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灰阶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2019-11-14鲁柯兵杨明霞夏云鹏吴彩云

实用癌症杂志 2019年10期
关键词:灰阶腋窝多普勒

袁 芹 鲁柯兵 杨明霞 夏云鹏 吴彩云

乳腺癌是当今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40~60岁妇女,具有比较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1-2]。乳腺癌多由乳腺良性病变发展而来,如能早期发现、及时诊断和治疗,其预后较好[3]。研究数据表明相比乳腺良性病变,乳腺癌更易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为此早期进行合理诊断与鉴别具有重要的意义[4]。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能早期预测腋窝淋巴结的状况,主要为印片细胞学及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测的特异性比较好,但是敏感性差,导致漏诊率比较高,对判断腋窝状态方面的准确性较差[5-6]。当前对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包括超声、CT与MRI等,CT密度分辨率高、操作相对简单,MRI也具有无创性、操作简单等优点,但是上述检查方法的费用比较贵,检查时间比较长,不适合于临床普及[7-9]。超声是术前评估乳腺癌腋下淋巴结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特别是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仅弥补了传统灰阶超声指标的不足,而且可从新角度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评价提供更多的信息[10-11]。本文具体探讨了灰阶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诊断价值,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与回顾性研究方法,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乳腺癌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单侧疾病;女性患者;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行粗针穿刺病理确诊为浸润性乳腺癌;初次诊治;临床资料完整、详细;年龄20~80岁。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异常患者;已行局部切除手术患者;处于哺乳期与怀孕期的女性;已行新辅助化疗或者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患者;既往有酗酒、药物滥用、药物成瘾等历史者;存在超声检查禁忌证。

1.2 超声方法

在前哨淋巴结活检前1天进行超声检查。灰阶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设备包括PHILIPS-EPIQ7C、PHILIPS-EPIQ5,选择浅表线阵探头,频率7~10 MHz。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双乳和双侧腋窝,于乳腺部位进行横向、纵向、扇形扫查,同时进行双侧乳腺和腋窝扫查,记录病灶的形态、回声、大小、边界等。嘱患者吸气后屏气,获得多普勒血流频谱,观察肿瘤内及其周边的血流分布情况。具有下列影像特征之一者认定为腋窝淋巴结:A.淋巴结形态变化,纵横径之比<2;B.皮质厚度>3.5 mm,并且有完整的脂肪门;C.淋巴结髓质消失、皮质与髓质融合;D.淋巴结内丰富的血流信号。

超声医师都具备中级以上职称,工作年限≥5年,有丰富的超声经验。审核医师具有副主任医师及其以上职称。

1.3 病理检查

术后对切除的组织及腋窝脂肪淋巴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淋巴结转移病理检出判断为阳性要求≥8个淋巴结。病理检查医师均要求中级及其以上职称,复核医师要具备副主任及其以上职称。

同时调查与记录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病理类型、体重指数、病程、病理分期、组织学分化等。

1.4 统计方法

选择SPSS 19.00分析,计量数据与计数数据选择均数±标准差、%等表示,对比方法为t检验与卡方检验等,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在500例患者中,超声诊断为腋窝淋巴结转移80例(转移组),发生率为16.0%。转移组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体重指数、组织学分化、病程与非转移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患者的病灶形态不规则、低回声、直径≥10 mm、边界不规则与非转移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转移组患者都可探及病灶血流,非转移组只有21.2%(89/420)的患者可探及病灶血流。

表1 2组一般资料对比

2.2 诊断价值

在500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腋窝淋巴结转移75例,为此灰阶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8.7%(74/75)和98.6%(419/425)。见表2。

表2 灰阶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例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性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与年轻化趋势,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北京、上海、南京)已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疾病的第1位[12]。目前乳腺癌的病因尚不明确,流行病学已经研究发现大量乳腺癌相关的遗传危险因素,包括家族遗传病史、哺乳期短、绝经晚、个人乳腺疾病史、月经初潮早等[13-14]。基础性研究显示激素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雌激素作为诱导剂,可导致染色体分离异常和非整倍性的发生[15]。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预后比较差的原因为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如术前能准确判断腋窝有无淋巴结转移可为治疗提供重要的信息,也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16-17]。

前哨淋巴结是乳腺癌腋下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非前哨淋巴结为腋下淋巴结中除前哨淋巴结以外的淋巴结[18]。当前术中淋巴结病理检查方法主要为快速冰冻切片病理,不过检测敏感性只在75%左右,漏诊率在25%左右,在对判断腋窝状态方面的准确性较差[19]。超声是诊断乳腺癌的常见影像学方法,相关研究认为乳腺癌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可见病灶直径均大于3 cm,认为乳腺肿瘤的良恶性可能与病灶的直径大小有关[20]。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血流的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准确率与敏感性,能够对血流量进行半定量测定;并且其也可以显示乳腺血管的实质、血管及血流动力学等状况[21]。本研究显示在500例患者中,超声诊断为腋窝淋巴结转移80例(转移组),发生率为16.0%。转移组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体重指数、组织学分化、病程与非转移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患者的病灶形态不规则、低回声、直径≥10 mm、边界不规则与非转移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患者都可探及病灶血流,非转移组只有21.2%的患者可探及病灶血流。从机制上分析,癌细胞经淋巴管进入到淋巴结的边缘窦,可发生短暂停留,后通过淋巴液进入到副皮质、皮质及到达淋巴门;当癌细胞在淋巴结中生长时,可以呈现出弥漫浸润性、局灶性、多灶性的病灶,逐渐引起整个淋巴结被癌细胞所取代,淋巴结逐渐发生不规则变化,呈类圆形或圆形改变。而彩色多普勒细节分辨率好,能够显示皮髓质和淋巴门结构,从而能有效判断两者病理特征的不同[22]。

乳腺癌患者的腋窝淋巴结状况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伴有腋窝淋巴结的转移,可以造成患者的5年生存率下降30%左右[23]。前哨淋巴结活检是评估乳腺癌腋下淋巴结是转移情况的标准方法,但是对于患者有一定的创伤,很难进行筛查性检查[24]。本研究显示在500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腋窝淋巴结转移75例,为此灰阶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8.7%和98.6%。主要在于乳腺癌患者随着腋窝淋巴结的发生,淋巴结形态发生改变,以致淋巴门受累引起淋巴门结构的消失,可在超声中体现出来。不过本研究也有一定的不足,研究的样本数量不足,且超声不能预测非前哨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将在下一步进行深入分析。

总之,灰阶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高,能有效判断病灶的病理与血流特征,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灰阶腋窝多普勒
OLED屏幕Demura补偿数据生成算法
MRI 增强信号比值对G2、G3 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和胰腺癌鉴别诊断价值
多普勒US及DCE-MRI对乳腺癌NAC后残留肿瘤的诊断价值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正常人群肾皮质超声灰阶量化对照研究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21例
常按腋窝强心又健体
探讨腋窝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护理方法及美学效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的应用
乳腺癌中DLL4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