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书法教育之我见

2019-11-13王孜

报刊精萃 2019年8期
关键词:书法艺术书法大学

王孜

咸阳师范学院于右任书法学院 书法1702班

书法是中国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今书法教育迅速发展,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多体制的态势,在大学书法教育方面,近些年来发展规模速度很快。然而,大学书法教育多年以来一直在相当低的水平徘徊,总体上在教学体系、模式和内容上,尚缺少统一完整的教学大纲,没有一个完善的万能的教学模式。因此各学校的书法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方面出入较大,各方面的发展颇不平衡。以下是笔者在书法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看法,在此与诸同行专家交流切磋,以期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书法教学现状

书法,已渐渐走进大学课堂,成为某些高等院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更是师范院校的一门职业技能训练课。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书写技能,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书法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是现代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我们民族艺术精神的结晶,是文化的一种概括性表现,是高超的,又是平易的。但是目前我国的书法教学却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1.缺乏科学的书法教材。不能说中国目前缺乏书法教材,但大多数书法教材只是书法常识书籍的改头换面,既无对教学内容上的重点把握,亦未看对教材体例编写上的明确展示;作为教材,它们在许多情况下似乎是不甚“称职”的。而更重要的是:在教材中很少有对“书法教育”这一命题在观念上的清理与把握。比如,什么是书法教育?书法教育与写字教育之间互相依存又互相独立的关系是怎样的?书法教育与书法教学的关系是怎样的?书法教育与美术教育之间的异同点在哪里?在书法教育中,教学法、教学大纲、教学说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如何?许多名为教材的书籍其实对这些问题根本未去想过一想。

2.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合理。对目前全国高校而言,除了美术院校或部分高等院校的书法专业以外,大学书法课的开设,大都是以公共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出现的,课时一般都在30课时左右。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基本掌握汉字的书写方法和书写规律。但是,大学书法课往往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原因在于我们对这门课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教学过程等均缺乏科学而有针对性的研究。

传统书法艺术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就如同似曾熟悉,实际已是非常陌生的亲人,其间,有一个相知、相认、相识的过程,有一个由熟悉到了解,到亲近的过程。而时下一些大学的书法教育采用的仍是应试教育的模式,安排几个有限的全校性选修学时,由有兴趣或为获得几个公共性选修课学分者报名,发上一本价格不菲的教材,满堂灌输几个备考的知识、概念,形式主义地操作几下笔墨纸张的书写实习。这样的所谓素质教育实在离古人书法之道远矣。

具体而言,首先,在教学内容上,我们更多注意的是书法技法的讲授和训练,包括笔画、结构、章法和各种书体的特点及其把握,而忽略或缺乏对书法艺术美学品质的探研。其次,在教学方法上,经常一味地机械地“抄贴”,死记硬背。这种只注重“应当如何写”,而不知“为什么要这样写”的状态,影响了学习者主观能对性的发挥,使得书法教学的效果不理想,更谈不上到达书法艺术的彼岸。

二、书法教学策略

中国书法最能表现情感、表现自我,其文字也最富有情感内涵,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并且书法有益于培养人的多方面的素质,有助于激发人的创造力,等等。书法,作为极具浓厚民族色彩的一种艺术,虽然教学无法照搬西方教学模式,但是迫切需要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必须敢于突破旧有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模式,结合书法艺术自身诸多特点给予重新审视并进行大胆改革。

1.注重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欣赏先行,技法随后。在书法教学中,书法教师关注较多的是书法技法方面的教学,而如何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是当前书法教学中的一个薄弱又被忽视的环节。因此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是书法教学中一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从客观上讲,书法教学中的技法课讲授起来是比较容易的,不外乎是从用笔讲到结体、再到章法,剖析、讲解、示范、临写、习作点评等一些习惯式的常规教学,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则一直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同时,也存在着教师讲得吃力、不厌其烦,学生则听得逐渐兴趣索然,其结果必然是大大丧失了学生的学书热情和兴趣,而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因此书法课首先应采用学生与教师互动的欣赏来抓住学生的心理,这样不仅有利于以后的技法学习,更有利于下一步教师对学生有效地实施欣赏能力的培养。

2.要营造一个良好的书法艺术熏习环境。大学书法教育应打破体制上的束缚,理顺大学书法教育不等同于一般性公选课的思路。根据学校本身条件,开设讲座,举办书展,并担任大学生书法社团顾问,指导学生正确开展书法活动。学校图书馆应加大书法经典和书法重点期刊采访的投入,努力为学生们在校园内营造一个良好的书法艺术熏习环境。大学书法教育应根据大学生自学感悟能力较强的特点,侧重于引导学生如同归宗认祖,返乡寻亲一样地学会如何鉴赏古代书法艺术的经典,熟悉历代伟大的书法家,感悟传统书法艺术的真缔。在注重培养大学生们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激发他们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感的同时,精要地向他们传授运用汉文字及笔墨纸张、临读经典及创作书法艺术作品的基本常识,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们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学生把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和人文精神与书法艺术融合在一起,把学生引导到“书如其人”的治学之道上来。

3.建立书法艺术观。在教学中,教师要强调书法的艺术特性,引导学生转变观念,从艺术的高度认识书法、理解书法,走出书法学习的误区。书法创作是使心中之“意”化为“象’,而书法审美则是通过“象”生发和品味出“意”在书法审美过程中,通过我们主体情感的植入和参与,创造出不可言传的审美意象,从而获得创造的快感、审美的满足感和精神的享受。

4.运用文学知识,丰富书法教学。书法是一门个性很强的艺术,不同的时代就有不同风貌。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明尚态就是公认的说法。不同个性的人就会写出不同风格的字,同一种碑帖,每个人临写得不一样,就像文学理论中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时书法也非常讲究人的修养。人们常说的书卷气,就与文学素养有关。在教学中加强对文学知识、历史典故、诗歌文赋、古文字学等方面的知识,都有助于启发和诱导学生热爱书法,学好书法。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古代文学名篇,能启迪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真善美的优良道德品质。让传统文化的精华,渗透到学生心灵深处,会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书法是中国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今书法教育迅速发展,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多体制的态势。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大学书法教育仍存在种种困惑和不利的发展局面。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地探索,寻找大学书法教育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书法艺术书法大学
书法
“留白”是个大学问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浅谈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至善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
气酣势畅 沉雄洒脱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