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辅导员与“00后”大学生有效沟通

2019-11-15

长江丛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沟通交流辅导员交流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一、前言

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直接参与者,与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联系更为密切。就辅导员而言,如何正确发挥引导作用,成为学生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是压在每一位学管工作者肩上的重任。近两年来,“00后”大学生已成为高校的新生力量,在未来的一短时间内“00后”将是大学生群体的“主力军”。而能否在育人过程中与“00后”大学生开展有效沟通,更是时代赋予的一项重任。

二、“00后”大学生特点

(一)综合素质高,学习能力强;但自我意识强,团队意识薄弱

随着时代进步,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生代“00后”在个人成长和发展方面有了更为优越的条件。“00后”从小所接受的教育质量远优于80、90年代的学生,家长更注重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互联网的推进更为学生接受教育搭建了便捷的平台。但是,由于“00后”多为独生子女,加之社会转型的所产生的一些影响,导致部分学生过分追求个人发展,而忽视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二)思想活跃,个性张扬,但心理素质差,抗压能力弱

“00后”又名“网生代’,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不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而这一代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有形或无形中都受到网络、媒体的影响。网络的空间的自由、开放丰富了“00后”的眼界,也为多元化的个性色彩提供了展示平台。然而,过分依赖虚拟网络空间,也导致了“问题学生”的出现。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诸多问题。

三、辅导员与“00后”大学生有效沟通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辅导员学管工作实效

辅导员作为学生与学校沟通的桥梁,搭建起了两者之间信息传递的交流通道。辅导员与学生间有效的沟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顺利推进辅导员日常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如果辅导员与所辖学生缺乏沟通,直接会影响其及时掌握班级情况,不利于相关活动的开展。有效的沟通不仅能保证学生及时了解学校动态,而且能够更加便捷地处理各种学生事务。

(二)有利于提前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近年来,通过观察新闻媒体报道的有关高校问题事件发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未能做到防患于未然而产生的。其中,及时、有效的沟通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诸如:寝室矛盾、问题学生、学生退学等。就寝室矛盾而言,辅导员如果不经常深入寝室,及时找出矛盾根源,势必会为日后寝室管理埋下隐患。反之,通过与学生间经常性的沟通交流,不仅能及时发现问题,而且能够与学生一道共同化解矛盾,从而不断提升师生双方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有利于增进师生感情,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俗话说:“沟通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辅导员与学生群体良好的沟通,能够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感情,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搭建起良好的集体氛围。班级集体建设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辅导员与每位学生的共同参与。而班级建设在师生彼此间交流的同时,能够萌生出更多具有创造性的想法,对于营造良好班级文化、提升班级凝聚力、夯实学风、作风具有无法取代的积极意义。

四、辅导员与“00后”大学生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一)沟通渠道不畅

想要提升一个年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辅导员和学生之间就要进行良好的合作,而且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沟通渠道,为学生排解困惑与难题。然而往往在工作实践中,两者之间的沟通渠道不是很通畅,沟通交流的方式与方法也不是很多,通常是辅导员以组织开座谈会的形式开展,给些意见。还有一些学生就算是自己遇到了问题也不会积极地去找辅导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此外,辅导员大多时候是通过询问别的同学或者是与之当面的交谈来了解认识一个学生,这样的沟通渠道就在一定的程度上削弱了信息的真实性。于是,这种沟通上的障碍就会让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信息的收集产生一定的限制,而且也会形成信息上的误解。特别是在学生遭遇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心理消极的时候,常会因为辅导员与学生的交流沟通的通道不顺畅,导致不能及时介入,从而产生不满的情绪,逐渐积聚到某一个阶段就会迸发并且很难驾御。

(二)沟通心理位差不对等

在沟通中,因为“位差效应”产生的地位上的差异,让拥有上位心理的人总觉得自己比下位心理的人具备天生的优越感,比他人高人一等。让下位心理的人觉得自己的档次低就有种自惭行秽的感觉,这种位差的差异对沟通过程会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所以“位差效应”在辅导员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实践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效应是有目共睹的。在这种心理作用下,辅导员与学生沟通时就会高高在上。并且,出于站位不同,思考的方式也就不一样,校辅导员以管理者的身份来看待问题,认为学生的的意见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不实际的,学生则处在被管理的角色位置,反映的意见和问题得不到解决,让学生们觉得辅导员自高自大、装腔作势。长此以往,就会让两者之间的沟通就更加不顺畅,也导致辅导员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难以实现。

(三)大学生的沟通能力不足

大学生的沟通技巧有待提高。大学以前大学生在家乡接触的大都是熟人,并且环境也比较熟悉,但是现在进入大学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在与人沟通的时候就存在一些困难存在,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缺乏沟通技巧,沟通能力不足。并且不同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性格,甚至有的学生普通话也说的不好,从而导致学生不敢与他人交流。

(四)辅导员职业素养不够

在有关的探究中,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有65%是通过肢体语言来传递的,如:眼神、身体的姿态等,这种非口语的细节的行为正是人体本能性的反应,也代表着本人的确切的思想。由此,非语言上的交流在人际关系沟通中有无法取代的效用。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常常会忽视它的功用,和学生交谈时表现得很严肃,无亲和力,这也是导致辅导员与学生沟通渠道障碍的原因。

五、提升辅导员与“00后”大学生有效沟通的策略

(一)积极利用网络媒介,拓宽沟通渠道

随着网络和移动交流工具的不断发展,以微信、微博、QQ为代表的社交软件已成为“00后网生代”重要的交流媒介。辅导员除了采用传统的面对面沟通交流方式外,还应重视采用各种主流社交软件拓宽与学生的沟通路径。如:设立班级公共电子邮箱、建立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学校层面,应积极利用自媒体平台,建立微博官方交流平台,广泛听取来自学生的真实声音。

(二)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沟通的理念

“00后”大学生具有自尊心强,注重个人隐私的性格特点。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树立平等沟通的意识,注意对学生隐私的保护。其中,选择恰当的时间和场合更是辅导员与学生交流时应特表注意的一点。同时,只有在育人过程中学会换位思考,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向辅导员老师敞开心扉。

(三)重视沟通,建立沟通反馈机制

辅导员与学生彼此间沟通意识的培养,也是强化有效沟通的一项重任。据了解,部分学生缺乏与辅导员的沟通交流主要是由于自身沟通能力差、惧怕与外界交流所造成的。因此,辅导员除了自身掌握相应的沟通技巧外,还应该主动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可以尝试形成定期的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敢于交流,善于交流。此外,对学生反应的问题要高度重视,做到事无巨细,形成定期沟通反馈的交流机制。

(四)强化辅导员自我学习,切实提升职业素养

强化辅导员自我教育是有效提升自身沟通艺术水平的重要突破口。辅导员要学会不断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和肢体语言解读方式的培养,努力营造出舒适的沟通氛围。面对“00后”大学生,应主动学习属于“00后”群体的特殊语言表达方式,拉近自身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真正成为“00后”学生群体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

六、结语

总而言之,尽管“00后”学生作为新生代大学生群体对辅导员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是辅导员还是要具备不断学习的工作态度。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必须主动适应时代赋予的新使命,主动切学生思想脉搏,构建顺畅的沟通路径。

猜你喜欢

沟通交流辅导员交流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如此交流,太暖!
行业党建工作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基于会计师事务所党组织与党外人士沟通交流的研究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面对面沟通交流 实打实解决问题
加强沟通交流 强化互动联动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交流平台
“她”架起人大工作沟通交流的桥梁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