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2017年50岁以上脑梗死患者恢复现状调查

2019-11-13刘晓茹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病史房颤神经功能

杨 艳,张 红,刘晓茹,胡 康,胡 蓉

(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四川 成都 610031)

脑梗死,即缺血性脑卒中,是目前临床上神经内科中常见的脑部疾病,其病死率及病残率较高,与心脏病、恶性肿瘤均为人类三大致死病因,且随着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的改变,我国脑梗死发病呈逐渐年轻化[1,2]。目前,临床上对于脑梗死的致病原因和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述清楚,但根据以往临床资料可知,脑组织发生局部缺血缺氧,发生病变甚至坏死,进而导致神经功能缺失为该疾病的主要表现[3,4]。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近年对于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均较佳,可帮助患者脱离危险,但仍有资料显示,对于脱离生命危险的脑梗死患者来说,其中有大部分患者存在神经功能恢复不良情况,对患者日后生存质量均可造成极大的影响[5]。脑梗死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是一个多因素影响、多机制参与的相互作用过程,进而导致了影响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因素众多,但具体尚未明确[6,7]。本文回顾性分析50岁以上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探讨影响其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就诊的624例脑梗死患者,男386例,女238例,年龄54~86岁[(65.38±5.20)岁]。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上脑梗死明确诊断标准[8]且均经CT和头部核磁共振(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②年龄50岁以上;③均可术前清楚表达自己意愿;④均未存在先天性精神障碍者。⑤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除脑梗死外存在其他脑部疾病者;②存在原发性精神障碍者;③临床及随访资料不完整或缺乏准确性者。

1.2 方法对所有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资料记录所有患者性别、年龄、脑梗死部位、严重程度、糖尿病、高血压和心房颤动等病史情况及血清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半胱氨酸(Hcy)水平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均于脑梗死后90天采用Rankin量表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脑梗死严重程度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 可分为轻度(<4 分)、中度(4~15分)和重度(>15分)。神经功能恢复率在46%以上为恢复正常,低于46%为恢复不良。血清hs-CRP和Hcy水平检测:所有患者在检测当日清晨于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液5 ml,采用3000 r/min离心10 min后分离血清,并将其置于-70 ℃冰箱中贮存以待检测,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RP和Hcy水平,当CRP水平大于3 mg/L和Hcy水平大于15 μmol/L时即认为CRP和Hcy升高。

1.3 观察指标根据资料记录所有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疾病情况、临床指标水平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比较不同神经功能患者上述资料的差异性,分析影响脑梗死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相关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恢复情况624例神经功能恢复正常396例,占63.46%,神经功能恢复不良228例,占36.54%。

2.2 影响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单因素分析年龄较大、存在糖尿病和房颤病史、重度脑梗死以及hs-CRP和Hcy水平升高的脑梗死患者其神经功能恢复不良比例显著增加(P<0.05),见表1。

表1 影响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单因素分析

2.3 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多因素分析年龄较大、存在糖尿病和房颤病史、重度脑梗死以及hs-CRP和Hcy水平升高均为导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影响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愈佳,但脑梗死是由于脑部组织局部缺血缺氧发生不可逆的损伤或死亡,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进而引起神经功能障碍,故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和生存质量问题也成为人们对的关注重点[9,10]。有研究资料显示,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好坏直接影响其生存质量,当其神经功能恢复不良时可导致患者出现复发,进一步加大了患者死亡和致残风险,由此可见,明确脑梗死患者目前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分析影响其恢复的相关因素及时予以干预是改善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键措施[11,12]。

本组数据结果显示,624例脑梗死患者经治疗后出现神经功能恢复不良228例,所占比例为36.54%,余396例其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所占比例为63.46%,即表明脑梗死患者中仍旧有部分患者治疗后存在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现象,值得神经内科医师予以重视。而本研究资料表明,年龄较大、存在糖尿病和房颤病史、重度脑梗死以及hs-CRP和Hcy水平升高的脑梗死患者其神经功能恢复不良比例显著增加,即显示脑梗死患者其年龄的大小、病史的存在以及临床相关指标水平的表达均与其治疗后脑神经功能的恢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而言,身体各项功能均逐渐消退减弱,尤其是神经系统功能已经有一定程度的衰退,神经功能相对偏弱,经过脑梗死损伤后,导致其脑神经功能更难恢复,且高龄患者其抗炎系统及自我修复功能较差,炎症反应程度更重,故更易发生恢复不良现象[13]。有文献证实,合并糖尿病是导致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和其预后差的危险因素[14],本研究结果也显示,糖尿病脑梗死患者其神经功能恢复不良比率显著增高,且为导致其出现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少心血管研究显示,房颤是导致脑梗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该疾病可导致机体产生一定的炎性反应,且其心脏内附壁血栓脱落引起的脑栓塞通常梗死范围大、神经系统功能受损严重,故加大了其治疗后神经功能的恢复难度,更易出现恢复不良。脑梗死程度越重表明患者梗死范围越大,机体炎性等损害反应越重,对神经功能的损伤越大,恢复更为困难。而高水平的hs-CRP和Hcy脑梗死患者其脑神经功能恢复更差,高水平的hs-CRP和Hcy表达表明患者机体存在较为严重的炎性反应,炎症的刺激可促使机体的基础炎症反应形成恶性循环进而加重脑卒中病情,随之可加大神经功能的损害而导致恢复不良可能。除此之外,本研究还证实,年龄较大、存在糖尿病和房颤病史、重度脑梗死以及hs-CRP和Hcy水平升高均为导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更进一步的显示了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不良与上述资料的密切联系,对于合并上述特征的脑梗死患者临床医生应密切监测器病情变化并针对性的给予干预措施,以达到进一步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效果。

综上所述,50岁以上脑梗死患者中存在部分患者出现神经功能恢复不良,而年龄较大、存在糖尿病和心房颤动病史、重度脑梗死以及hs-CRP和Hcy水平升高均为导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猜你喜欢

病史房颤神经功能
脂肪酸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进展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超声评分联合病史预测凶险型前置胎盘凶险程度的价值
预防房颤有九“招”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医生未准确书写病史 该当何责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