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狂人日记》看鲁迅的“狂人”系列形象

2019-11-13唐新

海外文摘·艺术 2019年17期
关键词:夏瑜狂人日记狂人

唐新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 710000)

鲁迅在小说《狂人日记》中塑造了患有迫害狂的精神病人形象——“狂人”,借他之口揭开了几千年来造成国民精神苦难的秘密。此后,鲁迅由《狂人日记》发端,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狂人”形象,如魏连殳,疯子等。

1 “狂人”诞生的精神原型和创作启发

“狂人”这一文学典型的诞生并非源于空中楼阁的想象,或是奇闻异事的道听途说,鲁迅在精神上传承了中国的士人传统,在创作上借鉴了西方文学的技巧和立意,“狂人”是鲁迅“杂取种种人,合为一个”的结晶。

自汉魏以降,中国形成了历代特有的狂士传统。所谓狂士乃真正有才华的士大夫,大都桀骜不驯,不拘世俗礼节,性格狂放,敢于说真话,做真人。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对于竹林七贤等狂士持欣赏立场,特别是对阮籍、嵇康青眼有加。在嵇康眼里,纲常名教使得这个社会充满了虚伪和欺诈,压抑了人的自然天性。阮籍和嵇康彰显的“越名教而任自然”立足于自然人性论的人文主义精神与“非汤武而薄周孔”的怀疑精神,构成了鲁迅与他们展开精神沟通的桥梁。

鲁迅不仅在传统的土壤中扎根,而且从西方文学中吸收受了养分。鲁迅的《狂人日记》对果戈理的同名作品在艺术上进行了创造性的学习借鉴。在体式上,这两篇小说都采用了日记体,用不同时间的日记片段将小说连贯起来。此外,两篇《狂人日记》在情节、构思上也有借鉴。如两个狂人走上街头,却看到街上有人们要迫害他们的蛛丝马迹;都写到了狂人遇到了一条狗,怀疑狗对自己抱有陷害的企图。此外,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十分喜爱德国哲学家尼采的著作。1920年,鲁迅用白话翻译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序言,并发表在当年的《新潮》杂志上。鲁迅信奉的进化论是尼采式的人文主义进化论,即人要树立独立自由之精神,由“末人”向“超人”进化,也使得鲁迅笔下的“狂人”都带有尼采式的光芒。

2 石破天惊的“狂人”形象

《呐喊》、《彷徨》中的“狂人”形象肇始于《狂人日记》,可以说《狂人日记》就是鲁迅小说的总纲目和宣言。首次通读全文后,往往读者会不禁思考:狂人在日记中留下的话究竟是真言还是疯语?然以早愈的狂人究竟是否真的病愈?毕竟读者都有这样一种常识:人一旦患了精神病,治愈的希望是很渺茫的。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鲁迅在第一则日记的首句用了一个常见的意象符号——月亮。狂人看到月亮之后,便开始了他疯子式的呓语。在西方文学传统中,月亮被视为疯癫病的诱因,理由是月亮的阴晴圆缺影响着人的情绪。而中国古典传统中,月亮代表着清澈、明亮,使人神志清明。鲁迅把月亮的中西两个含义结合在一起,采取了象征上的复调。从表征上看,狂人借由西方传统下的月亮进入疯狂发病的状态;实际上,狂人看到的月亮是东方文学传统下使他清醒的月亮,他在月光下开始觉醒了,因此狂人说“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

狂人的突然发疯:原先合理的,现在看都不合理了;原先习以为常的,现在觉得十分可怕。狂人质问道:“从来如此,便对么?”这句石破天惊的呐喊正是狂人背后的精神内核,也是《狂人日记》最点题的文眼。这句话强调的就是五四的“怀疑精神”。它告诉我们要“怀疑”而不是“肯定”,要独立思考而不是盲目顺从,因为“从来如此”都可能是错的。怀疑精神激活了沉睡的知识分子,发现中国人原来一直处在蒙昧的状态中而不自知,被残酷的食物链法则禁锢着。狂人发现的这个法则便是“吃人”。

