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玛格丽特·隆的钢琴演奏和教学思想(三)

2019-11-13张怡斐

钢琴艺术 2019年8期
关键词:雅克玛格丽特钢琴家

文/张怡斐

四、隆举办的大师班和国际比赛带来的深远影响

(一)隆举办和组织的大师班

隆举行大师班的初衷,是想推广当时的现代音乐,演奏新作品。20世纪50年代,大师班这种形式越来越盛行,范围也扩大了。隆为每个大师班都安排了一个作曲家。这个班里所有的学生只演奏肖邦、福雷、德彪西的代表作,只让最好的、获得过最高奖项的学生练习。隆每次举行完这种活动,很多作曲家都非常期待下一次,因为在活动中,这些作曲家们可以创作出更多新的曲目。

隆曾经表示她在艾拉尔德音乐厅(Salle Erard)和嘉沃音乐厅(Salle Gaveau)的大师班可称之为“我的高级教学”系列,主要针对在巴黎音乐学院的荣誉获得者。

隆想了解当时学生在巴黎音乐学院毕业的年龄,并且在某些重要方面给予他们一些建议,因为他们在毕业之后,还需要很多的指导才能走向成熟。隆希望告诉学生,虽然他们中有些人已经演奏得很出色了,但在获得巴黎音乐学院最高奖项之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1937年,大师班组织方打出广告,推出十个最优秀的班,由隆来带领。

1934年1月,隆邀请到李斯特最后的学生绍尔,在著名的巴黎艾拉尔德音乐厅组织了一次为期三天的大师班。埃米尔·冯·绍尔(Emil George Conrad von Sauer),著名德国作曲家、钢琴家、钢琴音乐教育家。他是李斯特的学生,也是19世纪最出色的钢琴家之一。他个子很高,银色头发,棕色眼睛,能让人感觉到半个世纪之前李斯特的风格。

1885年,绍尔在柏林首演一炮而红,当时乐评称他为“陶西格(Michael Taussig)二世”,而一向对李斯特的众多弟子嗤之以鼻的著名音乐家约瑟夫·霍夫曼(Josef Hoffmann)独独赞美绍尔,也称他是“真正的技巧名匠”㉖。绍尔融化精湛的技巧于无形,只将技巧当作表现音乐的必要工具,而不夸张炫耀琴技,不像当时的浪漫派钢琴家喜欢用在键盘上狂风暴雨般的敲击来博得群众如痴如狂的崇拜。著名钢琴家马丁·克劳泽(Martin Krause) 也称其是 “李斯特的继承者,他有他的魅力,是李斯特最出色的学生之一”㉗。至今,隆的众多学生对那一幕还是记忆深刻,三天的大师班,每一天都像是艺术的盛会,座无虚席。

在这三天的晚上,隆挑选了自己数位出色的学生,与绍尔合作、交流,听他指点,一起演奏了李斯特的众多曲目。音乐体裁涵盖了协奏曲、音乐会练习曲、十四行诗、交响诗及狂想曲等,具体作品有《b小调奏鸣曲》《但丁奏鸣曲》《梅菲斯托圆舞曲》《钟》《鬼火》《玛捷帕》《轻盈》,等等。在大师班结束的时候,绍尔表示,他曾经游历过很多世界级的音乐中心,有着丰富的演奏和教学经验,他很高兴能在巴黎与隆的学生一起合作,称这些钢琴家的表演是一流的。他断言,隆的教学方法别有成效,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后来人们称这次大师班为巴黎的“李斯特艺术节”。

尽管绍尔对隆的学生的表现印象非常深刻,但他谈到了一个当时演奏李斯特作品的普遍倾向,那就是将作品演奏得太快。他曾在课上对学生说:“你应当听李斯特是如何演奏《钟》这部作品的,他是如何巧妙地进行八度跨越的处理,如何精美地去加工《钟》的声音,而今天我们所听到的《钟》,演奏者似乎总是为了打破演奏速度纪录而演奏。”随后他也针对《鬼火》和《轻盈》作出了同样的解释,他同样坚持认为,这些作品应该是快板,但要以适度的速度演奏。

