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9-11-14张亚
张亚
摘 要:在时代的迅速发展下,新课程的改革也为数学的教学提出了更新、更具挑战的要求。初中数学课堂也应该追随时代的潮流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教学特色,老师更应该把在课堂上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进行独立的思考,老师更多的只是来发挥一下辅佐的作用。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積极应用五步教学法,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践行五步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教学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加强对数学的学习,让课堂的效率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达到最大化的效益。
关键词:五步教学法;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初中阶段,数学占据了全部课程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初中数学的合理化教学应该更好地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并且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就目前的初中数学的教学现状来看,合理地把五步教学的方法应用到数学的课堂教学上,才是解决初中数学课堂上学生思考不足问题的关键。
一、五步教学法下的初中数学课堂
五步教学法,确切地说就是在一定的步骤下来完成对知识的传递。首先就需要学生来进行自主的学习,对新知识有一个基本的掌握;其次就需要学生来进行一定的讨论交流,解决一下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题,力求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接着就是质疑拓展,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有一个很好的定位;之后为检测反馈,这样才能够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自己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教学重点,提高教学的效率;最后就是小结反思,梳理一下自己的知识掌握,更好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五步教学之下,数学的课堂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改变一些学生在学习上的惰性,提升数学课堂的细致化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能够达到最大化的收获,确保学生能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二、五步教学法在初中课堂上的应用
1.自主预习,形成印象
在进行整个课堂教学之前,老师就可以组织学生来进行一定的自主预习,让学生能够对要学的知识有一个初步印象,了解所要讲的概念问题,浏览一下本章的内容,梳理一下与前面知识的联系,明白需要用到哪些数学公式等。然后在上课前,老师可以设置几个简单的问题来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一定的检查,同时了解一下学生在自主预习时普遍存在的问题与不懂的地方,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详细的讲解。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进行预习,联想一下以前学习三角形时候的特点与性质,以便在课堂上来进行更好的教学。
2.讨论交流,加强知识学习
在进行了一定的预习以后,老师就可以利用几分钟时间,让小组之间来进行一定的讨论。因为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不相同,所以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也会有所差距,或者对某些知识有所遗漏。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便能够做到对以前知识的查漏补缺,甚至能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讨论阶段,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来进行大胆的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同时一定要做好记录,把成员之间讨论好的问题记录下来,没有讨论出来的问题进行着重的标记,在课堂上来进行专心的学习,加强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效率。例如还是在进行“全等三角形”的学习时,很多学生都没办法处理好全等关系下边与角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来进行着重的讲解。
3.质疑扩展,解决数学问题
这个环节最主要的就是老师对问题的解答与学生积极的探讨,教师要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疑问点,帮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内化于心。老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有哪些知识是现在自己已经掌握的,哪些是自己现在还迷糊的,让学生内心能够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了解,做到把知识真正地学到自己的脑子里。例如在学习“圆”的时候,老师应该对整个圆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概括,以便让学生能够有一个对自己所掌握知识的参考,同时还有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思考,加强他们的思维与自主学习。
4.检测反馈,查漏补缺
在传授完知识以后,对学生有一个简单的检测,来看一下学生在课堂上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哪些问题上还有所欠缺,发现学生知识掌握上的薄弱点,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帮助老师进行下一次备课。老师可以采用提问与习题的检测来进行知识的检验,让学生根据真实的题目来进行思考,并且解决它们,最后老师进行一定的评阅,对于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老师也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总的来说,五步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应用,能够最大限度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打好数学的基础,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充满条理性与探究性,加强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健全他们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赵宇飞.“五步”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J].读写算,2015(12).
[2]盖瑜.浅谈实施渐进式五步教学法的体会[J].生物技术世界,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