黑格尔认为中国其实是一个没有历史的国家,“……一种终古如此的固定的东西(即固定特性的无休止的循环)代替了一种真正的历史的东西。”因此,狂人翻看的历史书是“没有年代”的,因为没有年代和时间,中国历史也就没有推进过,中国人没有摆脱愚昧的原始状态。狂人最后在字缝里发现了潜藏在仁义道德下的秘密:“吃人”。原来作为“正确”的、“正常”的、“从来如此”的社会意识存在,在狂人眼里充满杀气。鲁迅借此贴切地揭示出中国几千年专制文化的本质,同时又符合精神病人的特殊思维与言语。

3 不同特质的狂人类型

综观“狂人”形象系列中的人物,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属于被毁灭的狂人。例如夏瑜、疯子等。在《药》中,夏瑜的鲜血被华老栓做成人血馒头给儿子吃掉了。小说中夏瑜没有正面出场,鲁迅通过茶馆里各色人等的聊天场景、夏瑜刑场场面的描写以及华老栓为儿子治病的情节侧面塑造了这一悲壮而孤独的“狂人”形象。夏瑜作为革命的先行者和启蒙者,从未获得民众的理解,在他们眼里夏瑜不说“人话”,“简直是发了疯了!”。《长明灯》中的疯子吹熄庙里的长明灯不成,想要放火烧庙,引起了全屯人的恐慌。那盏“还是梁武帝点起”的长明灯,象征着吃人的礼教制度。疯子继承其父不安分的叛逆性格,矢志不移地去做自己认定的事,妄图解救大众。然而疯子最终的结局只能是被囚禁在庙里,渐渐被那盏长明灯反噬。

第二类属于被妥协的狂人,他们清醒地选择了自我和解。魏连殳和吕纬甫以不同的方式与社会妥协。在社会现实的“教育”下,魏连殳选择了妥协。他经历了朋友的疏离、自己的失业,最后连他挚爱的房东的小孩子大良、二良,也在大人的唆使对他随意践踏。在碰得头破血流之后,魏连殳投降了,他去做了某师长的幕僚。而先前鄙夷他的人,此时便如苍蝇一样哄上来纷纷巴结交好。魏连殳先前是怀着满腔的热忱和爱去看待世事、怜悯人生的,反遭到人们的唾弃。现在,当人们“热爱”他、恭维他时,他则完全改变了以前的人道主义者的态度,而以世俗的方式报复人们——要大良、二良给他磕头。中国人深人骨髓的奴性,令魏连殳更加痛苦,所以,这些报复并不能给魏连殳真正带来快意,他以一种自戕的方式嘲弄自己的报复,加重他的痛苦和绝望。吕纬甫在经历了许多坎坷之后,也放弃了先前的信仰,由一个追求个性解放、勇于向习惯势力挑战的叛逆者,变成一个泯灭个性、为他人苟活的普通人。他虽然秉持了善良和温厚,但已经没有了属于自己的精神空间,只是为了安慰母亲而存在,在琐事中成了一个消极应付生活的人。

第三类狂人属于无路可走的类型。就是N先生、涓生这一类,他们有着清醒的头脑却找不到出路,“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N先生是个受过新思想洗礼的进步知识分子,由于封建习惯势力强大,由于辛亥革命的不彻底,他在社会上不断碰壁。他以自己剪辫子、装假辫子、取下辫子的遭遇,谴责中国封建传统文化的腐朽,批判国民性。面对令人痛心和愤慨的社会现实,他只能躲避,留下满腹牢骚,不知何去何从。涓生是勇于冲破封建婚姻桎梏的“狂人”,涓生在勇敢地走出反叛传统的第一步,与爱人子君同居。然而,吃人的社会并未为涓生这样的自由恋爱的知识青年预留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之后很快二人便在琐屑的家务劳动中磨平了热情,回归了旧俗传统。而涓生是清醒的,为了拯救自己,狠心抛弃了子君,导致了后者的悲剧。最后涓生只能留下无尽的悔恨,不知前途何在、未来何为。在这场爱情的悲剧中,个人的反抗是那么渺小、徒劳,个人最终坠入了黑暗。

