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2019-11-12吕学芬王强
吕学芬 王强
【摘 要】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特点,用以辅助临床诊断。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至我院就诊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98例作为研究组,选取来我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98例作为普通组,采集两组实验对象咽拭子标本进行肺炎支原体培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儿童MP阳性率明显高于普通组,(P<0.05);研究组中年龄低于1岁的患者MP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区间,高于普通组中同年龄阶段,(P<0.05);研究组中MP阳性的患儿均出现发热、咳嗽,伴有扁桃体红肿发炎和咽喉部位充血。结论:确诊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进行细菌培养,操作简便易行。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中图分类号】 R375+.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9-261-02 上呼吸道感染属于小儿常见病,发病季节具有特异性,在春秋两季时发病率较高。以往,病毒被认为是导致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近几年来研究发现肺炎支原体(MP)也是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的致病病原体之一,且呈逐渐增长趋势。若治疗不及时将会引起支原体肺炎,严重者危及患儿生命[1]。本文主要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便于改善患儿预后。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现作以下详细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至我院就诊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98例作为研究组,选取来我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98例作为普通组,研究组中男童与女童的比例为61比37,年龄<1岁的患儿有31例,1至4岁的患儿有47例,5至8岁的患儿有12例,9至12岁的患有8例,平均年龄为(4.9±1.5)岁;普通组中男童与女童的比例为59比40,年龄<1岁的儿童有29例,1至4岁的儿童有45例,5至8岁的患儿有14例,9至12岁的患有10例,平均年龄为(5.1±1.3)岁。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分布以及性别比例方面均无明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同期比较。本研究项目已通过科室审批,下发有正式资质认定文件。
1.2 方法 护理人员在两组小儿咽峡部位,使用浸有生理盐水的无菌棉签收集咽拭子标本,使用MP选择性培养液进行培养,用力旋转拭子,挤压瓶壁,丢弃拭子后加入培养基瓶盖,摇匀接种液体,在环境温度37℃下培养12-24小时,观察培养结果。MP阳性时培养液体变为澄清,颜色有紫红色转为黄色[2]。液体出现混浊表明出现杂菌污染,需重新取样再次培养。培养液颜色在一周后保持不变认定为阴性。医务人员需要详细观察临床病症和并发症,患儿还需接受血常规检查,抽取2ml静脉血检测C-蛋白水平。MP阳性:血白细胞(4.2~11.6)×109/L,C-蛋白低于8mg/L,中性粒细胞分类为0.4~0.72。
1.3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儿童不同年龄区间的MP培养结果;(2)记录研究组临床病症和特点。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统一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运算处理,采取X2检测,检测后的P值小于0.05时认为组间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区间MP阳性培养结果 研究组MP阳性率为32.65%(32/98),普通组为27.55%(27/98),研究组儿童MP阳性率明显高于普通组,(P<0.05);研究组中年龄低于1岁的患者MP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区间,(P<0.05),见下文表1。
2.2 研究组MP阳性临床特点分析 研究组中MP阳性的患儿均出现发热、咳嗽,伴有扁桃体红肿、咽喉部位充血增生、颈淋巴结肿大,胃肠道症状较为少见,未见鼻窦炎、眼膜充血、疱疹和口腔溃疡等症状。
3 讨论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该病在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主要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鼻腔、咽或喉部的急性炎症。研究认为原发性上呼吸道感染中超过90%的患儿都由病毒感染引起。近几年来研究发现肺炎支原体(MP)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呈增长趋势。肺炎支原体(MP)是可独立存活的最小单位微生物,其生物结构与细菌、病毒都有类似之处,MP表面无细胞壁结构,细胞膜共有3层[3]。近几年,小儿肺炎中MP感染诱导占比有上升趋势,在MP爆发年份可超过30%,非密集爆发年份为10%~20%。导致小儿患慢性咳嗽疾病的诱因中,MP感染比率呈上升趋势。有关小儿因MP引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报道频次不高。
在本文研究中,研究组患儿中MP阳性率为32.65%,普通组健康小兒为 27.55%,不能完全确定无假阳性存在,研究证明儿童上呼吸道部位可隐性携带致病MP。研究组中低于1岁的婴儿MP阳性率为18.75%,与组中其他年龄段阳性率相比更低,但明显高于普通组中同年龄段儿童,证明MP是造成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重要的病原菌之一,且年龄大于1岁的患儿中发病率更高。患儿检出MP阳性时,C-蛋白水平未见异常升高,周围血白细胞仍在正常范围内,常规化验无法将其与病毒感染进行区分。分析MP感染临床表现,可知咳嗽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病原菌感染,患儿多为刺激性干咳,胃肠道症状极少,患儿扁桃体会发生红肿。有报道指出,阳性MP患儿发生MP肺炎比例显著高于阴性患儿,其原因在于MP培养过程中,主治医生通常使用病毒感染导致上呼道感染疗法为患儿进行治疗,未能及时对症用药,致使肺部更易暴露在MP中发生侵袭。
综上所述,对于无法确定的小儿呼吸道感染类型时,可进行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该方法操作简便,安全性较高,对于指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临床诊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陆定,刘诗强,庄丽宝,龚淑珍,阮善,周颖. 肺炎支原体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6(03):205-207.
[2] 邹国锋.肺炎支原体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探讨[J].当代医学,2013,19(02):109-110.
[3] 沈仁君. 肺炎支原体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9):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