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穴贴压联合抗高眩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眩晕的临床研究

2019-11-14张少明贺小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高血压病病患者耳穴

张少明, 贺小卉

(1.海口市人民医院中医科,海南海口 570000;2.海南省人民医院保健中心康复科,海南海口 570000)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状况的加剧,近年来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数量急速增多。研究[1]显示,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危险因素,眩晕、脑出血、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是其主要并发症,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消耗大量的医疗和社会资源,给患者、家庭与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眩晕作为原发性高血压病常见症状,与个体血压波动密切相关[2],安全、有效地治疗高血压性眩晕成为关注的热点。本研究通过观察耳穴贴压联合抗高眩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旨在探讨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及分组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病房及门诊收治的60例明确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审议通过。

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的诊断标准[3],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有关痰瘀互结证辨证标准[4]。

1.3纳入标准①符合高血压病诊断标准,高血压病分级为1~2级;②中医辨证为痰瘀互结证型;③年龄30~65岁;④反复眩晕病史3个月及以上;⑤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4排除标准①高血压病3级,继发性高血压病,合并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等急重症的患者;②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功能异常和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③精神病患者、孕产妇;④对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⑤依从性差,无法按医嘱完成相关治疗者。

1.5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低盐饮食、控制体质量、适当体育锻炼、禁烟酒、心理调节等。

1.5.1 对照组 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分散片(黑龙江澳利达奈德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00017,规格:5 mg/片),每次5 mg,每日1次,每周测量血压2次,以调整药量,最大剂量1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号:20161212,规格:100 mg/片),每次100 mg,每日1次,连续服用4周。

1.5.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予耳穴贴压联合抗高眩方治疗。耳穴贴压主要取穴:降压沟、肝、肾。操作方法:常规酒精消毒后,用王不留行籽对准穴位紧贴其上,接着轻轻揉按,以患者产生酸麻胀痛感,且能耐受为度。嘱患者每天按压3~4次,每穴每次按压3~5 min,5 d更换压贴1次,停止贴穴2 d。抗高眩方的中药组成:法半夏10 g、陈皮10 g、茯苓10 g、山药15 g、当归10 g、川芎6 g、地龙10 g、石菖蒲10 g、竹茹10 g、天麻10 g、钩藤10 g、川牛膝10 g、甘草5 g,随症加减。将上述中药水煎熬汁200 mL,早晚各1次温服,连续服用4周。

1.6观察指标

1.6.1 血压 测血压前让患者安静休息15 min,再采用标准汞柱血压计测量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治疗4周)的血压情况,每次连续测量3次,并取3次测量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值。

1.6.2 眩晕程度评价 参照《欧洲眩晕评价量表(EEV)评分》标准[5]进行评分,EEV由运动错觉、错觉持续时间、运动不耐受、植物神经症状和失衡5项组成,每项得分为0~4分,总分为0~20分,分值越高,表示眩晕程度越重。

1.6.3 中医临床评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有关眩晕[4]内容,运用中医症状等级评分法,对眩晕、头重或头痛、胸闷、身重困倦、呕吐痰涎、纳呆食少6个中医症状,按无、轻、中、重4级计分,分别计0、1、2、3分。分值越高,提示病情越重,总分值0~18分。

1.6.4 血浆PTS分子标志物水平 检测指标包含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其中vWF、DD、PAI-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FIB采用Clauss凝固法检测。

1.7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有关眩晕的标准制定[4]。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有效:舒张压下降不及10 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 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须具备其中1项。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1.8统计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idit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治疗组30例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4~65岁,平均(51.20±7.93)岁;高血压病病程(5.77±2.49)年,眩晕病程(4.90±1.77)月;高血压病分级1级16例,2级14例。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3~64岁,平均(50.57±6.06)岁;高血压病病程平均(5.40±2.65)年,眩晕病程(5.13±1.57)月;高血压病分级1级和2级各15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高血压病分级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2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2.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表1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8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clinicalcurative effect in the two groups n(p/%)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程度评分、中医症状总积分和血压比较表2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眩晕程度评分、中医症状总积分和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眩晕程度评分、中医症状总积分和血压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程度评分、中医症状总积分和血压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vertigo degree scores,totalscores of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 symptoms and blood pressure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程度评分、中医症状总积分和血压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vertigo degree scores,totalscores of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 symptoms and blood pressure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①P<0.05,②P<0.01,与治疗前比较;③P<0.05,④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 治疗后85.60±5.60②③88.90±5.45②30 30眩晕程度评分(s/分)治疗前12.87±2.70 12.37±2.48治疗后5.53±1.57②④10.30±2.42②中医症状总积分(s/分)治疗前12.00±2.00 11.67±1.83治疗后5.23±1.28②④10.53±1.68①收缩压(p/mmHg)治疗前157.17±8.26 157.60±7.46治疗后137.67±7.79②④142.60±4.64②舒张压(p/mmHg)治疗前98.43±5.37 98.93±5.40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vWF、DD、PAI-1、FIB水平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plasma vWF,DD,PAI-1 and FIB level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vWF、DD、PAI-1、FIB水平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plasma vWF,DD,PAI-1 and FIB level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①P<0.05,②P<0.01,与治疗前比较;③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 治疗后3.24±0.62②③4.20±0.73①30 30 vWF(p/%)治疗前124.05±16.09 120.65±15.38治疗后92.15±13.86②③110.30±14.20②DD[ρ/(mg·L-1)]治疗前0.62±0.13 0.59±0.12治疗后0.41±0.10②③0.50±0.11①PAI-1[ρ/(ng·mL-1)]治疗前0.95±0.19 0.98±0.17治疗后0.62±0.14②③0.80±0.16②FIB[ρ/(g·L-1)]治疗前4.55±0.89 4.68±0.85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PTS分子标志物(vWF、DD、PAI-1、FIB)水平比较表3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血浆vWF、DD、PAI-1、FI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浆vWF、DD、PAI-1、FIB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1)。

