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拔罐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临床疗效观察

2019-11-14王轻轻李梦云张晓林木金雪王学玲耿少怡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腹痛功能性证候

王轻轻, 李梦云, 张晓林, 木金雪, 王学玲, 耿少怡

(河北省中医院儿科,河北石家庄 050011)

功能性腹痛是儿科临床中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以发作性腹痛为突出症状,无明显腹部阳性体征,具有反复发作、可自行缓解的特点。学龄儿童多发,国外研究报道其人群发病率高达10.0%~19.2%,男女之比为3∶5;据我国国内流行病学不完全统计,其发病人群约占腹痛患儿的50%以上[1]。目前认为胃肠动力紊乱、内脏高敏感性、黏膜和免疫功能改变、肠道菌群变化及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异常、精神心理因素及应激性事件的发生可能与患儿腹痛症状的产生有关[2]。现阶段该病的诊断主要基于以症状为基础的循证依据。治疗上无特效的靶向药物,多以对症治疗为主,虽能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但复发率高、依从性低。

功能性腹痛属中医学“腹痛”范畴,是指胃脘以下、脐之四旁以及耻骨以上部位发生的疼痛。病机的根本为脾胃肠腑气滞,不通则痛。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加之小儿无知,冷暖不能自调,若家长护理不当,小儿衣被单薄,腹部易被风冷之气所侵;或小儿夏季夜卧贪凉、过食生冷瓜果,脾阳受戕,经络不畅而引发腹痛;因小儿脾常不足,智识未开,若贪食煎炸膨化、辛辣香燥之品,或误饮不洁之物,或饱食强食,或临卧多食,则饮食郁积胃肠,气机壅塞,导致腹痛;且小儿形体未健,喜怒无常,若暴受惊恐,被打骂责罚,或所想不得,或环境变化,均可致其情志失畅而气机失调,发为腹痛。这些病因均可导致患儿脾胃肠腑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常,郁而不通。

拔罐疗法历史悠久,是中医外治法中安全、有效、绿色的特色疗法,具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扶正祛邪、平衡阴阳、调整脏腑等作用,在治疗疼痛方面的疾病具有独特的优势。现代研究[3]表明拔罐可以增强局部组织的耐受性,提高机体痛阈以及调节相关内脏神经,促进肠道平滑肌蠕动,解除痉挛,达到止痛效果。耿少怡教授从医30年来,在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采用拔罐疗法治疗小儿腹痛,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进一步观察了拔罐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为进一步推广应用该疗法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及分组选取河北省中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儿科门诊收治的符合诊断和纳入标准的功能性腹痛患儿,共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

1.2诊断标准参照儿童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Ⅳ诊断标准[4]制定:诊断前至少2个月症状符合以下所有条件,且每个月至少发生4次腹痛:①发作性或持续性腹痛,不完全与生理事件(如进食等)相关;②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IBS)、功能性消化不良(FD)或腹型偏头痛的诊断标准;③经过适当评估,腹痛不能用其他疾病来解释。

1.3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3~7岁;③0分≤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评分≤6分;④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大便潜血、肝肾功能、腹部彩超、腹部X线、呼气试验等未见异常;⑤家长及患儿自愿接受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合并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及血液病的患儿;③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评分>6分者。

1.5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给予常规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用法: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内蒙古双奇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19980004),口服,每次0.5 g,每日3次(具体可根据患儿体型等酌情加减),3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间隔1 d又开始第2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5.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拔罐疗法治疗。其中神阙穴(肚脐中央)闪罐,中脘穴(上腹部,脐上4寸)、气海穴(下腹部,脐下1.5寸)、脾俞(双)(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俞(双)(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留罐治疗。具体操作方法依据中医儿科技术方法操作规范——小儿拔罐疗法[5]:根据患儿年龄、体型胖瘦等选用适当口径且罐口光滑的玻璃火罐,左手持罐,右手持夹95%酒精棉球的止血钳,点燃后使火在罐内环绕1~2圈,迅速退出,将火罐在神阙穴闪罐3~5次,中脘穴、气海穴、脾俞(双)、胃俞(双)上分别留罐约5~10 min,至局部皮肤充血,以患儿耐受为度。每天拔罐1次,3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间隔1 d又开始第2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6观察指标及方法(1)中医证候评分:参照胃肠疾病中医证候评分表[6]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7]中相关内容进行评分,包括腹痛持续时间、腹痛发作次数,分无(-)、轻(+)、中(++)、重(+++)4级,分别记为0、1、2、3分,2个疗程结束后运用尼莫地平法进行证候积分计算。(2)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评分:用从微笑到哭泣6种不同的面部表情来描述疼痛,0分代表非常愉快,没有疼痛;1~3分代表轻度疼痛;4~6分代表中重度疼痛,2个疗程后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1.7疗效评价标准参考2003年12月出版的《上海市中医病症诊疗常规(第2版)》[8]的腹痛部分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7]中相关内容。证候积分减少率(尼莫地平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1.8安全性观察(1)一般性观察项目,包括呼吸、脉搏以及体温等。(2)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及处理:起罐后局部一般不需要处理,若罐斑处微觉痛痒,不可搔抓,数日内自可消退。起罐后如果局部出现小水泡,注意不要擦破,可以自然吸收。若水泡过大,可用一次性消毒针从泡底刺破,放出水液后,再用消毒敷料覆盖。若有出血,应用消毒棉球拭净,压迫片刻。若皮肤破损,应常规消毒,并用无菌敷料覆盖其上[5]。

