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引领美丽师范院校建设
——以铜仁幼儿师专为例

2019-11-14/

长江丛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铜仁师范院校文明

■ /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师范院校不仅承担着高校的五大基本职能,本身所具有的师范性、地方性和应用性三大特性,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更是肩负重任。建设美丽师范院校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高校建设中的具体体现,也是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应有的职责与担当。

一、发挥师范院校的师范性特色,贯彻生态文明思想教育

文化传承与创新是高校的基本功能之一,师范院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范特性,本身就有教育、培养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职责,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每一所师范院校应尽的义务,也是建设美丽师范院校的重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强调,“学习马克思,就是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融入到教育教学中,是我们建设美丽校园的基础。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马克思认为,人靠自然界生活。我们经常怀念儿时的故乡:天是蓝的,空中白云悠悠,夜晚繁星闪烁;水是清的,河里鱼虾成群,孩童嬉闹游乐;山是绿的,树木郁郁葱葱,林中百鸟欢歌。现在的孩子很难感受到这种故乡情,更难看到这种故乡美。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美丽的色彩悄然淡出了我们的视线。酸雨、泥石流、水土流失、雾霾……这就很好的告诉我们,我们向大自然索取的,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甚至以更高的代价对人类进行打击报复。深刻进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辩证法教育,倡导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是每一位师范生都应知晓并深入心灵的基本常识。

(二)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与自然的思想文明,认为要传承与学习先人对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方式,按照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我们熟知的《孟子》“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论语·述而第七》“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等绿色生态文明思想,既是思政课程的必修内容,也可以是课程思政中相关课程的经典内容。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需要每一位教师熟知并告诫我们的孩子,我们只有把天地人统一起来、把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这样才能让我们生活在天是蓝的,水是清的,山是绿的环境中,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这是在生态文明教育教学中的关键。

(三)党的“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

党的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国家重点战略,十八大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十九大确立了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五位一体”的战略总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党的高度,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也是一场攻坚保卫战。

“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这是关系到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与每一位中华儿女的生活息息相关,与每一代炎黄子孙的生活息息相关,更与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息息相关。我们要紧紧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奋力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教育奋进之笔”,是高校、更是师范院校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应有之义。

二、发挥师范院校的地方性特色,创新生态文化环境

师范院校的地方性从狭义上来讲主要是指为当地输送人才,为当地的经济、教育、文化等事业服务。打造良好的生态文化环境是一场持久攻坚战,关系到世世代代人民的民生福祉,怎样创新地方生态文化环境、让碧水蓝天延续一代又一代是师范生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是师范院校需要系统研究的问题,也是建设美丽师范院校的关键内容。

(一)坚守大美中华多彩贵州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中指出,“希望贵州的同志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创新发展思路,发挥后发优势,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续写新时代贵州发展新篇章,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是我们平时朗朗上口的形象广告语,更是大美中华多彩贵州的骄傲。

绿色是多彩贵州的底色,是大美中华的“天赋”。贵州以行动践行着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就是致力于将贫困地区的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贵州将“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遵循,把生态优美和经济增长“双赢”作为发展的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以生态为基底的绿色旅游、生态农业、绿色文化等正让贵州释放出新的绿色能量,彰显新的绿色活力。作为师范院校,祖国的大好河山、中华的深厚文化、贵州的绿色旅游,不仅需要我们充分发掘,代代传承,更需要我们一起守卫。

(二)建设壮丽黔东桃源铜仁

地处武陵山区、隶属贵州黔东地区的铜仁,既是红色文化圣地,也是生态旅游圣地。这里的名岳之宗梵净山、高原之魂乌江和桃源之源锦江,构成了美丽桃源铜仁。

铜仁市委、市政府自2017年以来紧紧围绕“一区五地”的奋斗目标,在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奋力谱写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的铜仁篇章下功夫。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指出,在坚定不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上,全域绿化六绿攻坚行动(绿道、绿城、绿水、绿村、绿园、绿景)完美收官,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同时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推动乡村五个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协调发展。“一区五地”的战略棋盘,为铜仁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布好局,让绿色发展成为释放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源泉。将生态战略与教育扶贫协同创新,以文化的绿色、健康发展净化城市文化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桃源铜仁,对家乡的生态文化建设是师范生要牢记的任务之一。

