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慢病管理门诊对高血压患者疾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
2019-11-13游桂英
晏 婷,徐 英,游桂英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四川 成都 610041)
中国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29.6%,疾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和治疗率为别为42.6%、34.1%、9.3%、27.4%[1]。高血压慢病管理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控,控制血压可以降低高血压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如卒中、心力衰竭等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但是我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并不乐观。护理门诊是从业护士独立开设的护士门诊,由数名临床护理专家和临床医学顾问组成以护理为主导的团队,执业者具有学士以上学位,工作范围已超出传统护士的职责[2]。心血管内科护理门诊旨在有效管理慢性心血管疾病,其中通过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我们的主要目标。为探讨护理门诊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疾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本研究纳入19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华西医院心血管内科护理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纳入标准:明确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3],患者知情后志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伴有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患者性别、年龄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护理慢病门诊管理前患者一般情况
1.2 方法门诊慢病管理方法:①初步评估:发放高血压疾病自我管理问卷,测量血压、体重,评估患者的生活方式、情绪管理、服药依从性及运动休息并记录。②生活方式指导:A.饮食:低盐低脂饮食,多食用蔬菜水果。戒烟限酒,白酒应每日少于50 ml,葡萄酒少于100 ml,啤酒少于300 ml;B.运动:初体重指数大于24 kg/m2为超重,则建议患者减重每周0.5~1 kg,运动以不增加心脏负荷方式为主,保持心率不超过静息时心率的20%。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大便通畅;③发放疾病宣传手册、疾病监测记录本。④自我监测疾病行为: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测量血压方法及体重,并记录对比。⑤药物管理:设定闹钟、提醒事项或家属监督等方式避免遗忘、漏服等。制定个体化服药计划单,定期监测肝肾功能。⑥心理管理:了解患者疾病对于疾病态度,对于恐惧、悲观、抑郁、逃避等心理提出不同指导,指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了解控制情绪的技巧及重要性。⑦门诊结束后则预约下次的门诊号,保持连续进行门诊慢病管理。
1.3 调查工具一般资料调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血压、吸烟情况等。疾病自我管理水平问卷[4]包括用药情况、疾病监测、饮食管理、运动管理、工作与休息、情绪控制六个维度共33个条目,采用Liker5级评分方法,根据“从不、很少、有时、经常、总是”对应1、2、3、4、5分,得分为33~165分,分值越高代表疾病自我管理水平能力越高。该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14。
1.4 资料收集统一培训调查员后,在患者初诊时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向患者发放调查问卷,由患者自行填写,对自行填写有困难的研究对象由调查员不加任何暗示性解释或逐条询问并如实记录。患者生理指标由调查员测量并记录。所有调查表当场回收并检查、核对。共发放问卷200组,收回有效问卷196组,有效回收率98%。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描述为均数±标准差,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表示,使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三次门诊的疾病自我管理水平比较与初次门诊相比,患者在90天和180天门诊的用药情况、疾病监测、饮食管理、运动管理和工作与休息、情绪管理的分值及自我管理总分均明显升高(P< 0.05)。见表2。
表2 护理慢病管理门诊前后高血压疾病自我管理水平比较 (分)
a与初次门诊比较,P< 0.05
2.2 患者三次门诊时血压、BMI和吸烟行为的比较患者在180天门诊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明显低于90天门诊和初次门诊(P< 0.05),90天门诊和初次门诊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慢病管理门诊后,血压控制达标人数增加,吸烟人数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护理慢病管理门诊后收缩压、舒张压和体重指数的变化
a与初次及90天门诊比较,P< 0.05
3 讨论
护理慢病门诊定义为“护士以在地区疗养和进行社会生活的持病者及其家属为对象,提供安全、安心、可信的诊疗,或以对象顺利进行日常生活为目的的诊疗辅助和/ 或直接照顾帮助”[5],日本护理门诊发展已有10多年,其中糖尿病护理门诊的开设率(58.4%),造口护理门诊(54.5%)、助产门诊(30.7%)、癌症护理咨询门诊(27.5%)[5]。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坚持药物治疗,血压能否有效控制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6]。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和管理存在误区,不能有效进行疾病自我管理。彭霞[7]的调查也显示医源性因素是高血压控制不佳的主要因素。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及干涉对患者的疾病自我管理有积极的效果[8],本次试验干预高血压患者自我疾病管理行为为目的,很多初次门诊高血压患者表示在无不适症状时都不会按时、按计量服用药物,不会有效管理自己的生活习惯,以上都是缺乏对疾病的认知,赵晓利[9]等指出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随病程、高血压程度影响较大,疾病监测是管理的薄弱环节。为了进一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应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水平[10]。本次试验为期18月,护理慢病工作效果可从表2结果看出患者的自我疾病管理水平逐渐提高(P< 0.05),说明患者的健康意识行为在不断形成,在护理门诊指导下针对疾病的干预措施包括了用药情况、疾病监测、饮食管理、运动管理、工作与休息及情绪管理,有效形成疾病综合管理,从而提高患者的自我疾病管理水平。护理门诊中的专科护士对患者的进行个体化的疾病指导和跟踪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家庭的疾病自我管理水平。
李黎等[11]指出在以职业专科护士为主的慢病随访和管理执行者的模式效果对疾病的控制效果较高,可以提供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人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从而降低心血管的危险因素、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疾病相关费用。本研究结果表3可看出经过慢病管理后患者的血压达标人数及吸烟人数在第六次门诊时与第三次门诊和初次门诊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患者的BMI通过慢病管理门诊后有所改善。患者通过自我疾病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生存体验也得到改善,慢性疾病得到有效管理。也是未来护理人员发展职业生涯的方向、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性,努力扩大慢病管理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