“李斯特艺术节”之后,邵尔想来巴黎音乐学院教课。隆很高兴,多次邀请他来学校讲演,并进行记录。㉘

隆从来不会限制她学生的发展,这一点从隆刚开始教一些学生时就可以发现。隆在她的学校里规定,在这里不仅是学习手指技术,还要有属于自己的音乐风格。隆认为,钢琴是一种让大众了解音乐的工具,所以专业教学是非常有价值的,她不赞成通过新技术将钢琴家们商业化。

1932年8月到9月,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隆连续主持了八次大师班。在这些大师班上,法国音乐被认定为中心主题,隆亲自撰写了很多教案和笔记,并发放给她的学生,而且每节课的笔记都会有新内容。

第一次的题目为“钢琴,她的技术与改革”(The Piano, Its Technique and Evolution)。主要介绍了莫扎特、贝多芬、舒曼、李斯特的表演风格及其作品,隆通过自己所学的大量知识,介绍了钢琴家及作曲家的演奏道路和演奏技巧,并很客观地对作曲家和他们的作品进行了评价。

第二次和第三次重点介绍肖邦的音乐。隆认为“通过简单地欣赏德彪西的船歌,了解他在作品中运用了一种优美的音调及主旋律浮动的写作特点。有了这样的对比,我们就能发现肖邦时代的旋律风格,明白为什么肖邦的音乐只能在那个时代出现,而不是出现在德彪西音乐的时代”。

整个肖邦音乐的课程涵盖了肖邦大部分的音乐作品,包括《b小调奏鸣曲》、《降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八首《练习曲》、两首《叙事曲》、两首《谐谑曲》、《船歌》、《摇篮曲》、《前奏曲》,等等。

之后的五次课程着重介绍了法国音乐。其中,有两节关于德彪西的创作与演奏,一节拉威尔的创作与演奏,一节福雷创作与演奏风格,在最后一节课上,隆讲解了包括由弗朗克(Franck)、夏布里埃(Chabrier)、加布里埃尔·皮埃内(Gabriel Pierne)、施密特(Florent Schmitt)、罗杰-迪卡斯(Roger-Ducasse)、伊贝特(Ibert)、德拉诺伊(Delanoy)和普朗克(Poulenc)等数位现代派音乐大师的作品。隆认为:“最热情、最有代表性的法国作曲家当属拉威尔,而现在最受欢迎的年轻的现代派作曲家是普朗克和伊贝特。”在之后举行的大师班音乐会上,隆亲自演奏了拉威尔的《G大调钢琴协奏曲》、贝多芬的《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肖邦的《f小调钢琴协奏曲》,以及福雷的《叙事曲》。这次大师班举办得十分成功,教授内容涵盖广泛,包括众多不同作曲家和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在音乐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当时报纸上还登出了“让我们期待着明年艺术的盛会”的标题。

(二)隆创办的国际比赛

1. 背 景

雅克·蒂博 (Jack Thibaud,1880—1953)是法国近代著名小提琴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室内乐演奏家,尤其是同钢琴家阿尔弗雷德·科托(Alfred Cortot)和大提琴家帕伯罗·卡萨尔斯(Pablo Casals)合作组成的钢琴三重奏,闻名于法国音乐界。雅克·蒂博比隆小六岁,他非常热心,每个接触过他的人都很喜欢他。很多人都说,他是隆的强劲“对手”。但是,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这两位引领法国音乐的优秀人士联手了。在20世纪30年代,雅克·蒂博开始与隆的学生合作,之后慢慢地又与隆进行了多次合作。1941年,隆和雅克·蒂博在里昂的新校区连续开办了六期大师班,这在当时的法国相当轰动,也正是这个时候,隆的学校改名为“玛格丽特·隆-雅克·蒂博音乐学校”。

尽管1939至1945年,法国大部分的领土因“二战”被德国法西斯所侵占。但是,隆依然充满信心,并执着于自己的音乐事业。因为她坚信法兰西的精神及法国的音乐永远都不会消亡。她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那一代有音乐志向的法国年轻人,不受战争的影响,让他们执着于自己的音乐梦想,并努力使梦想成真。就在这个时候,她找到一个与她拥有着同样想法、同样激情、同样天赋,而且同样执着于发掘和帮助法国年轻音乐天才的人。有些人在前线浴血奋战、保家卫国,有些人为了生存养家糊口,而隆和蒂博却积极地投身到他们所热爱的音乐教育事业中,在巴黎莫利托大街(Rue Molitor)创立了“玛格丽特·隆-雅克·蒂博国际钢琴小提琴比赛”,并沿用至今,虽然战争影响了隆的公开演出活动,但她还是坚持去一些特殊的场合进行演奏,特别是给一些犯人或俘虏弹奏音乐。