(三)打造铜仁幼专清风校园

文化之间的相通性,让学校的文化环境丰富多彩,也使学校生态文化环境得以创新。铜仁幼儿师专坚持文化育人,厚植五种文化,以清风校园文化塑造人。

被誉为“云贵高原一颗璀璨明珠”的铜仁幼专,在“献身教育 回报山乡”的学校精神基础上,探索创建了“3456”立体德育教育模式。“绿色是文化永续发展、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绿色就无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无法体现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在教育教学中,除了开展专题教学和专题讲座外,学校通过“易班”平台加强学生网络安全内容建设,组织学生参与绿化、义务劳动、廉政征文、书法比赛、主题班会活动,选派志愿者参与贵州(铜仁)国际水博会等志愿活动,在校园中不仅为师生创造一个绿色的生活环境,还形成了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和网络生态环境,以此将绿色文化延续发展。

三、发挥师范院校的应用性特色,建设校园美丽环境

陶行知曾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师范院校培养师范生的根本准则,体现了教师的专业特征和职业要求。建设美丽校园环境需要师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需要遵守文化发展规律、自然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需要每一位师生身体力行,做到知行合一,打造美丽师范院校、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一)学生坚持“劳动周”,培养师范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018年9月10日教师节,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继蔡元培先生首个完整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后,总书记首次完整提出五育并重的教育方针,再次把劳动提升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铜仁幼儿师专一直传承并保持着师范院校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认为“劳动也是一种教育目标”的办学思想,至今传承并保持着由升格以来的前身思南师范的传统,即教室、校园公共区域卫生由学生完成打扫,培养学生劳动的习惯。“劳动周”是铜仁幼儿师专培养学生养成爱劳动、爱卫生的基本方式,每周都有班级分到不同的区域打扫并保护好责任区的卫生情况。劳动周情况由一位专职老师负责,主要负责学生的考勤管理、卫生管理、工具管理,并综合考勤、卫生打扫等情况,给予学生学分。劳动周的学分是学生毕业总学分的一部分,如果劳动周实践不合格,必须参加补考(即至少重新打扫卫生一周,表明具备基本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否则不予毕业。

(二)校内坚持“无垃圾桶”,营造绿色校园节能减排式发展氛围

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拥有绿色生态环境的校园是广大师生的民生福祉,也是社会生态环境的标杆。高校是人员密集之地,水电等资源有保障,但也应培养学生绿色生活方式,节能减排,不浪费、不污染,打造绿色节约型校园。

铜仁幼儿师专在坚持劳动周的基础上,打造无垃圾桶校园,此举措已实施四年之久。无垃圾桶校园,即在学校内,除教室、食堂等特定区域有垃圾篓或垃圾桶外,其他区域,尤其是校内道路、广场等公共区域均不设置垃圾桶,教室、宿舍等生活垃圾则必须扔到两个指定的位置由学校统一处理。校园内由原来随处可见的垃圾桶到一个垃圾桶也见不到的转变,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文明素质,改变了学生拿着早餐边走边吃赶往教室的习惯,也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学生随手扔垃圾的习惯,“破窗效应”在无垃圾桶的校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当然,校内环境卫生不是因为无垃圾桶变得糟糕,而是因为没有随手可以扔垃圾的装置,环境变得更整洁。建设美丽师范院校,从绿色生活习惯做起。师范生都是未来的老师,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在宿舍、教室节约用水电,校内校外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营造一种良好环境氛围,是每位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做到的。

(三)师生传承“植树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每年都会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他认为,“植树节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建立生态文明的意识和观念,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履行法定植树义务。”植树造林是增加绿色资源的重要途径,是修复生态的重要措施。每一位师范生都是祖国的建设者,大家都有责任成为绿化山川、绿化城市、绿化校园的参与者和践行者,都有责任与义务推进美丽校园、美丽中国的建设。

利用植树节在校园内开展全员植树活动,丰富师生课外生活,提高学生课外实践能力,完成公民基本义务,培育学习能力强、动手能力强的师范生,

是铜仁幼儿师专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育人理念。每年植树节,学校都会买来小树苗,分班级分区域让学生亲手种上小树苗,并要求各班级负责所在区域树苗的成长与保护。通过植树,学生不仅在课余生活增添了实践的乐趣,更是在呵护树苗成长的过程中体会到“十年树人、百年树木”和“守林人”的艰辛。看着树苗不断长大,学生因此有动力将自己班级区域的卫生和绿色植物更加用心的呵护好,就像总书记说的,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环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校园虽然不大,但随处放眼望去,都可以看到绿色,让师生置身于美丽的公园一样。此外,学校每年在毕业季前夕举办“毕业感恩林”植树留念活动,以班级为单位,种上树苗,挂上班牌,以此留下学生对学校永久的深深之情。

猜你喜欢

铜仁师范院校文明
师范院校中OBE理念下生本教学的产出分析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请文明演绎
师范院校应有“师范味”
铜仁:山与水的交响
漫说文明
诗书画苑
师范院校应进行一流的教师教育
The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Learning strategy
铜仁学院艺术学院学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