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本流向对经济热点的影响

2019-11-12张泽宇

财讯 2019年3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

张泽宇

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十年来资本流动相关项数据的分析,研究资本流动方向对经济热点的影响,进一步主要在我国东部地区形成了例如环渤海经济圈,津京冀一体化经济圈等经济热点,加快了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优化了资源的合理配置。

关键词:资本要素;资本流动;经济发展;经济热点

一、资本对经济增长、经济热点形成的影响

本文将我国地区分为三浦任四或,分别为西部、中部和东部,来研究其资本的形成及流动过程。西部包纬雪: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中剖泡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东部色啧亏: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

(1)各地区近十年来资本流动的动态分析

下面本文将从最近10年间的数据中总结与归纳资本流动的方向及其对经济热点的影响作用。

1.货物和服务净流出方面

近十年来,我国经济水平得到子决速提升,各省之间的贸易往来也逐渐增多,货物和服务净流出项也有一定程度的變化。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货物和服务净流出项呈现逐年加大流出的态势,而我国东部地区一直呈现货物和服务净流入态势,顺差在一定程度内上下浮动。在2007年至2016年中,西部地区货物和服务净流出额从-4577亿元逐渐增大到-35030亿元,逆差扩大了将近8倍;中部地区的货物和服务净流出额从-536亿元扩大到了-21287亿元,贸易逆差扩大了将近40倍,并且中西部的贸易逆差呈现逐年加大的趋势,不断扩大,资本流出程度是越来越大,金额数也是逐年上升。

2.资本形成总额方面

由于数据的庞大和繁杂,并且不易获得和计算,本文粗略地计算了近十年来关于资本流动方面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发现其中的规律。

最近十年,东部省份资本总额增加是迅速巨大量的,2007年时为76692亿元,迅速升至2016年的203310亿元,扩大将近三倍的总量。在2016年,中部地区资本总额达到了115872亿元,西部地区资本总额也达到了107805亿元。东部省份资本总额几乎为中西部总额之和,我国的经济重心也在东部省份,这主要形成了东部地区发展经济区域,例如环渤海发展圈,津京冀经济圈以及长三角经济圈等。

近年来,我国东部省份资本总量仍然占主要部分,其次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所占份额最少。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

根据东中西部省份的平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额,从2007年至2016年各个地区该项数额均在逐年攀升,东部地区该项数额从2007年的72311亿元迅速升至2016年的25%巧亿元,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该项数额也分别从2007年的34231亿元和28250亿元升至184277亿元和157195亿元,涨幅巨大,固定资产投资直接可以表现为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在近十年时间里,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地区的资本积累额也在逐年增加。

二、结论

从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资本存量逐年增加。资本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至关重要,资本要素被称为“带动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资本的流动影响着地区省份GDP的增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应该注重提升我国经济总水平的同时,侧重于各个地区省份的协调共同发展,扶持贫困地区,发展落后省份。在预算转移支付方面的数据分析中,我国的资金是从东部省份向中西部省份流动的,巨i勿页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起着明显作用,这体现了我国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中最大化地缩小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异,使得我国顺利在2020年实现全体小康的目标,消除贫困县区,提升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三、政策建议

(1)加强国家财政调控,引导资金合理流动

2000年左右,我国开始加强对贫困落后地区的经济建设,制定了一些倾斜政策,例如西部大开发政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中部崛起发展政策,同时政府的财政预算转移支付也大大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投入,加大地区的劳动力人员补偿、促进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等,由国家控制的财政预算转移支付必不可少巨十分重要,预算转移支付能够增加中西部省份的资本要素数量,给贫困地区带去资金,进行经济建设。另一个方面看,东部省份的发达程度要大于中西部,相应的资本回报收益会超过中西部省份,假设我国的资本总量是一定的,资本逐利性必然会导致其由中西部向东部省份流动。为了资本的最大化利用,原则上是应该降低在回报率低的省份投资,加强在回报率高的省份投资,这显然和共同富裕目标不一致。由此来看,正确的措施为不影响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条件下,利用政策措施适当吸引资本向中西部地区流动,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预算转移支付,增加对中西部的企业投资规模,对中西部地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中西部地区对资本的引导能力,进行资本积累。

(2)健全金融机构体系,促进资本合理流动

一是,对于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体制改革,激发内部人员的积极性,进行多项融资渠道的创新改善,提高经营效率,减少繁琐的多项业务申请,减少融资成本,使商业银行在融资过程当中更加有竞争力,能吸纳更多的资金进入。二是,可以建设更多的商业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吸引外资进入进行股份制改革,增强资金活力,在金融机构市场上创造竞争的氛围,增加国有银行的危机感。进行有区别的银行管理设置体系,在中西部贫困地区鼓励银行进行分行建设,拓宽经营范围。

(3)发展资本市场,营造区域性经济热点

一是,鼓励创新型公司进行上市融资,增强互联网等新兴公司的发展,进一步扩展创业板块,进一步扩展创业板市场的上市条件,积极引导创业板企业向一级市场的转变,进一步扩展资本市场。在资本市场上融资进行扩张企业,善于利用一个个融资工具,进行融资渠道的创新,利用上市发行股票,吸纳资金进行发展。二是,企业债券作为公司融资的另一个渠道,作为直接融资的方式,也可以很好地促进公司发展,进而促进当地经济水平的发展。对于收益高、信用好的国家支柱性产业,发行债券,增强融资能力,扩展渠道,改善财务比例,降低融资成本。

参考文献

[1]中国的资本账户开放、汇率制度改革与货币危机风险[J]程惠芳,朱一鸣,潘奇,姚遥.国际贸易问题.2016(11)

[2]资本账户开放对我国跨境资本流向的影响研究[J]周工,张志敏,李娟娟.宏观经济研究.2016(10)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
我国商业地产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互联网+”时代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