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功能检查在系统性硬化症的预测价值分析

2019-11-12张萍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9期
关键词:预测价值肺功能肺动脉

张萍

【摘 要】 目的:目的探讨肺功能检查在系统性硬化症肺功能检查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于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住院并诊断为系统性硬化症患者,根据无肺动脉高压,将确诊患者分为合并肺动脉高压组和非合并肺动脉高压组,每组50人;所有系统性硬化症患者都接受了相同的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肺功能检查。结果:与系统性硬化相比,肺动脉高压的肺功能障碍组治疗前显著(P < 0.05),用力肺活量/弥散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Diffusion capacity for cabon FVC / DLCO)值> 1.8在系统性硬化症复杂与肺动脉高压组48.9%,相比之下,7.1%的系统性硬化无肺动脉高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系统性硬化结合肺动脉高压组在一年的治疗,4例肺动脉压由轻度进展为中度,3例进展为高度。结论:肺功能检查可预测系统性硬化症肺动脉高压症状的出现或改变。

【关键词】 肺功能;检查;系统性硬化;肺动脉;高压;预测价值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9-084-01  系统性硬化症为结缔组织疾病,该病主要以皮肤的各种病变作为病理特征,除了外边可见的肌肤病变该病也会对机体内部的心脏等器官造成病理危害[1-2]。其中肺动脉高压就是系统性硬化症的并发症之一,该病发症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且发病迅速,一旦发病若未能及时控制或治疗极易造成患者死亡[3-4]。系统性硬化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原发性,该并发症的有关病因、引发疾病的相关因素以及该病的诱发机制尚不了解。目前相关的研究发现,肺血管的收缩、原位血栓的形成、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以及肺内皮细胞的功能障碍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是诱发肺血管收缩的主要因素。临床肺动脉高压的病理表现为乏力、呼吸困难、心绞痛、心悸、活动后晕厥。肺瓣区第二心脏过度活跃是最常见的征象。在这项研究中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肺功能检查及相关后续结果表明系统性硬化症早期复杂与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预测价值的肺动脉高压肺功能检查指数的变化与系统性硬化进行了讨论。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样本于2018年3月在我院住院2019年3月,确诊。患者资料齐全,系统性硬化症诊断标准的分类标准。根据肺动脉高压的诊断:肺动脉高压被定义为平均肺动脉压力为> 25毫米汞柱。根据是否缺乏肺动脉高压的情况下,诊断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是患有肺动脉高压组,另一组未患有肺动脉高压组,且每组各50人,两组受试者的性别、年龄和以前的病史没有显著差异(P < 0.05)。

1.2 治疗方法 所有系统性硬化症患者均给予强松、青霉胺、透明质酸钙钠(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 EDTA)等治疗。

1.3 肺功能测定方法 肺功能仪对肺功能进行测量,测量指标有 一秒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0)、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呼吸后瞬间流速(Volume V25)、呼吸中期瞬间流速(Volume V50)及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iffusion capacity for cabon DLCO),计算用力肺活量/弥散量(FVC/DLCO)的值。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分析了SPSS17.0软件,测量数据所表达的平均值±标准偏差(x±s),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数据表示为一个例子,而P < 0.05为差异显著的χ2测试。

2 结果

2.1 治疗前肺功能情况 肺功能失调之间存在统计上的显著差异和系统性硬化症治疗前系统性硬化和肺动脉高压组(P < 0.05),合并肺动脉高压组较未合并肺动脉高压组明显升高;系统性硬化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组FVC/DLCO值>1.8为48.9%,而非合并肺动脉高压组为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参见表1。

2.2 治疗一年后肺功能观察 系统性硬化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组FVC/DLCO值>1.8为48.9%,无肺动脉高压组为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前>值均高于治疗前。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动脉高压的比较 全身性硬化症合并肺动脉高压在1年内治疗4例肺动脉高压由轻度进展到中度,3例进展到高程度。见表3。

3 结论

因為隐藏的肺动脉高压,病人常常没有临床症状,所以常常容易被临床医生忽视,随着人们的多普勒超声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发病率报道文学的增加,国外一些学者的临床研究发现系统性硬化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有10%左右的发生率。

系统性硬化症相关肺损害以限制肺的各项生理功能,主要表现为肺的总容量和其残余气量及DLCO值的下降,其中以早期DLCO值得下降最为常见。DLCO下降被认为是系统性硬化症合并肺动脉高的一大危险信号,而FVC/DLCO比值的变化已被用于系统性硬化患者[11]的风险预测和疾病评估。对于系统性硬化相关的肺动脉高压病症,FVC/DLCO比值往往升高,这源于系统性硬化症肺血管损伤,随着血管内膜的增殖,DLCO逐渐减少,导致FVC/DLCO比值升高。当FVC减少,此时由于肺部器官得损伤引起的DLCO的降低,通常也会增加FVC / DLCO比率,且血氧不足或中度肺动脉高压往往也会出现FVC / DLCO比率增加高,为系统性硬化症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功能检查,能基于FVC/DLCO比值有效地评估疾病,并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疾病的进展情况。

本研究通过研究无合并肺动脉高压组和无合并肺动脉高压组全身硬化治疗前后肺功能检查,发现FVC/DLCO比值的变化与肺动脉高压症状的出现及变化有关。FVC/DLCO比值升高提示出现肺动脉高压症状或加重症状。

综上所述,肺功能检查可以预测系统性硬化症肺动脉高压症状的发生或改变。

参考文献

[1] 杜桐, 刘维. 系统性硬化症中医文献分析概述[J].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7,9(11):78-80.

[2] 宋晓燕, 丁峰. 系统性硬化病相关肺动脉高压[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7, 46(1):78-79.

[3] 岳露瑶, 徐源, 于菁菁,等. 系统性硬化症并发肺动脉高压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J]. 实用医学杂志, 2016, 32(17):2867-2871.

[4] 付强,抗内皮素A型受体抗体与系统性硬化症相关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性研究[D]. 南昌大学, 2017:1-64.

猜你喜欢

预测价值肺功能肺动脉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哮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
脑钠肽对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
前脑钠肽对房颤消融术效果的预测价值分析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肺癌合并肺动脉栓塞症的CTA表现