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的权术症候与文化景观呈现
2019-11-15陕西科技大学传统文化与艺术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21
李 静 (陕西科技大学 传统文化与艺术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021)
2018年国庆档,《无双》《影》和《李茶的姑妈》票房稳居前三。根据“猫眼专业版”的数据,10月1日到7日,《影》的累计综合票房超44万,首周综合票房超66万,走势稳健,获得8.2分的好评[1]。《影》用黑白色的镜头讲述三国时期的权术与文化,虽然引发了影迷对黑白调的“灰暗”和“阴暗”等的批评,但客观地说,这部影片仍是一部用中国文化元素撑起的大片。张艺谋试图用镜头探视三国时期独特的政治生态和文化氛围,影片自然体现出导演日臻成熟的历史与艺术思考。
一、权术之争的时代症候
《影》改编自朱苏进的《三国·荆州》,虽然张艺谋强调影片“重点其实是写这样一个平民的故事,不管是草根逆袭,还是什么农民起义,还是反抗、求生、野心……随便,这是一个人的故事。它脱离了权谋,脱离了老一套古装戏的规范性主题,我喜欢这个”。[2]事实上,无论是主上、都督、影子及群臣之间,还是大公主和都督夫人始终都没有脱离“权谋”。
传统的君臣关系讲究“君君臣臣”,带有等级制度中的顺应关系,但三国时期,刘备大意失荆州后,曹魏、蜀汉、孙吴三国鼎立。从孙吴时期武将世袭领兵,到曹魏时期齐王芳的辅政宗室曹爽和太尉司马懿的权力之争等军事叛乱频发的时代背景,《影》并不局限于荆州一地,而将视野放置于整个三国时期,准确地捕捉到乱世之中,君臣玩弄权术彼此制衡的时代症候。此外,《影》也触碰到了权术中的深层症候——背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截然不同的关系中:其一,君臣之间无法、无度、无情。三国时人普遍信黄老之学,《庄子·天运》有言:“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以自然现象譬喻人心。另外,“天有六极五常,帝王顺之则治,逆之则凶”。强调大自然的六合和五行,与帝王的逆顺关系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具体到影片的表达,夫人小艾占卜,若七日大雨,杨苍之战必胜,这是天意,“逆之则凶”。而主公害怕破坏联盟,阻止影子与杨苍之战,更要射杀臣子田战恐其造反,也一刀刺死鲁爱卿斥责其从杨苍处收受贿赂等,这种以无情和冷漠为表征的君臣关系形态,违背庄子“顺之则治”的思想。从影片中“天”的表述也可以看到。影片开始,影子私自向杨苍宣战,破坏主公多年维护的和平。主公则当场制衡他,让假扮的夫妻在大殿上琴瑟合奏。夫人已向上天立誓不动琴瑟,主公自比为天与二人对抗,乃逆天而行;结尾,都督杀了主公,言他才是沛国的天,与开头照应,此为弑君之谋逆;影子最终杀掉主公和都督则是天意,命运兜转,只有影子接受、顺应命运,但影片将天道由君臣背叛上升到你死我活的权术残杀中。
其二,影片也通过阴阳失衡,将权术斗争表现在兄妹及夫妻关系中。皇室兄妹主公和大公主间无疑是隔膜的。影片开始,大公主和夫人占卜问吉凶,而主公焦虑王位不保,踱步、咆哮。无论是大公主理性地阻止主公不要强制夫人和影子琴瑟合奏,还是大公主在屏风后听政,主公和群臣在前朝,都显现出兄(阳)妹(阴)刚柔不同,朝堂的阴阳失衡。当鲁爱卿转达杨苍同意联姻,但仅能纳大公主为儿子的妾时,主公答应和亲,大公主则坚决反抗,后用定情信物手刃杨平。联姻的故事结束,影片极力保持的阴阳平衡也以大公主与杨平二人的死做结。都督府里,夫人处于都督和影子两个长相可以假乱真的男人之间。从夫人给影子包扎伤口的亲近,到三人破解杨苍刀法时,夫人的“必须贴近,方能心意相通,悟出阴柔之法”对影子的主动引导,再到影子与杨苍大战前夜,夫人献身于影子,被墙外的都督偷窥。淡定的夫人与疯狂的都督和缺乏信心的影子共处阴阳失调的家庭,嘘寒问暖中暗藏着权谋的本质。
