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隔代抚养对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

2019-11-14姚植夫刘奥龙

人口学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隔代学业成绩负面影响

姚植夫,刘奥龙

(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生院,北京 102488)

一、引言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政府充分抓住人口红利优势在经济改革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与此同时人口结构也开始发生变化。人口预期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老人在退休之后开始回归家庭。在城市地区,青壮年子女由于承担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不得不投身劳动力市场,缺少照看子女的时间,而在农村地区,年轻人外出务工获得更高经济收入更是常态,因此祖父母和外祖父母隔代照料子女的情况在中国的城乡地区普遍存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和2016年数据显示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参与隔代抚养孩子的比例分别达到了33%和34%,北京、上海和广州一线城市隔代照料现象更加明显,关于隔代抚养的相关问题也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从人口素质形成的角度来讲,Heckman等人指出整个生命周期内,少年时期的人力资本形成最为重要,青少年时期形成的人力资本质量会对整个生命周期内的人力资本投资效益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整个出生队列的人口素质。早期人口素质的形成如果受到消极干预会增大青少年成为未来劳动力市场上弱势群体的概率。[1]现阶段学者们较为关注的是相对于父母直接照料子女而言,老年人大量参与照料孙子女会对儿童产生怎样的影响。从理论上讲,祖父母的隔代照料行为有利于其子女更多地参与劳动力市场,从而增加家庭的经济收入,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隔代照料使得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缺少了父母的陪伴,由此产生的儿童情感缺失等一系列问题会对儿童健康成长产生消极影响。现阶段国内关于隔代抚养对儿童影响的研究大多是定性研究,主要停留在观察和描述的角度,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分析隔代抚养对儿童影响的文献较少,而且其中存在计量模型不够完善等问题。针对以上情况,本文着重从学业成绩的角度讨论隔代抚养对儿童的影响,同时为了避免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在计量模型上进行了改进。

二、文献综述

现阶段研究隔代抚养对儿童影响的文献主要集中在心理健康、社会融入、认知能力等方面。相当一部分研究认为隔代抚养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存在消极影响,隔代抚养的儿童由于缺少同父母直接交流和沟通的时间与父母之间更容易产生隔阂,在成长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孤独感和脆弱感,心理问题相较于父母直接抚养的孩子更为突出。[2-4]但与此不同的是,郭筱琳对146名儿童的语言能力、心理健康等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追踪研究,作者发现隔代抚养的儿童在语言能力和心理发展速度上与非隔代抚养的儿童没有明显的不同,只有在心理发展水平上,祖辈单独照料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非隔代抚养的儿童,因此作者认为隔代抚养对儿童的影响尚不能确定。[5]在社会融入的角度,李赐平认为隔代抚养会对儿童的社会融入方式产生负面影响,隔代抚养的儿童具有性格孤僻、独立性较差、不愿与人打交道等特征,最终使得儿童的人际交往习惯和生活习惯表现出独有的特点。[6]赵春鹏的研究也发现隔代抚养的儿童因父母教育的缺失,在智力开发和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缺陷,而且相对于其他儿童更容易产生违规行为。[7]任润的研究还发现隔代抚养的儿童在学习习惯的形成上明显不如父母照料的儿童,同时在与周围老师和同学的关系上,非隔代抚养的儿童与同学和老师的相处更为融洽,作者认为缺乏和父母的沟通是导致儿童人际交往习惯不同于其他孩子的原因。[8]

关于隔代抚养对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部分研究认为隔代抚养会对儿童的学业成绩产生消极影响:由于祖辈的文化水平有限,因此无法对儿童的学业进行及时的辅导,祖辈往往存在溺爱孩子的问题,缺乏对孩子日常学习行为的监督和管理,使得隔代抚养的孩子在智力发展水平上处于劣势,在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上通常较为落后。[9]但是近年来也有一些研究提出了新的看法。来永娜认为隔代抚养下成长的儿童更容易形成相对独立、节俭、讲礼貌等性格特征,这些性格特征会对其成绩获得产生积极影响。同时祖父母的教育经历对于儿童的学业成绩具有重要影响,经历过应试教育的祖父母会更加关注孙子女的学业成绩,在此影响下隔代抚养的儿童中有相当一部分儿童的成绩十分优异。[10]

