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自主学习,构建和谐课堂
2019-11-13黄馗
黄馗
福建省宁化县淮土中心学校,福建三明 365400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阐明了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实质。教师要引导、促使、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最终达到解决问题,学会学习的目的,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为了调动学生主体作用。教师主导,我觉得有二层意义:一是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起“主”要的作用,二是提醒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起“导”的作用。鉴于此,面对学生差异,我有以下的想法与尝试:
一、精心设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材无非是例子”这一观点已随着课改的进行,逐步为大家所感悟。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有意识且有效地挖掘和利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进行教学设计,用问题带动学生尝试,给学生尝试、感悟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课改课堂教学的关键。
如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我首先安排复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内容。(1)计算10.25÷125。(2)回忆并说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然后导人新课;10.25÷12.5,提出思考问题:①除数是几位小数?②怎样使除数转化成整数?③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该怎样?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应该怎样计算?让学生在复习102.5÷125 的基础上根据教材提示,自已运用已有的知识主动领悟新知识。在讨论解答的过程中自己学会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难、并不新,它可以在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感悟而来,从中培养他们的学习意识和信心,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就如建构主义所强调的:学习,不可能是简单的信息积累,它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学习过程,也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信息资源互动交流的结果。
二、引导倾听,捕捉课堂学习资源
多年教师生涯,我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学生不善于倾听别人。指名回答问题时,往往一个同学还没回答完,便有人插话或是一直在喊:“让我来,让我来。”甚至于有的干脆不听、做小动作;相同答案也会出现多次。学生更多关注的是老师能不能叫自己来回答,而不是别人的回答能带给自己什么。这是因为,平时的教学中,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我们更多关注于结果,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也不大注重引导坐在座位上的学生如何听、如何想。我们能做到鼓励回答精彩的学生。而很少郑重其事地鼓励那些认真倾听的学生。久而久之,那些基础好、思维灵活的学生便急于表现自己,抢着回答,而那些基础较差、反应较慢的学生因为难以有这样的机会,就会懒得倾听与思考。
课堂教学,我们首先要让孩子明白听的重要,更重要的是还要做到使学生在听中生疑、听中解惑、听中积累、听中成长。比如让学生说说“5,4,3,2,1”五个数中,你认为哪个数字最与众不同,并引导学生运用“先耐心把话听完整,听懂意思;再细心区分出数学观点”的思路进行评述;组织学生开展“看谁说得最有理由,看谁听得最专心,看谁的思辨能力最强”等系列活动。
倾听是把金钥匙,它能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交流空间:从同班同学的讲述中,他们能了解到更多信息,获得不同思想;在信息互动、信息融合过程中,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产生思维的灵感。因为,这是基于他们同等层次、站在他们同等知识经验角度对所学知识理解与表达。他们的叙述,是用他们自己所能理解的语言来表达的,有着他们年龄所具有的特征,更利于他们的理解。
三、实现对话,促使课堂多向交流
对话,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对话,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改革,它具有特定任务,要服从于一定的教学内容。是师生、生生相互作用、共同活动的过程,是师生平等的交往过程中的心灵的交流、思想的碰撞、精神的相遇相知。
要实现新课程所倡导的课堂对话,教师要放下自己的“权威”,心甘情愿的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要知道,我们和学生的平等对话并非是给予学生的恩赐,而是课堂本质所在。数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学内容”这一话题实现合作交流,让学生获得发展。而把握动态的对话过程和相对固定的话题之间的的和谐和统一是教师所要做到的。教师要把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体验进行整合分层,把抽象的教学目标分解成不同层次又互相联系的问题情境,从而引出“分话题”,实现分层推进。同时又要在各个阶段留有一定的个性思维空间。实现对话,需要教师创设偷悦的对话情境,需要教师给学生以更多的关注,更细心的观察,更好的倾听;还需要教师把握好对话的时机,在知识的重难处引发对话,挖深挖透知识点;在疑惑模糊时引发对话,去伪存真,明晰认识;在易混淆的问题和概念上对话,明确内涵,区分外延;在问题开放处引导对话,活跃思维,拓展思维。
课堂对话的实现,是教师的主导作用的体现;有利于实现教师对学生的真正引导,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有利于实现学生间的密切合作,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成为他们展示个性的舞台,表现自我的天地。
四、激情投入,营造情感课堂
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以人为本,要求把知识渗透于情感中进行传授,在知识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知识与情感融于一体的载体。就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的:“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精神怎能鼓舞人呢?”“如果按着教学法的批示办事,做得冷冰冰的、干巴巴的,缺乏高昂的热情,那是未必会有什么效果的。“赞科夫语,这是因为”未经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
在课堂上,如果教师冷漠,那么学生听课也必然冷漠;教师无激情讲课,学生必然无激情听课;教师无真情讲课,学生必然无真情听课。没有激情,课堂教学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真情,师生即使面对面,也会背对背。只有激情和真情才会在师生间产生一种互相感染的效应,从而使教师发出的一切信息都畅通无阻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表情动作来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情感,达到与学生心灵交流的目的。如赞许的的点头、会心的微笑、亲切的抚摸费美的手势等都可表达教师对学生的爱心,使学生有被重视感和关怀感,从而带动起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实现信其师,听其道”。实践证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全身心投入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对课堂的心理投入。
总之,课堂教学,应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认知的过程,教师要做到“主”有法,“导”有度。让学生掌握知识是根本,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发展,让他们自己找到并发现所要学习的知识,最终悟出学习知识的方法,才是新课标下构建和谐课堂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