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患者实施连续护理的效果
2019-11-12孙萌
孙萌
【摘 要】目的:观察连续护理在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0月-2019年5月在我院实施心脏冠脉搭桥术的患者54例作为实验样本,依照摸球法加以分组,对照组与研究组的患者均为2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行连续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研究组6min步行试验、FVC、FEV1、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护理对改善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患者的肺功能、生活质量、机体耐力效果确切,可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
【关键词】连续护理;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0--02
冠脉搭桥术在临床中又被称之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最为科学有效的冠心病治疗手段。但手术对患者的治疗工作而言仅仅是一部分,还需要给予连续性的、全面性的、系统性的护理干预,以保障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康复质量,这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1]。连续护理是通过紧密连接个环节,并开展细致有序的护理指导,积极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本文抽取2017年10月-2019年5月在我院实施心脏冠脉搭桥术的患者54例作为实验样本,现评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抽取2017年10月-2019年5月在我院实施心脏冠脉搭桥术的患者54例作为实验样本,依照摸球法加以分组,对照组与研究组的患者均为27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为17:10,患者年龄47-76(56.3±4.5)岁;病程1-7(3.8±0.6)年;研究组患者中男女比为15:12,患者年龄48-75(55.8±4.6)岁;病程1-8(3.9±0.5)年。比较两组患者间的以上基本信息,可知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备对比价值。
1.2 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的内容:入院时给予患者基础健康宣教,加强饮食、用药指导和心理疏导;术前交代相关注意要点,做好准备工作;术后需做好生活干预、康复指导。研究组连续护理模式的内容:(1)组建专门的连续护理小组,由IUC、手术室护士及病房责任护士作为小组成员,要求组员必须具备专科理论知识扎实、心理素质高、交流能力强、工龄≥5年的条件,经连续护理学习培训考核合格;对患者护理需求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其疾病、治疗知识的认知能力,明确患者方面的预期护理目标;(2)护理要点:①入院时责任护士负责将病区环境、探视制度及规章制度等介绍给患者,促使其快速适应环境,保持积极乐观心态,邀请手术成功病例现身说教,并对治疗经验进行分享,以提升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念;②术前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讲解吹气球法锻炼肺功能的作用,并介绍下肢蹬球、早期进行床上和下床活动的重要意义,提高患者配合能力和依从性;手术室护理人员负责开展术前访视工作,对患者病情加以掌握,并对术中注意事项加以介绍;ICU护士负责对ICU环境、会涉及到的仪器设备、注意要点等进行介绍;③术后给予患者镇痛治疗,气管插管拔除后2h确定恢复平稳生命体征后进行吹气球、下肢蹬球训练,并进行坐起-床旁活动-步行-上下楼梯等康复训练,以患者耐受程度为依据适当延长运动时间,增加运动强度;积极预防并发症,④加强出院健康指导,叮嘱患者保持合理膳食,坚持进行康复锻炼,遵医嘱用药,教会其自我护理方法。创建病友微信群,定时进行电话随访和家庭探访,将延续性护理提供给患者。
1.3 观察指标采用超声肺能仪监测患者的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FVC(用力肺活量)等肺功能指标;计算6min步行试验;利用GQOL-74(生活质量量表)评定生活质量,得分与生活质量间呈现正比关系[2]。
1.4统计学处理数据的分析借助SPSS22.0统计学软件完成,以( )描述计量资料并作t检验,若P<0.05,则可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肺功能指标FVC(71.57±10.01)%、FEV1(69.23±11.01)%及6min步行试验(356.25±89.41)m、生活质量评分(97.86±11.84)分均比对照组(63.26)%、(59.26±12.55)%、(286.42±69.57)m、(88.27±11.90)分高,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臟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术是临床首选的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方法,其可将冠心病系疾病症状有效解除或改善,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但若护理方法选择的不恰当或护理干预不适宜,会导致并发症发生风险和病死率增加。鉴于此,需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患者的护理干预[3]。
连续护理属于新型护理模式,其特点在于综合性、系统性、整合性三方面。该护理方式通过持续改进和优化不同健康状态下、不同照护环境中的医疗服务质量,可对医院过渡至患者家庭自我管理的这一特殊时期进行有效完善。通过对心脏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术实施连续护理,不仅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还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增强其机体耐力,安全可行,促进预后恢复,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并提升其生存质量[4-5]。
本次实验结果为:研究组患者的6min步行试验、FVC、FEV1等肺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得到以下护理体会:连续护理对改善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患者的肺功能、生活质量、机体耐力效果确切,可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
参考文献
杨晓晶,徐凤梅,单海丽,等.护理干预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5):2645.
孟海艳,郑艳华,白雪,等.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及护理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4):262-263.
陈英.普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体会[J].健康大视野,2017,20(9):225-225.
杨珏慧,谢萍.普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体会[J].健康大视野,2018,21(15):269-269.
宋丽英.对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实施连续护理的效果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8):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