综上分析可知,现阶段关于隔代抚养对儿童影响的文献中从学业成绩角度进行分析的尚不多见,关于二者因果关系的识别就更是少见。本文将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使用大型微观调查数据,从学业成绩的视角详细分析隔代抚养对儿童产生的影响。

三、数据说明与模型设定

(一)数据说明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2014年和2016年的调查数据。本文研究的是隔代照料对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因此主要使用CFPS的儿童数据库,同时匹配相关的家庭库和成人库信息,最终处理为面板数据。由于本文主要的研究视角是儿童的学业成绩,考虑我国关于入学年龄的规定,我们只保留了6岁及以上的样本。本文的主要变量介绍如下:

因变量:学业成绩。主要包括四个指标:语文成绩、数学成绩、是否进入年级前25%、是否进入班级前25%。语文成绩和数学成绩的测量采用问卷中父母代答的对儿童语文和数学成绩的评价,共分为四类,包括:优=4,良=3,中=2,差=1。是否进入班级和年级前25%则需要对学生的班级排名进行处理,生成是否进入班级和年级前25%的虚拟变量,是=1,否=0。采用上述做法的目的是为了更加全面地衡量孩子的学业成绩,语文成绩和数学成绩虽然直接,但是无法对成绩进行纵向比较,因此采用排名指标可以衡量得更加全面。

自变量:隔代抚养。关于隔代抚养的定义,本文使用问卷中“孩子白天由谁照管”和“孩子晚上由谁照管”两个问题进行处理,当孩子白天或者晚上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料时,变量赋值为1,否则取0。

控制变量:主要包括人口学特征和家庭社会经济特征。人口学特征包括儿童的年龄、户口、性别,家庭的社会经济特征则包括母亲的教育背景(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并且儿童阶段一般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更多,因此本文使用母亲的学历水平作为控制变量)和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经济状况使用问卷中“家庭在过去一年的纯收入”指标进行衡量,同时为了控制异方差问题,对家庭收入进行对数化处理)。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二)模型设定

1.基准回归模型

隔代抚养对儿童的学业成绩可能会产生影响,但影响大小和方向尚不清晰。本文在基准回归部分分别使用序次(order)Logit模型和Logit 模型检验隔代抚养对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见表2)。

根据表2 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隔代抚养会对儿童的学业成绩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从绝对成绩指标来看,相比于非隔代抚养的儿童,隔代抚养儿童的数学成绩较差的可能性提高了17%,语文成绩较差的可能性提高了14%,都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在相对成绩指标上来讲,隔代抚养对儿童的班级排名没有产生明显影响,但是在年级排名上,相比父母抚养的儿童,隔代抚养的儿童排名进入年级前25%的概率要降低18%,在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不论是从横向还是纵向来看,隔代抚养都对儿童的学业成绩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表2 隔代抚养对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

表3 不同的隔代抚养类型对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

2.不同隔代抚养类型对儿童成绩造成的影响

上述分析表明隔代抚养对儿童的学业成绩产生了负面影响,本部分将在之前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在此将抚养类型划分为四种:白天隔代抚养、晚上隔代抚养、白天和晚上都接受隔代抚养、同代抚养,将其分别赋值3、2、1、0,最终生成新的隔代抚养变量。此本部分采用序次Logit模型进行回归(见表3)。