1.9统计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儿脱落情况及基线资料比较试验过程中,治疗组2例患儿脱落,其中1例患儿中途自行退出,1例患儿治疗过程中出现发热而退出,对照组1例患儿因出国旅游而脱落,最终治疗组36例、对照组37例患儿完成试验。治疗组36例患儿中,女19例,男17例;平均年龄(3.94±1.040)岁;平均病程(3.33±1.331)个月。对照组37例患儿中,女21例,男16例;平均年龄(4.11±1.125)岁;平均病程(3.41±1.142)个月。2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2组患儿治疗后腹痛疗效比较表1结果显示:治疗1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5.68%,组间比较,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患儿治疗后腹痛疗效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efficacy on abdominalpain i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n(p/%)

2.3 2组患儿治疗前后腹痛发作次数评分情况比较表2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儿腹痛发作次数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2组患儿腹痛发作次数评分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患儿治疗前后腹痛发作次数评分情况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scoring for the frequency of abdominalpain episode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n/例

2.4 2组患儿治疗前后腹痛持续时间评分情况比较表3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儿腹痛持续时间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2组患儿腹痛持续时间评分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2组患儿治疗前后面部表情量表评分情况比较表4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儿面部表情量表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2组患儿面部表情量表评分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患儿治疗前后腹痛持续时间评分情况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scoring for the duration of abdominalpain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n/例

表4 2组患儿治疗前后面部表情量表评分情况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scores for the facialexpression scale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n(p/%)

2.6远期疗效观察表5结果显示:治疗结束后,对2组有效患儿进行2个月随访,结果表明,治疗组的腹痛症状复发率为15.15%,对照组为67.86%,组间比较,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7安全性评价治疗组个别患儿治疗后拔罐处局部皮肤微痛瘙痒,休息片刻后可自行缓解,对照组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后也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情况发生。

表5 2组患儿腹痛症状复发率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the recurrence rate for the abdominalpain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n(p/%)

3 讨论

目前西医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仍以对症治疗为主,尚未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尤其是中医外治法,如贴敷、拔罐、推拿、针灸、耳穴压豆等特色疗法[9],因其“简”、“便”、“廉”、“验”,受到越来越多患儿家长及患儿的青睐。

中医治疗小儿腹痛以调理气机,疏通经脉为总则。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穴位或体表的一定部位,以产生良性刺激,达到调整机体功能、防治疾病的外治方法[5]。留罐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拔罐方法,一般疾病均可应用,闪罐法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疼痛等疾患,尤其适用于不宜留罐的部位及儿童患者。现代研究表明,拔罐的负压作用及由此引起的局部组织结构特异性改变是拔罐疗法产生疗效的基础[3]。根据中医基础理论,人体腹部为阴,背部为阳,神阙穴、气海穴位于腹部正中任脉上,任脉为阴脉之海,调节一身阴经气血,脾俞和胃俞为脊背两侧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背俞穴,足太阳膀胱经为一身之巨阳,从巅络脑,与督脉交汇,而督脉又络脑,别走太阳,故膀胱经与督脉密切相关。督脉为阳脉之海,阳中之阳,通过拔罐对任脉和膀胱经上穴位的良性刺激,可振奋任脉和督脉阴阳气血,使任督两脉经通络畅而痛止。

神阙穴,又名脐中,为先天之结蒂,后天之气舍。现代研究表明,脐为胚胎发育中腹壁最后的闭合处,表皮角质层最薄,其下分布丰富的神经与血管,加之脐周平坦,脐部凹陷的特殊结构,使其具有较好的感受、吸收与传导功能[10]。神阙穴拔罐是将负压及热温直接刺激于该穴及其周围皮肤,通过穴位—皮部—络脉—经脉—脏腑达到病所,发挥疏通经络、通达脏腑、祛除病邪、调整阴阳的作用[10],从而调整、调节腹部的气机。武晓利[11]采用神阙穴拔罐(留罐5~10 min,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治疗小儿腹痛,有效率达到80%以上,且无不良反应发生。气海穴,为任脉之经穴,肓之原穴,主一身气机,有疏导任脉,调一身之气功效,凡与“气”密切相关的疾病,均可取气海穴。中脘穴为胃经募穴,八会穴之腑会,可治疗一切腑病,具有疏利中焦气机之功。脾俞和胃俞为足太阳膀胱经之背俞穴,为脾胃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擅长治疗脾胃病变,小儿腹痛病位主要在脾、胃,根据中医“阴病治阳”理论,用脾俞、胃俞穴从阳引阴,平衡脾胃气血阴阳,使脾升胃降,气机升降有常而缓解疼痛;且中脘配胃俞,为俞募配穴法,有调中和胃、宽中理气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周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腹痛发作次数、腹痛持续时间及面部表情量表评分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拔罐疗法可有效地减少功能性腹痛患儿腹痛发作次数,缩短腹痛持续时间及减轻腹痛程度。

综上所述,拔罐疗法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减少患儿腹痛发作次数,缩短腹痛持续时间及减轻腹痛程度。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功能性腹痛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缺乏特异性实验室诊断指标,目前虽有报道P物质、胃泌素等与功能性腹痛有关,但尚未达成一致,且患儿自述某些自身症状存在主观性,故腹痛患儿症状评分及疗效判定可能存在一定误差,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进一步明确疗效判定标准,以保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猜你喜欢

腹痛功能性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腹痛候”导引法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