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地方高校朝鲜语专业“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策略

2019-11-14朴艺丹辽东学院韩朝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30期
关键词:朝鲜语双师产教

■朴艺丹/ 辽东学院韩朝学院

一、转型发展背景下“双师双能型” 教师的定位

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大背景下,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需要与时俱进,积极适应新环境,充分发挥自身主体作用。地方本科高校朝鲜语专业的教师应根据转型发展需求、根据产教融合的教育教学特点,向着“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方向发展。“双师”素质最早是在高职院校的水平评估中提出的,概括来说就是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的素质,具有较强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胜任学生技能训练指导工作的教师。这一标准虽适合高职院校,却不能完全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服务地方经济的需要。2010 年以来,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借鉴职业教育经验,提出了“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概念。“双师双能型”教师指的是专任教师同时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有将理论专业知识和生产中的实践操作知识教授给学生的能力和用理论知识解决科研或企事业遇到实际问题的能力。事实上,产教融合下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就是在产业与教育相融合的实践教学现场,具有扎实的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又具有专业相关行业领域实践经历,既能传授学生课本知识的同时,又能指导学生实践操作的教师。

二、地方本科高校朝鲜语专业 “双师双能型” 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地方本科高校朝鲜语专业双师双能型教师尚未实现身份转变与认同。地方本科高校是为适应转型发展大趋势,才开始借鉴高职院校 “双师” 教师理念,将 “双师双能型” 教师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的。地方本科高校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与自身转型发展相适应的 “双师双能型” 教师专业发展制度体系,其制度化建设滞后与双师双能型教师转型发展形成一对较为突出的矛盾,大大削减了 “双师双能型” 教师对自己结构性身份的理解和认同,阻碍自身身份的构造以及教师身份的再生产。而这也直接反映到教育过程当中,衍生出上述种种问题。

(2)地方本科高校朝鲜语专业“双师双能型” 教师缺乏一线实践经历。某些本科高校的 “双师双能型” 教师大部分都是本专业教师在考取相关技能证书或是在企业短暂挂职锻炼一段时间后,由其所在学校认定的。因此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难免还留有转型前的痕迹。尽管也有到企业一线工作的经历,但是由于教学压力、科研压力等各方面原因,大多持续不了太长时间。作为 “双师双能型” 教师本应积极主动承担行业相关一线的技术工作,到企业一线工作至少一年以上。而现实是很多教师虽然有 “双师” 资格证书,但是却不一定具备 “双能” 实践经历和实务能力。因一线从业经历有限而导致的专业实践能力不足是部分 “双师双能型” 教师身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3)地方本科高校朝鲜语专业“双师双能型” 教师的专业性有待提升。有些地方高校只注重 “双师双能型” 教师的数量,而忽略了 “双师双能型” 教师的质量,只关注教师是否具有教师系列职称外另一职称 “证书”,而并不重视证书与专业是否对应。例如,某高校朝鲜语专业的教师拿到的是 “心理咨询师”、“园艺师” 资格证书,却也获得了朝鲜语专业的双师称号。这种做法明显是忽略了专业对口性。其对外语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并不具备直接的指导性,也达不到培养外语人才的目的。

(4)地方本科高校朝鲜语专业“双师双能型” 教师需要拓宽引进渠道。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实践教学最值得肯定的是在大学课堂里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在真实职场环境下学习业务技能并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朝鲜语专业实践教育的这种特性,具有丰富职场经验和业务技能的企业导师投入到师资队伍当中,对于实践教学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多数地方高校朝鲜语专业师资队伍当中,企业导师的占比不足两成。因此,加大企业人员在“双师双能型” 师资队伍中的比例,是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朝鲜语专业“双师双能型” 师资队伍建设策略

(一)建立三方联动的互动机制

产教融合背景下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机制,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企业以及地方高校共同参与、共同建设。教育主管部门提供政策上的支持,鼓励企业和学校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培养“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而企业则需要为高校提供师资队伍培训基地、积极开展横向课题研究;高校具体制定师资队伍培训方案和考核标准,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目前, 通过产教融合,各大高校和政府正在推进多种合作事业, 要想进一步发展, 需要相关政府机构的大量投入和支援。从实现实务型教育的角度出发,需要学校的政策性支持, 产业界的合作以及政府层面上的努力。在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的培训上,高校自身努力固然重要,但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也应该增加。另一方面,高校也应该在准入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合理设计并有效落实相关规定,为“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良性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二)加大企业导师的投入力度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实践教学是在充分体现产学融合特点、突出现场性的教育教学过程。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具有行业相关实践经历的教师或是相关行业实际从业者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关键因素。《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 号)中强调要“坚持产教融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实践教育教学过程是以强化现场感为目的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编排的。因此,企业导师的投入是重要一环。通过安排企业实务相关人士到师资队伍当中去,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迅速融入企业文化,了解工作环境,熟悉工作流程,掌握公司制度。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初次上岗的大学生尽快熟悉新岗位工作,提升岗位技能,满足岗位需要。

(三)开发更多类型的培训项目

对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训内容应突出专业性和针对性。目前用人单位对朝鲜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并不仅仅限于语言能力上,还要求其在掌握一定的贸易实务相关知识的同时,具备销售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等各方面综合素养。而培养出具备上述能力的专业人才,前提是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本身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兼具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线从业经历。针对于此,高校主导的培训项目对双师双能型教师的主要培训内容比起单一的以语言技能为主的教育课程,应该更倾向于旨在培养教师职场素养和贸易相关知识的教育课程。例如,基本的贸易实务教育、国外地域研究、海外销售和外语谈判等相关内容。另外,重点熟悉相关行业企业先进技术、生产工艺与流程、管理制度与文化、岗位规范、用人要求等也应成为培训中的重要内容。通过上述培训项目,一方面要提升双师双能型教师的专业性,同时还要提升其行业针对性。

四、结语

为实现地方高校朝鲜语专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高校要有一批理论知识扎实、实操业务能力强的“双师双能型”教师。而目前高校朝鲜语专业所拥有的师资队伍在质量和数量上都难以满足当前转型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专任教师中“双师型” 教师的数量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因此,高校打造一流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已成为大势所趋。在产教融合大背景下,联合政府、行业企业、高校等方面的力量,共同致力于朝鲜语专业“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的培养并加强其内涵建设是高校实现转型发展的必经之路。

猜你喜欢

朝鲜语双师产教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初级朝鲜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
汉语经历体标记“过2”与朝鲜语对应表现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