根据表3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所有隔代抚养类型都对儿童的学业成绩造成了负面影响。相对于同代抚养的儿童,白天接受隔代抚养的儿童语文成绩变差的可能性提高了15%,并在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但是白天接受隔代抚养的儿童在其他成绩指标上和非隔代抚养的儿童没有差异。晚上接受隔代抚养的儿童其学习成绩指标则明显表现出更差倾向。从绝对成绩指标来看,晚上接受隔代抚养的儿童其语文成绩和数学成绩变得更差的概率分别提高了18%和21%;从相对成绩指标上看,晚上接受隔代抚养的儿童进入班级前25%和年级前25%的概率分别降低了35%和45%,在统计上保持显著,这说明晚上接受隔代抚养会对孩子的学业成绩造成更加明显的负面影响。白天和晚上都接受隔代抚养的儿童其语文成绩和数学成绩变差的可能性要高于非隔代抚养的儿童,其数学成绩和语文成绩变差的概率为19%和13%。总之,不同的隔代抚养类型都对儿童的学业成绩造成负面影响,但是晚间接受隔代抚养对儿童学业成绩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加明显。

四、内生性问题处理及稳健性检验

(一)内生性处理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发现隔代抚养对儿童学业成绩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但是传统的回归中很可能会存在遗漏变量偏误,从而造成估计结果偏差问题。因此在这一部分我们通过双重差分法来对回归结果进行进一步检验。在完全随机化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用最小二乘法估计一项政策的实施对结果变量的影响。经验方程通常设定为:

式中,Y是关注的结果变量,D则表示是否受到政策影响,一般受到政策冲击取值为1,否则为0。但是Y的变化会受到和D相关的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在回归方程中加入控制变量,回归方程变为如下形式:

Xi为控制向量组,加入控制变量后,可以更加客观地识别出我们所关心的政策效应。但是在处理实际问题时,理想化的随机试验很难满足,此时传统回归方法的弊病就开始显现,回归中的内生性问题亟待解决。双重差分法(DID)的优势在于可以更好地消除潜在趋势所产生的影响进而识别出更加“干净”的因果效应。具体来说,在评估某个外生冲击(在本文中即为接受隔代抚养)对个体的干预效果时,我们所关心的因果参数通常是ATT(平均处理效应),即受到冲击的个体所产生的变化:

其中,Y1it和Y0it分别表示个体在受到冲击前后的结果,Di=1代表个体接受了“隔代抚养”,Di=0代表没有接受。DID的识别策略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寻找同处理组具有类似特征的控制组,通过比较处理组和控制组在受到政策冲击前后的差异进行“反事实”条件下的因果推断,进而识别出关心的参数。本文参照万海远和李实的做法,通过对两期数据进行匹配的办法识别出“处理组”和“对照组”两组样本。[11]对于CFPS数据来说,处理组是指在2014年为父母抚养,但是在2016年为祖父母隔代抚养的儿童。对照组则是2014年和2016年都是由父母抚养的儿童。通过比较“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差异可以直接识别出来“隔代抚养”所产生的效果。具体的模型如下:

其中,Yit为结果变量,即儿童的学业成绩指标。Nij和Ti都是虚拟变量,其中Nij是表示是否接受隔代抚养的二值变量,接受隔代抚养赋值为1,没有接受隔代抚养赋值为0。Ti代表时间虚拟变量,2014年取值为0,2016年取值为1。Rij代表地区固定效应,εij为残差项。Nij×Ti的系数β即为我们所关注的双重差分估计量,代表隔代抚养所产生的效果。Xij为控制变量。在实证部分本文将从最基准的回归开始,之后加入相关控制变量以更好地反映模型的变化趋势。考虑被解释变量是定序变量,因此参照Nunn的做法,对其做连续变量处理。[12]

根据表4 的双重差分回归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接受隔代抚养仍然对儿童的学业成绩产生了显著负面影响。具体来说,在不控制其他因素的前提下,隔代抚养的儿童的语文成绩比非隔代抚养的儿童成绩明显更差,并且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和家庭经济特征之后,隔代抚养对儿童语文成绩的消极影响更加明显,系数绝对值明显上升并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但是,隔代抚养对儿童的数学成绩则没有影响。双重差分法的回归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之前的结论,即隔代抚养会对儿童的语文成绩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二)分样本回归