其实,早在“二战”来临之时,隆就有筹办一次国际性比赛的想法,那还是1938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伊萨伊国际钢琴比赛”,她的四位学生有幸参加了此次比赛。“伊萨伊国际钢琴比赛”是由比利时伊丽莎白女王创建的。伊丽莎白是个音乐天才,也是一位优秀的小提琴家。她十分热爱音乐,为了表彰她的老师伊萨伊(Eugène Yasÿe,1858—1931)而创办了这个比赛。隆作为嘉宾,在观众席上观看了学生们出色的演奏,并对他们予以高度评价 ——“参加比赛的四位学生都非常有天赋”。此后,隆有了自己创办比赛的想法,希望学生们不会因比赛规定的时间而受到限制。也正是在那段时间,无休止的战争开始了。隆非常为新一代的音乐人才而担忧,因为他们没有机会去各地参加演出或比赛,所以应该成立一个专业比赛机构,去实现他们的梦想、展示他们的作品,并由此成为青年人的精神支柱,以及为之去努力和奋斗的目标。

2. 第一届比赛

1943年,隆与雅克·蒂博精心筹办了这次比赛,聘请了著名的法国巴黎交响乐团为比赛选手伴奏,并邀请巴黎专业的商业性录音公司为比赛选手全程录音。但是由于政治因素和战争原因,第一届比赛规模较小,参赛者只局限于法国本土,小提琴组与钢琴组各有20人参加。在赛程安排上第一届比赛也与现今的钢琴比赛有很大不同,最明显的地方在于第一届比赛的淘汰赛曲目稍难,而决赛却略显简单。㉙

比赛日期: 1943年11月15至18日

钢琴比赛第一轮(淘汰赛)曲目:

一首奏鸣曲(从以下作品中自选)

贝多芬《“热情 ”钢琴奏鸣曲》

肖邦《b小调钢琴奏鸣曲》

韦伯《降A大调钢琴奏鸣曲》

钢琴比赛第二轮以及决赛的曲目:

肖邦《第一叙事曲》

一首前奏曲,选自作曲家肖邦、李斯特、德彪西

一首当代作曲家的主要作品,选自作曲家福雷、德彪西、拉威尔

经过选手们四天的激烈角逐,第一届比赛圆满结束。这次比赛设置有小提琴组一等奖、二等奖;钢琴组一等奖、二等奖共四个奖项,虽然奖金在当时不算丰厚,但是它给予了参赛者更多的荣誉。隆的学生桑松·弗朗索瓦(Samson Francois)一举夺得钢琴比赛第一名。隆在后来的广播采访中说:“这是一次非常精彩的比赛,比赛曲目是非常经典的,是每位作曲家的代表作,是他们作品的精华所在,让所有人为之着迷。尤其是在法西斯侵略者残酷的精神镇压,国家支离破碎的环境里,给人们以心灵的振奋。”