3 讨论

研究[6]表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多伴有纤溶系统紊乱、血小板活化聚集和血栓形成的风险,即血栓前状态(prothombotic state,PTS);同时,PTS能引起高血压病进行性发展,并累及心、脑、肾等重要器官[7]。由于高血压病患者的凝血功能增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影响到脑部的血供,从而增加发生眩晕的风险[8]。PTS主要评估指标如vWF、DD、PAI-1、FIB,是近年研究的重点。vWF是血管内皮损伤的敏感性标志物,其增高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较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7]。DD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的特异性降解产物,也是机体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特异指标,是高血压病患者重要、独立的心血管危险事件预测因子[9]。PAI-1的增加是导致血栓形成,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子[10]。高血压病患者血清vWF、DD、PAI-1、FIB水平显著增高,且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11,12]。本研究发现,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浆vWF、DD、PAI-1、FIB水平多数高于正常值,并随着血压水平和病情严重程度升高,上述指标也会有不同程度升高。可见,有效干预高血压病的血栓前状态,对预防血栓栓塞的发生,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高血压病的临床症状,其可归属于中医学的“眩晕”“头痛”等范畴。中医学认为,高血压病以本虚(气血、阴阳亏虚)标实(痰饮、瘀、风、火)为主,病位在肝脾肾。缘患者平素嗜食肥甘厚味、过量饮酒、劳欲过度和情志不畅等,导致痰浊内生,瘀阻脉络,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出现眩晕、头重或头痛、胸闷等症状。耳与人体经络脏腑关系密切。《素问·金匮真言论》言:“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若身体或脏腑出现病变,耳的局部可出现压痛、变色及结节等异常情况。耳穴贴压作为一种耳穴刺激法,在临床应用治疗多种疾病的疗效较确切。王建明等[13]采用耳穴贴压联合穴位贴敷(“上下同治”)治疗肝火上炎型眩晕(高血压病)60例,总有效率达90.0%,可有效改善高血压病患者临床症状、证候积分和血压水平。巨君芳[14]采用活血祛瘀中药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患者86例,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FIB、vWF、TXB2、DD、ET-1、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均有改善,提示活血祛瘀中药有助于纠正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栓前状态,改善血液流变学。

本研究采用耳穴贴压联合抗高眩方治疗高血压病眩晕3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耳穴贴压选用肝穴平肝潜阳,肾穴滋补肾阴,配合降压沟,起到降压、滋水涵木、平肝潜阳的疗效。抗高眩方以法半夏、陈皮、茯苓、山药理气和中、燥湿化痰、调节中焦气机;当归、川芎、地龙活血化瘀通络;石菖蒲、竹茹化痰醒神开窍、交通心肾;天麻、钩藤平肝潜阳、熄风止晕;川牛膝调补肝肾、活血通络下行;甘草调和药性。诸药合用,标本兼治,全方共奏健脾化湿,化痰通络熄风之效,以达到痰瘀同治的目的。现代药理研究[15-17]表明,当归、川芎等活血化瘀药能降低血液黏滞度、减少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流动力学,扩张脑血管,防止动脉粥样斑块和血栓形成等;地龙具有抗凝、溶栓、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压等;天麻能改善脑缺血、减轻眩晕症状、降低血压;钩藤主要有效成分钩藤碱具有抗血栓形成、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压、眩晕程度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和血浆vWF、DD、PAI-1、FIB水平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

综上所述,耳穴贴压联合抗高眩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眩晕的疗效显著,能明显地降低血压,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能与改善患者血栓前状态有关。

猜你喜欢

高血压病病患者耳穴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让慢病患者及时获得创新药物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