双重差分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弱共同趋势的影响,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很难完全排除其他因素对结果变量的干扰,因此本部分在性别层面和城乡层面进行分样本回归进一步检验隔代抚养对儿童学业成绩产生的影响。考虑样本容量的问题,在学业指标的选取上只选取绝对成绩指标,即语文成绩和数学成绩进行衡量(见表5)。

表4 隔代抚养对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双重差分估计)

表5 隔代抚养对儿童学业成绩影响的性别和城乡差异

1.性别差异

根据表5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隔代抚养仍然对儿童的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隔代抚养的男孩数学成绩较差的可能性提高了23%,并且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但是隔代抚养对女孩的数学成绩没有影响。在语文成绩上,隔代抚养对男孩和女孩的成绩都存在明显的负面影响,隔代抚养使女孩语文成绩更差的可能性提高了13.8%,使男孩语文成绩更差的可能性提高了14.3%,并且二者都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

2.城乡差异

在城市和农村的对比上,可以发现隔代抚养对儿童的学业成绩产生的负面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在城市地区,不论是语文成绩还是数学成绩都没有明显受到隔代抚养的影响。但是在农村地区,隔代抚养对儿童的数学成绩和语文成绩造成了明显的消极影响,接受隔代抚养使儿童数学成绩变差的可能性上升22%,使儿童语文成绩变差的可能性上升了19%。

五、结论与启示

近年来中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老龄人口不断增加,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劳动力市场成为家庭经济主要来源,因此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参与照料孙子女的工作,人口抚养方式由“同代抚养”向“隔代抚养”转变,“隔代抚养”会对儿童成长产生何种影响引人深思。现阶段国内研究“隔代抚养”对儿童影响的文献大多停留在观察和描述的角度,其研究视角大多停留在心理健康和社会融入,很少有从学业成绩的角度分析“隔代抚养”对儿童产生的影响。同时,现有个别定量研究的样本容量过小并且模型过于粗糙,因此也难以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针对以上情况,本文着重从学业成绩的角度讨论了隔代抚养对儿童产生的影响,同时为了避免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通过使用双重差分方法和分样本回归方法对基准回归的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从学业成绩的角度来看,隔代抚养对儿童存在明显的消极影响,不论是从绝对成绩指标还是学生成绩排名来看,这种消极影响都显著存在。不同的隔代抚养类型对学业成绩造成的负面影响存在差异,晚上接受隔代抚养对学业成绩的负面影响最大,白天接受隔代抚养的影响最小。

中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城乡劳动力市场的融合使得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青壮年劳动力由于参与劳动力市场无暇顾及家庭子女的教育,由此产生大量的“留守儿童”,老年人在这些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前文的分析已经证明了从学业成绩的角度来看老年人参与照料会对儿童产生消极影响。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和劳动力供不应求的今天,“隔代抚养”现象会更加普遍,因此老年群体参与抚养对儿童造成的消极影响可能会长期存在。儿童的健康成长一定程度上关乎中国未来人口素质的提高,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隔代抚养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提前做好应对和干预措施,例如针对隔代抚养的家庭推出相对应的关爱措施,加强基础教育和农村地区的资源投入等,确保儿童健康成长;同时年轻的父母也要充分认识到这种消极影响的后果,更多地参与子女的成长过程。

猜你喜欢

隔代学业成绩负面影响
迈向共学互学的未来:当前隔代学习研究的知识图景*
基于回归分析模型的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研究
浅谈体育锻炼对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网络暴力对大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及其治理
网络语言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负面影响与对策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大学生自我决定学习动机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养方式
由“媒介审判”困境带来的思考
当代流行文化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