3. 发展历程

鉴于第一次比赛非常成功,隆和雅克·蒂博决定去发扬它,把这个比赛推向国际舞台,并决定将比赛设定为每三年举办一次。不久,战争结束了,他们从1946年12月开始策划第一场国际性比赛。隆在后来的采访录音中说到他们开始也非常担心,战争刚刚结束,大家沟通相当困难,通讯及传播的方式比较单一,让更多的人知道此比赛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实际上,有23个国家的音乐家参加到这次国际比赛中,隆说:“欢迎大家来到法国,希望年轻的音乐家们出来走一走、看一看,更加了解法国。”但是他们不是来旅游的,他们要刻苦练琴,其中包括52名小提琴选手和93名钢琴选手。从此隆完成了自己的一个心愿,这也是法国举办的第一次国际钢琴、小提琴比赛。而且,这次比赛帮助了很多音乐家发挥了他们的特长,完成了他们的梦想。隆找到了当时著名的唱片公司、唱片制作人及各类媒体记者对此事进行了跟踪报道。有了这么多支持者,这次比赛取得了很大成功。伴随着这次比赛的成功,“玛格丽特·隆-雅克·蒂博国际钢琴小提琴比赛”在音乐界的知名度越来越高。1949年6月20至27日,举办了第二届比赛,奖项非常引人注目,包括丰厚的奖金;广告发放量也相当大,遍布世界各地;著名的唱片公司会和出色的比赛选手签约。丰厚的奖金反映出国际社会对这次比赛的热切关注,很多奖项被著名的音乐制作商、音乐制作人冠名。这次评委数量庞大,有来自12个国家的20位小提琴评委和23位钢琴评委。其中几位专家,既担任小提琴评委又担任钢琴评委,包括英国BBC广播电台制作人、西班牙著名音乐家、俄罗斯著名音乐家和权威制作人,他们都是很有资质的评委。很多评委及嘉宾都是隆和雅克·蒂博邀请来的。在当时,这种国际化的音乐比赛少之又少,最早的音乐比赛可以追溯到在比利时的“伊萨伊钢琴比赛”,另一个则是华沙的“肖邦钢琴比赛”,此外还有“日内瓦钢琴比赛”。现在出现了第四个国际钢琴比赛,那就是“玛格丽特·隆-雅克·蒂博国际钢琴小提琴比赛”。㉚

1949年以后,“玛格丽特·隆-雅克·蒂博国际钢琴小提琴比赛”成为欧洲主要的小提琴和钢琴比赛,也受到法国政府强烈重视。在很多音乐家的强烈建议下,1951年,比赛改为两年一次,奖金大幅提高。例如,1949年奖金为五万法郎;1951年提高到奖金十万法郎; 1953年奖金又提高至二十万法郎。1955年,进入决赛的选手就会得到奖金,并且每次比赛的奖金都在提高。1953年的比赛可以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比赛。第一位苏联选手参加了比赛,还有很多苏联的音乐家担任了评委。而后,隆的比赛又开创了许多新的奖项。获奖选手开始在法国进行巡回演出,建立了“法国青年音乐家组织”,他们帮助很多青年音乐人才,使其在很小的时候就可以接受到正规音乐熏陶。他们巡回演出一次会有三十至五十场,这也大大宣传了“玛格丽特·隆-雅克·蒂博国际钢琴小提琴比赛”,以及在比赛中获奖的音乐家们。不过令人遗憾的是,1953年,蒂博乘坐前往日本的航班撞山坠毁,他不幸遇难。隆在失去最好帮手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独自筹办了1955年的赛事。“功夫不负有心人”,1955年的音乐比赛圆满结束。1957年法国文化部长决定让政府出资,安排比赛中的获奖者在电视上演奏,让全法国人民对法国音乐和音乐家有所了解。1965年,隆最后一次参与这个比赛,当时她已经是91岁的高龄,这次比赛非常隆重,八千份材料发送到世界各地,有250名申请者参赛。自1983年起,“玛格丽特·隆-雅克·蒂博国际钢琴小提琴比赛”实行三年一次的循环赛。第一年是钢琴比赛,第二年是小提琴比赛。第三年则邀请在钢琴比赛和小提琴比赛中获奖的选手在巴黎香榭丽舍剧院(Theatre des Champs Elysees)或者巴黎普莱耶尔音乐厅(Salle Pleyel)举办音乐会。

4. “玛格丽特·隆-雅克·蒂博国际钢琴比赛”的影响

这场盛大的音乐聚会,将法国文化和法国音乐推向世界。在赛事上获得名次的钢琴家,有机会到各国去演出,宣传了法国音乐;其他国家的钢琴家来到法国,也带来了本国的音乐文化,同时了解了法国音乐,起到相互融合的作用。

(1)提升了法国音乐的影响力。在此之前,国际比赛多以贝多芬、莫扎特的古典主义时期钢琴作品,和肖邦、李斯特的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为主。通过“玛格丽特·隆-雅克·蒂博国际钢琴比赛”,包括圣-桑、拉威尔、古诺、柏辽兹、德彪西等在内的法国作曲家的作品纷纷出现在国际性比赛之中,被世人接受,影响力大增。