其三,如果说都督、主公与影子三人凑成了一个权术斗争的三角塔,那么权术的失衡也导致了他们心理的失衡,杀戮成为解决矛盾的主要方法。杨苍刺伤都督,影子杀了杨苍。主公刺伤都督,都督却杀了主公,还嫁祸主公杀了影子的母亲,假装仁慈地要在临死之前成全影子和夫人,却背后捅影子一刀,报其与夫人偷情之仇。阳奉阴违的本质是内心交织的多种仇恨,至此,三人的权术斗争,以两人的毁灭而结束,一切归于有序。
权术的时代病症纠结于《影》中的所有人物,体现出这种病症对人性的挤压。大公主拒绝联姻,我不能为我;夫人在都督和影子之间,常会产生错觉;影子被囚禁,自知是都督的“影子”和“诱饵”,多次质问自己:“我是谁?”无论都督说他是与母亲走散的孩子,还是夫人所谓的他是“等着回家的人”,都竭力以亲情掩盖影子被权术利用的本质。但影片赋予阴柔的女性以文化承担者的重任,无论是大公主的为国牺牲,夫人的以柔克刚,还是众多将士以女人身形入沛伞踏平境州,整部影片靠女性完成主公对兄妹情的反思及夫人对影子的启发和引导,也驱散了暴力因素,使观众跟着影片的节奏,一起达到心灵治愈的目的。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景观呈现
张艺谋导演及其创作团队要为中国文化寻找到一种电影表达方式,他说:“我还是认为中国电影的形式太少了,我们有时候框框多,所以形式本身开掘得就不够。我很愿意去探索一些新形式的东西,对于形式的东西,我有着天然的好奇心。”[2]张艺谋将水墨元素、诗赋元素、器物元素和声音元素等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形式融入《影》中,展现了多元文化景观。
对于看惯了张艺谋电影的中国观众来说,黑白调替代了大红大绿、黄色及蓝色,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张艺谋曾说:“我认为在电影视觉元素中,色彩是最能唤起人的情感波动的因素。”[3]而他以洗尽铅华的色调表现《影》,体现着他的中年心态及其对电影如何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其实,在拍摄《影》之前,张艺谋就已经在《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及“重工业电影”《长城》中探索过黑白调的表现形式。黑白调的《影》使用了水墨元素,具有浓重的水墨画风。沛国大殿所挂大量的艺术作品,如书法、人像都能让人感受回到三国时期艺术王国的错觉。北齐曹仲达最善于画佛像,其作品有“曹衣出水”之誉。“妇人为最”的绘画在三国时期并不少见,顾恺之的《木雁图》《洛神赋图卷》《女史箴图卷》《列女仁智图卷》等画中都有对女性人像的塑造。以沛国大殿所挂女史图来说,采用蜀锦为材料,通过近景和中景,甚至带有透视的方式展示其朦胧美。蜀锦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丝绸品,质料轻薄而透,生产蜀锦的材料是蚕丝,加之《影》用蜀锦做成系列人像画,只是对蚕丝进行黑白染色,与整部影片黑白影调契合。另一方面,生产蜀绣的底料不只是丝绡,还有棉麻。几位主演皆着水墨棉麻服饰,也尽显大道至简的文化意蕴。
