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的再思考

2019-11-13刘琬

现代交际 2019年17期
关键词:信仰教育信仰大学生

刘琬

摘要:意识形态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功能,在社会转型期的历史背景下,在特色文化传统和政治风貌的现实情境中,我国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既具有普遍性又存在特殊性,信仰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通过对信仰教育内涵和价值的诠释,提出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实施建议,将信仰教育的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以确保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 信仰 信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7—0056—0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一个国家的兴起,一个民族的兴旺,信仰是绝对不能或缺的,信仰不单关系到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也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发展的力量源泉,没有信仰只会加速国家或民族的衰败。然而,信仰在现代社会却成为了一个稀缺的词,信仰缺失危机正在悄悄影响着中国人。

一、信仰教育的内涵

信仰一词有着十分丰富的语义,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概念。民间将信仰看作一种崇拜,一种依赖行为,哲学家将信仰定义为一种强烈的信念,心理学认为信仰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

结合以上关于信仰的不同说法,我们认为信仰就是人类对于自己认定的某种思想、理论、学说、主义的深信不疑、尊崇和执著追求,并自觉地以其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来调整和约束自己的精神现象,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

二、大学生信仰教育的价值

大学生信仰教育是指有计划、有目的地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逐步成为支配其人生行为的精神动力的教育活动。由于习惯于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学习和生活,加上缺乏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弄不清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表现为空虚、迷茫、无所事事。

1.信仰给人生提供了方向

没有信仰的人容易感觉到迷茫,没有方向感。信仰给人生提供了彼岸的方向。事实上我们每个人的行动都受到信仰的支配。信仰包括各种信念,是一个较为完备有序的思想体系。比如当我们遭遇生活的重大挫折时,有一种力量鼓励自己走出来;当我们在做重大决定之前,会祈祷不要做错误的决定。即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内心也一直有个声音告诉我们,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人有了信仰之后才不会感到迷茫和失落,信仰就像一盏明灯,永远指引你前行。

2.信仰让人活得更有价值感

什么是价值感?就是个体看重自己,觉得自己的人格和才能被重视的一种内在感受。而缺乏价值感的人会用外在价值来代替、确定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表现为空虚、困惑、迷茫。有信仰的人則会有明确的价值感,他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有信仰的人也是懂得取舍的人,他会懂得价值实现的原则,从而树立自己为人处事的标准。有信仰的人比没有信仰的人活得更有价值感,能切身感觉到自己活着的意义,不会迷失,不会彷徨,无论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都会有一种力量,它能在你落魄和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你能量。

三、意识形态教育是大学的重要功能

高校历来都是意识形态斗争和争夺的主战场,是西方国家进行文化渗透的重点领域,是塑造广大学生正确三观的重要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任何时期、任何民族的大学,都必须遵循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以民族文化和核心价值为基础,履行人才培养的主题功能。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各种打着西方文化幌子的错误思想对我国高校大学生进行文化渗透。大学生思维活跃,容易接受各种新观念、新事物,但由于缺乏理性思考,也容易受到错误思潮的影响,从而引发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质疑,对西方实用主义、自由民主的推崇,作出错误的价值判断。作为高校必须有较为完备的应对方案,要努力做好意识形态的教育、疏导和转化工作,要让大学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并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

四、大学信仰教育的实施建议

1.营造全方位的育人环境

大学信仰教育的实施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不是仅仅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就能完成的。首先,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是信仰教育取得预期效果的可靠保证。思政课教师应该拥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在言传身教中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客观全面正确地看待国家、民族的发展历程,看待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其次,辅导员是大学生信仰教育的骨干力量,他们对大学生信仰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他们必须坚定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高校的专业课和通识课教师同样是大学生信仰教育有效实施的重要推动力量,他们要扎实做好“课程思政”育人工作,把文化知识和信仰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在高校除了教师之外,行政人员也应注意自身对大学生信仰的影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在思想上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心系学生、关爱学生。总之,大学信仰教育的实施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要把大学生信仰教育作为一项贯穿大学教育的核心内容,在教师和行政人员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下,形成合力,把信仰教育纳入大学教育体系的全过程。

2.落实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

信仰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帮助大学生接受并运用信仰的相关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进而形成一种内在的理想信念。大学生信仰教育需要落实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将信仰教育的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如何落实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首先,要贴近现实生活强化信仰教育。讲授信仰的相关知识要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不仅要让大学生理解什么是信仰?更重要的是让大学生领会信仰的功能与价值,信仰对自己的成长成才有何意义。对与大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进行深度的分析和挖掘,让大学生深刻感受信仰的必要性,从而帮助大学生确立科学的信仰。另外,当前的大学生都比较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而大学生由于自身知识能力的局限性很难解答其中的困惑。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给予大学生正确的讲解和引导。

3.呈现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就目前而言,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采取的考核评价多为论文或开闭卷考试,评价方式较为单一。这样的评价标准既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能准确考评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我国高校应该建立更为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例如,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除了采取论文和开闭卷考试外,还可以设置情景让学生分析并给出解决方案,或者组织学生开展以社会热点问题为主题的讨论、演讲、辩论等。在活动过程中以大学生受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后精神境界是否提升作为考核评价依据。此外,可以采取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以大学生平时的行为表现与思想品质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纳入评价的内容体系。自评即大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他评包括课程教师、辅导员及同学等的评价。采取这种多元的评价方式更为客观、全面并有助于大学生更加清楚地直面自己所存在的问题。

五、结语

信仰教育是大学生行为选择的出发点,并逐步成为支配其人生行为的精神动力的教育活动。在大学教育中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大学教育必须承担的任务,加强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刘建军.追问信仰[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2]檀传宝.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德]雅斯贝斯.生存哲学[M].王玖兴,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4]冯天策.信仰的本质与价值[J].哲学研究,2006(8).

[5]吴运莉.当前大学生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责任编辑:赵慧敏

猜你喜欢

信仰教育信仰大学生
信仰
漫画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加强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意识研究
信仰教育在哲学教育中的地位、作用与实现途径
网络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探析
鲁南地区青年大学生信仰现状及信仰教育对策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