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古筝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

2019-11-13张静嘉

参花(下) 2019年10期
关键词:培养路径审美能力

摘要:审美性是古筝艺术的基本属性,体现在古筝的形制、作品和演奏等多个方面。作为古筝演奏者来说,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体验和表现这些美感特征。因此,在高校古筝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的审美认知、感受和创造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让古筝之美真正贯穿于二度创作的全过程。

关键词:高校古筝教学 审美能力 培养路径

一、古筝艺术的审美特征

首先是形制美。千百年来,历朝历代都对古筝的形制进行了丰富和完善,到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古筝多采用前宽后窄的流线造型,长度适宜,面板、琴弦等排列有序,琴头和琴尾处都有雕花,不仅赏心悦目,历史厚重感更是油然而生。其次是作品美。古筝作品是作曲家情感的结晶。作曲家有了情感冲动后,会自然地利用创作技法,将情感化作音符,以作品的形式进行表达,经过演奏者的二度创作后,获得作曲家、演奏者和观众的情感共鸣。不同作曲家的情感表现类型和方法是不同的,由此给观众带来了多元化的审美体验。再次是演奏美。得益于古筝优美的造型,可以让人以优美的姿态进行演奏。演奏者身体自然放松,微微前倾,温润雅致,淡定从容。不同的乐曲内容,还会带来不同的体态变化,给人以浑然天成之感。可见,古筝的审美特征既是鲜明的,又是多样的,体验和表现这些审美特征,正是古筝教学和演奏的重要目标所在。

二、高校古筝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路径

(一)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

所谓审美感知能力,就是对美与丑的辨别能力,如果学生不能快速、准确地分辨美丑,体验美和创造美也就无从谈起。对此,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从基础入手。虽然多数学生都具有一定水平的古筝演奏能力,但是在进入大学校门之前,并未对古筝进行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包括古筝的起源发展、流派风格、作品分类、技法体系等。没有熟练掌握这些基本知识,也就失去了衡量和判断的标尺。古筝教师应对此有充分的重视,不管当下学生的水平如何,都要再进行一次系统和扎实的理论学习,重新认知和感受古筝,并在这个过程中渐渐形成审美判断的标准和依据,为审美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二)审美体验能力的培养

长期以来,多数教师都将重点放在了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方面,演奏完一首乐曲却不了解其内容的情况屡见不鲜,使演奏成了单纯的技术展示,毫无艺术表现力可言。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体验作品的审美特征。以古筝协奏曲《陆游与唐婉》为例,该作品取材于宋代诗人陆游和唐婉两个人凄美的爱情故事,“首先要考虑古筝作品的情绪和意蕴,既然是取材于文学作品,那么教学就必须把握文学作品所体现的情绪和意境。”[1]陆游和唐婉原本是青梅竹马,天作之合,后在陆游母亲的要求下被迫分离,多年后两个人相遇在绍兴的沈园,此时的唐婉已另嫁他人。陆游在悲愤和感慨下,写下了《钗头凤·红酥手》。唐婉看到后,则附上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两个人本是幸福无比的,却毁于封建和世俗的风雨中。这首协奏曲表现的正是对二人爱情的赞美和惋惜。通过对作品的学习,可以更加全面地认知作品,并獲得相应的审美体验,为个性化地表现作品打好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其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审美体验的价值,让全面了解和感知作品成为一种自觉,这对于学生的专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三)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

古筝艺术之所以传承至今,在于其一直都在创新的道路上,使其具有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这不仅使古筝的审美特征得到扩展和丰富,也是一个演奏者成熟的重要标志。具体来说,这种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夯实演奏技术。如果演奏者基本功不扎实,审美创造就成了空谈。这就要求教师不管学生当下的水平如何,都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基本功训练,让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其次是鼓励个性表现。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和体验,从来都是见仁见智的,并没有标准答案。所以教师不宜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在给学生以充分的引导后,鼓励他们以个性化的方式进行诠释和表现,只要不是过于极端,都应该得到肯定和鼓励。最后是重视舞台实践。学生只有在一次次的舞台实践中,才能得到历练和成长,获得完美的个性化表现,体现出审美创造的价值和意义。这就需要教师多给学生提供舞台表演的机会,并对实际表现进行指导,让学生敢于和善于创造。

“古筝音乐文化是社会的产物,也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革。”[2]受到历史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高校古筝教学中仍然存在着“重技轻艺”的现象,即过分关注学生的古筝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这既不符合古筝的艺术特征,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正是从这个视角出发,就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具体分析。也只有将审美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才能从本质上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古筝人才。

参考文献:

[1]吕钦.浅析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演变[J].当代音乐,2016(08).

[2]范冉.浅析古筝考级乐曲中的文化内涵[J].当代音乐,2017(23).

(作者简介:张静嘉,女,硕士研究生,阜阳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培养路径审美能力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浅析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幼儿教学趣味的培养初探
女校教育下艺术概论课堂教学的思考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