《影》还创造性地植入了三国时期的诗赋文化,强化影片的价值倾向。朝堂之上挂着主公亲自写的《太平赋》,主公多次以此明示朝臣要维系现有社会和平,服从帝王。《太平赋》与东汉道教太平道信奉的《太平经》有一定渊源。《太平经》(即《太平青领书》)“其言以阴阳五行为家,而多巫觋杂语”,强调臣子服从帝王,追求阴阳调和,社会安宁,以维护统治,但统治阶级将天灾人祸的罪责归于臣民。在影片中,主公要杀反抗他权威的人,却自甘屈于杨苍之下,将联盟的破坏错误地归因于影子对杨苍的挑衅及田战对他的不敬,甚至是鲁爱卿的收受贿赂。另一方面,影片对底层人民的书写,文化根源在于对《太平经》中倡导公平的演绎,如影子兑现承诺杀了杨苍,却换来都督的背信弃义,母亲亡而自己被追杀,世道不公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可见,影片以《太平赋》试图对《太平经》这一道教经典进行镜头表现和阐释。此外,主公练书法的同时,有舞乐伴之,诗乐舞结合的文化表征及影片对茶文化的表达等,都制造了以三国文化为背景的电影景观。
《影》使用了一系列器物元素,通过伞、八卦图、灯、屏风等意象展示道家文化景观。《老子》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影》将黄老之学的上善若水、以柔克刚发挥到了极致。破解杨苍刀法是夫人对上善若水的悟道,她悟出刀为阳,伞为阴是水器,必须以女人身形入沛伞,才能用此阴柔之法获胜。伞在原始思维观念中,是天的象征。在一些巫傩活动中,撑伞跳舞祭天的“舞伞”更在少数民族中流传。伞寄喻着天意,天谴乱臣。影子与杨苍大战最后,杨苍想用沛伞的铁齿杀掉影子,而影子利用铁齿柔软的弹力将其一拨,弹回去正好割了杨苍的喉咙,实乃以柔克刚的写照。影子悟到了最高境界的柔,才能克杨苍之弱而胜之,但不得不说《影》巧妙地实现了对古代器物文化的电影表达。除了伞,影片多次出现黑白两色的八卦图,如影片开始的占卜,都督府练功场的八卦图,及影子与杨苍打斗中水排上的八卦图,都强化了道家文化中的以柔克刚。道教也有灯供,象征“照彻幽冥早得解脱”,而影子晚上睡觉时要睡在地上,用一盏灯照亮黑夜,灯是他处于被囚禁中生活的希望。此外,夫人卧房中的屏风,更是一种阻隔的象征,对影子来说都督之妻不可侵犯,屏风是对二人情欲的压抑和阻隔。直到影子与夫人打破禁锢,这一屏风的隐喻才得以彰显。
电影也采用了一些传统的声音元素,如琴瑟、雨声、箫声、兵器声等大量音景,营造了具有鲜明传统文化特色的声音景观。无论是影片开始,沛国大殿上影子与夫人的琴瑟合奏,还是影片结尾,贯穿杨苍与影子大战始终的都督与夫人的琴瑟之音,都作为背景音推动了影片情节的发展。另外,杨苍父子在亭子讨论国事时的大雨声;影子召唤来田战的竹林箫声;田战训练死士以女人身形入伞的雨中竹林混响;田战和大公主带领一队人踏平境州的雨中厮杀声,短兵相接的兵器声等,将影片的音景置换到古代社会,正如宋代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以声音与多元文化的结合,拓展了电影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三、结语
张艺谋用权术与文化两个关键词完成了《影》对中国故事的讲述,虽然他强调《影》表达的是“意境”而非“故事”,但意境显然具有缺憾。《影》中的主要人物沾染了三国文人气,主上沉醉于琴瑟之音,喜欢书法、舞蹈,联盟求和,唯恐战乱发生;都督虽怀复仇之心,大有除掉杨苍后为王的信心,却被疾病折磨得形容枯槁;影子的自我身份焦虑等,他们三人的表现弱化了男性,呈现游离于权术之外的文人气派。此外,演员一直在湿淋淋的雨中表演,刻意营造的水墨意境差强人意。打斗场面,汩汩而持续的血流声以浓重的暴力,冲淡了影片前半部分以琴、瑟、萧这些古乐器构筑的优美音景。影片结尾,影子杀出一条血路,而夫人目睹主公、夫君及影子三人互相残杀,主公和夫君被杀后,她从紧闭的宫门里看到影子一人出去给群臣报丧。此时,夫人眼睛圆睁,内心恐惧,所谓的诗情画意到此荡然无存。加之《影》难逃类型电影英雄与美人的故事,弑君、弑主及兵家常事的演绎,过于注重对三国文化的兜售,造成了泛文化的景观,这也是目前类型电影无法避免的泛文化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