灼烧后仍然能够深爱着这个世界的救赎者,哪怕儿子去世,哪怕都穿梭在险象环生的地道,他只是认真坚定地履行自己的责任,尽最大努力地去帮助、回报和感激他人。他拥有积极的精神、坚强的意志、不屈的体魄和人道主义的伟大光辉。最后一次进入地道时,其实杰克很想活下来,但在弥留之际他还是尽全力帮助史蒂芬找到了最后的生机。在听说史蒂芬其实也有爱人和女儿时,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认真地告诉他——“人生没有别的,长官。就是爱与被爱”。在这一刻,他也终于释然,接受了爱人的离去、背叛的真相和他已经有了女儿这个新的情感依托的事实,完成了从抗拒家庭到接纳亲情的改变。

四、时代的悲哀:《鸟鸣》的人文关怀与信仰传达

整部电影中最为经典台词的就是史蒂芬和他的长官对话中的那一句“这不是战争,这只是人类在探究堕落的极限”。他的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这句话完成了电影对于战争本质的揭示;还有英国军队发起战略性进攻却惨遭失败后,一个士兵看着残破不堪的军队悲伤地喃喃着“天哪……我们做了什么……”他的眉目痛苦而扭曲地紧皱着,眼泪盈满了他的眼眶,“半个英国的人都搭进去了……”随即闪过多个身体缺损,倚着树奄奄一息的士兵镜头,背景的台词是因为少有回应而显得无比寂寥单调的长官点名声……迷茫与悲伤弥漫了整片树林,发人深省的同时也给电影的思想高度留下了无限的探讨空间。

电影的结局里,九死一生钻出地道的史蒂芬赤手空拳地朝着德国人怒喝,精神处于崩溃边缘的他已经无惧生死输赢了,可那两个德国人却走过来轻轻地告诉他:“战争已经结束了。”那一刻,史蒂芬从难以置信的怀疑到一片茫然的呆滞再到悲愤和委屈的爆发,内心极度疲惫和脆弱的他最后选择了一把抱住了曾经恨之入骨的仇敌——原来当所谓的“仇敌”放下战争引导的偏见的一刹那,彼此之间也不过只有人与人之间惺惺相惜的温情。电影以“鸟鸣”为题的深意不仅体现在史蒂芬与伊莎贝拉爱情的宁静和谐和最后一幕史蒂芬对于亲情的再度拥抱,更体现在电影对于战争主题的揭示与深化——对战争和侵略的抵抗、对自由与和平的倡导,以及对人性情感的呼唤。

结语

电影主要讲述的是一段凄苦悲伤的爱情在大时代混乱背景下战争里的沉浮与挣扎,史蒂芬与伊莎贝拉的爱情是感染人心的,他们纯粹、真挚而动人却无可奈何的情感悲剧隐射的是战争对于人性的毁灭和一个时代的悲哀,电影批判了战争对人性良善一面和情感追求的毁灭的同时也发出了对爱、正义与和平的友好倡导,同时它鼓舞着每一个人:无论了见证了多少残酷、遭遇了多少绝境,都一定要牢牢把握住自己生活的希望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注释】

猜你喜欢

伊莎贝拉史蒂芬杰克
杰克和吉尔
变成什么好
给善良一次机会
美男子与女儿乱伦生子双双被捕
向史蒂芬·霍金致敬
On Cultivation of Learners’ Pragmatic Competence in ELT
精灵谷的伊莎贝拉(节选)
被冤枉的小杰克
吃出“历史的味道”
你是我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