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

2019-11-13曹冬冬

参花(下)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新时代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本文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必要性及传承途径角度,论述新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重视科技发展新技术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 新时代

一、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必要性

文化历来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更是本民族人民共同拥有的独特的精神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它融会形成中华民族自身的向心力和全体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思想观念,是中华民族延续发展的引导力和精神原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深刻地阐明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联系。中国梦的实现,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的发展过程,需要自身民族文化旗帜引领,需要民族精神激励,需要文化软实力支撑,更需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同认同与坚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重要源泉。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表述科学而准确地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不同层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含义。社会主义与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厚营养的继承与弘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持与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作用尤其重要。

二、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探讨

(一)坚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典籍进课堂

课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学校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是巨大且无可替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庞大且丰富,其传承主要途径之一就是教育,而课堂教育则是重要的教育方式。现如今,学校对学生进行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系统性与连贯性方面均有待提升。

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推崇责任和担当,围绕这一主题既有“舍生取义”的历史典故,又有“文以载道、知行合一”的思想理念及文化传统,更有“家国天下”的爱国情怀。无论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还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理想信念,均反映了社会对人的要求,已经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内在的特质秉性与精神追求。这种价值追求和人格理想,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行为方式。

《礼记·学记》中所提到的,“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即教育就是让人善良的方面不断地增长,过失得以挽救。“长善”是立德,“救其失者”是树人,立德就是要让人具有责任意识与担当意识,树人则是让人去修复以往的过错。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学校是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关键所在。现阶段,我们尤其需要系统性的教材,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典籍走进课堂,贴近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获得系统性的有益营养。学校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借助课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会更广泛且有质量保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的教育实践中,以优秀的人文精神和民族情感感染和塑造学生们的心灵与人格,学生们只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熟悉并认同才能在实践中自觉践行,真正实现知行合一。

(二)积极应用新科技手段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新时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力度與效果必须讲求科学的新方法。近年来,北京故宫即利用热播的清宫剧、综艺等节目,为故宫文创的宣传推波助澜,不仅吸引了广大百姓对于过去并不熟悉的宫廷文化的关注,而且也提升了故宫旅游文化产品的销售量。《我在故宫修文物》以纪录片的形式上映后社会反响热烈,其中的钟表修复师王津、亓昊楠迅速走入年轻观众的视野,成为传统文化传承领域的明星。他们两位的新作品在钟表馆签售,出乎意料地吸引了大量追随者;而《延禧攻略》的热映,又让一栋陈旧的“烂尾楼”的旧址成为网红之地,吸引了众多年轻游客,收到了积极的社会效应。

利用科学技术,基于VR技术的软件则可以在虚拟现实中回顾5000年中华历史文明,见证国家“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革命历程。通过该手段,人们可以通过线下实地走访,线上学习了解对应内容,了解名人名家、校史、军史,打造虚实结合的红色历史文化宣传新模式。虚拟技术可以实现“线上与线下互联”,让人们的视觉印象更加深刻,进而取得更好的传承效果。

我们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及大数据技术,在全社会营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浓厚氛围。文化传播新载体要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深化百姓心中中国优秀的根基意识。在大数据时代,凭借“海量多样化+快速处理技术”可以进行相应数据的挖掘和应用,全社会还要积极普及互联网技术,用新技术记录存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宣传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资源,实时采集各类微观数据,如不同受众对传承内容的不同反映、关注度等。通过对相应数据进行分析,从专业角度找出更为有效的传承方式。

总之,无论VR技术、计算机技术的新应用,抑或是基于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分析,所有现代技术手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相对接的目的都是使该项工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趣味性。这种创新不仅能让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方式与现代科技的发展实现同步对接,更重要的是,新传承方式的引入会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范围更广,效果更显著。

三、结语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育思想,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意义重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实效性的提升是重要的现实课题。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引领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相关内容与更科学的传承形式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切实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实效性。无论是传统形式还是新形式,目的都是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影响力,使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谢晓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曹冬冬,女,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新时代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