如今,作业电子化已成为越来越多老师的选择,一些企业也推出了相关手机应用软件。调查发现,不少类似应用软件存在种种问题,有学校推荐使用的应用软件甚至会自动弹出游戏链接,相关乱象亟待整治。

4 “狂人”形象的特点

鲁迅笔下的狂人最大的特点即带有自叙传色彩,他们和鲁迅一样都是清醒与怀疑交织的孤独者。鲁迅少时家道中落,很早就担负起家庭的责任,惨淡的现实使他早熟,也令他看透了世态炎凉。在日本的求学时的幻灯片事件,同样在鲁迅心中烙下深刻的烙印。他对人性有着深刻的清醒和彻底的怀疑,所以对于自己从事的启蒙道路其实是有隐忧的,他并没有表现出五四青年一样昂扬的乐观情绪,他甚至担心自己是否也逃离不了以失败作为结局的宿命。一方面,他期盼过自己应该要像一个真的诗人一样,要做一个真人,“作至诚之声,致吾人于善美刚健者”,要把中国人也集体改变起来,要用文艺去改造社会。另一方面,他面对现实,他经常感到孤独寂寞,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发现自己“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

鲁迅一直在怀疑人生,起初在《狂人日记》中怀疑觉醒者的归宿,然后又在《药》中怀疑启蒙者的献身意义和革命意义。如果说《在酒楼上》抒写的是对启蒙者的壮志不能酬的无奈,那么在《孤独者》中就直抒胸臆地抒发了反抗者的绝望与孤独。在鲁迅的内心里,他经历的是一个不断失败不断失落不断绝望的过程,从自我表达的意义上来看,《伤逝》也反映了鲁迅的内心自省,也是一部反映启蒙者内心孤独落寞、不断思考人生价值、社会未来前途的内省作品。这种焦虑是当时启蒙者的普遍心理特征,真实而充满矛盾,也是作为现代启蒙者代表的鲁迅自己的富有强烈自省意识的精神自叙传。

对狂人而言,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最终,这些狂人不是毁灭,便是投降加入吃人者的行列。“狂人”形象的深刻在于,他对吃人的反省,即是指向社会的,也是自我剖析的,所以狂人突然领悟到自己也是尝试吃人者时,眼神里充满惊悚和绝望。鲁迅进而揭示出那些居于社会底层的被压迫的民众,以其惊人的愚昧、麻木,与统治阶级一道共同构成了社会的黑暗。“狂人”的形象,凝聚着鲁迅及同时代叛逆知识分子深刻的人生体验,寄寓着鲁迅的理想,同时又包含着鲁迅对中国社会的一种悲观情绪。正如他自己所说,“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鲁迅在悲观和绝望之中蕴含着一种现代生机精神与不屈的挑战意志。

注释

①鲁迅.鲁迅全集[M]第1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538.

②鲁迅.鲁迅全集[M]第1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444.

③鲁迅.鲁迅全集[M]第1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451.

⑤鲁迅.鲁迅全集[M]第1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469.

⑥鲁迅.鲁迅全集[M]第2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59.

⑦鲁迅.鲁迅全集[M]第1卷.北京: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66.

⑧鲁迅.鲁迅全集[M]第1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02.

⑨鲁迅.鲁迅全集[M]第1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439.

⑩鲁迅.鲁迅全集[M]第2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82.

猜你喜欢

夏瑜狂人日记狂人
狂人的批判
狂人
周豫才著 “狂人”的那一晚
在博尔塔拉留影
鲁迅《狂人日记》的隐喻式写作风格探讨
《狂人日记》的深层意蕴论析
浅谈《狂人日记》中的隐性对话
鲁迅对人性的考察和有关国民性的改造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体会
“比较”引我们走近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