像玛格丽特·隆、卡扎德絮这样的顶级音乐家,与德彪西和拉威尔有着长期的接触,他们更能理解作曲家的思想、作品内涵,能更好地将音乐完美演绎,他们将自己的思想、演奏方法传授给学生,并通过比赛,让世界对德彪西、拉威尔作品有了新的了解,让世人对法国音乐有了正确的认识。

通过比赛,涌现出了一大批法国钢琴演奏家,活跃在世界钢琴舞台上。他们都曾经在比赛中获得大奖,如法国钢琴家菲利普·昂特蒙(Phillipe Entremont),他的演奏热情奔放,色彩丰富,层次分明,具有特殊的艺术感染力,富有浪漫气息,注重抒情和内在情感的塑造;又如法国钢琴家罗热(Pascal Roge),他的演奏音色透明,指触细腻,充满动力性和浓郁的诗情。

(2)对钢琴演奏技巧进行了革新。隆有着精湛的手指技巧和出色的教学方法,通过比赛,让世界对她的学生有了深刻认识,她的教学方法也被世界广泛认同,尤其对中南美洲的钢琴教育有着深刻影响。由于受到世界钢琴音乐的影响,尤其是俄罗斯、东欧钢琴作品的影响,法国传统的钢琴演奏技巧的改变,从原来纯手和手指的技巧,转变为以肩、肘、腕相互协调的整体肌肉运动。

(3)钢琴品牌选择的多元化。在21世纪初,法国音乐学院多以使用法国本土钢琴为主,其中,又以法国普莱耶尔(pleyel)钢琴为首。在“玛格丽特·隆-雅克·蒂博国际钢琴比赛”之后,法国开始大量使用德国或者美国制造的钢琴,让法国人对钢琴工艺有了新的认识,从音色、材料,到手指触键的感觉,再到钢琴本身的音色及木材的考究等方面,都体现出乐器工艺的重要性。所以说,优美的音乐不仅存在于钢琴家的演奏技术中,而是结合了优质的乐器基础之上表现出来的音乐美。

(4)对中国钢琴音乐的影响。近几十年来,中国的钢琴家多次参加“玛格丽特·隆-雅克·蒂博国际钢琴比赛”,并在自选曲目中,带去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钢琴音乐作品,让世界对中国钢琴音乐加深了了解,促进了中国音乐文化地位的提升。在2004年“玛格丽特·隆-雅克·蒂博国际钢琴比赛”中,中国钢琴家宋思衡毫无争议地获得第一名,并同时获得数项大奖,他通过优雅、细腻、偏古典的演奏,不仅让世界看到了富有活力的中国年轻钢琴音乐家,还大大提升了中国在世界琴坛的地位与知名度。同时,这更是对中国近年来在钢琴音乐教育发展和钢琴教学成果的肯定。

近几十年来,参加过“玛格丽特·隆-雅克·蒂博国际钢琴比赛”的中国选手,已经活跃于国内外琴坛,或投身于我国钢琴教育事业,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玛格丽特·隆这位钢琴教育大师。她所著的《钢琴》一书,很多练习方法和教学理念都被广泛采用。这不仅提高了国内钢琴教师的专业素质,也为钢琴教育输送了新鲜的血液。

通过参加比赛,中国选手了解了世界先进的演奏技术和理念,并把它们带到了中国。通过参加比赛,中国的钢琴演奏者对法国作曲家德彪西、拉威尔的作品有了更好的理解,从而对法国文化和法国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体会。(待续)

注 释:

㉖http://en.wikipedia.org/wiki/Emil_von_Sauer. Quoted in Schonberg, p.317.

㉗http://en.wikipedia.org/wiki/Emil_von_Sauer. Quoted in Heliotes, p.9.

㉘Cecilia Dunoyer,Marguerite Long, A life of French Music,1874—1966.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93,p.114.

㉙同注释㉘,第137页。

㉚同注释㉘,第158页。

猜你喜欢

雅克玛格丽特钢琴家
读书的快乐
逃家小兔
曾担任过12年国际奥委会主席的雅克·罗格逝世,享年79岁
最具有诗人气质的大钢琴家
弹琴与补鞋
玛格丽特拒绝给费雯·丽签名赠书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
晚安,老爸
雅克坚信:法雷奥会继续保持强劲的增势
钢琴家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